居民消费结构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直接引起全社会投资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且会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造成影响。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每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根据凯恩斯乘数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投资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后,如何提高投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中科院专家利用投入产出和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概述
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复苏态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49.17元,同比增速为9.2%,较第一季度明显反弹。分结构方面,食品支出依然占据支出中的最大比例,达到36.9%,但相比去年同期比例有所减小,幅度为1.5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支出比例继续攀升达14.9%,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增幅为1.2个百分点,而衣着、设备用品、医疗保健、教育娱乐、居住以及其他杂项支出比例较为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在分类别消费支出增速方面,除衣着和文化教育支出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外,其余各类支出均有所放缓,其中衣着、教育娱乐支出增速分别比去年增长3.8和2.8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我国消费者预期指数、满意指数以及信心指数较第一季度均有所上升,分别为86.9、86.0和86.5,消费者信心开始平稳回暖。
金融危机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经过模型测算,金融危机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直接影响不大,同金融危机前相比,各类消费比例基本稳定,但金融危机对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产生了如下影响。
1. 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所下降。经过计算,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527,而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至0.480。这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居民消费信心产生了一定影响。
2. 分消费类型来看,衣着、交通通信、家用设备类边际消费倾向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我国城镇居民衣着类和交通通信类边际消费倾向由金融危机前的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2003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一季度,两类型边际消费倾向年均增长分别为22.2%和6.4%,而2009年第一季度则同比下降25.8%和12.0%,受较大冲击;家电类边际消费倾向则加速下降,2003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一季度年均下降为5.0%,而2009年同期为同比下降11.1%,下滑趋势明显。
3. 从季度消费结构变动度指标上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变缓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趋于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较小。
4. 各种消费类型的消费收入弹性均有所下降,其中衣着类、家用设备以及交通通信类消费的收入弹性下降明显。这表明,这三种消费类型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经过计算,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9,且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国际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低于40时,是启动以居民住房消费和交通通信消费为标志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后,发现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交通通信类消费增速较高,居住类消费增速较低。
2009年前两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速达14.3%和18.7%,而居住支出的同比增速仅为4.9%和2.9%。居住类消费的迟缓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速度。
2. 服务消费支出比例依旧偏低。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在消费支出总量上有所增长,但增速始终不高,这导致服务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例依旧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旧突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观念仍需要改善。
3.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走低,导致消费总需求不足。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一直呈现出逐年走低的状态,加之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城镇居民消费欲望更加受到抑制。经计算,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已由2003年第一季度的0.596下滑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0.480。这说明在消费结构调整的同时,我国消费市场的总体消费有下滑趋势。
政策建议
为了保证4万亿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以下政策。
1.加强对家电、汽车等拉动力较强商品信贷消费的支持力度。
根据计算,交通通信、家用设备类的边际消费倾向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且汽车和家电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很强的拉动效果,完全拉动力分别为3.22和3.17。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推出相关政策,加强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部门与商业部门的合作,提高居民在计算机、汽车以及家电等消费中的信用额度,以及对信用消费实施利率方面的优惠。
2.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促进服务行业发展。
加快推行“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的进展,完善各种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对于改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加快农民工定居城市进度,增加消费总需求。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并推出配套的户籍政策加快农民工定居城市的速度,有效释放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进而扩大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
4.加大对医疗和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好广大居民“看病贵”、“上学贵”的问题,是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有效手段。另外,加强居民生存性保障制度的建立,既能改善民生,也可以起到刺激消费的效果。(董纪昌 刘纪学 汪成豪等)
《科学时报》 (2009-10-28 B2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