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学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18 21:24:58
与知识创新工程血脉相连
——不断进取的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为行政管理局题词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后排左三)关注幼儿园发展和幼儿成长


中科院副秘书长何岩(右二)检查京区供暖工作


行管局经过三年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09年7月行管局新办公楼科行大厦落成


中科院行管局中关村公寓


行管局科住物业公司承接服务的装甲兵工程学院


行管局科学国际旅行社组织的可可西里考察活动


中科院幼儿园长沙分园开园


中科院行管局生活公司客运部


行管局科住物业“科技馆项目部”服务人员


行管局管理服务的北郊科学园住宅区


2009年红五月职工文艺汇演

 
□本报记者 王学健
 
晨光熹微,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和奥运村生活区的科研人员还在沉睡,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简称中科院行管局)所属科住物业公司的保洁员们早已开始了城市美容师的工作;日暮时分,科研人员合家团聚、举杯换盏时,中科院行管局所属公司的维修工人却整装待命,密切关注着水、电、暖、气的运行,随时准备奔赴抢修现场。安全和谐是行管局人追求的目标,他们为科技人员及其家属的吃、喝、拉、撒、睡而默默忙碌着……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但却一直秉承着“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光荣传统。在半个多世纪的征程中,中科院行管局积累了宝贵的服务管理经验,“顾大局、打硬仗、不怕苦、不怕累”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中科院行管局作为中科院对外合作的窗口单位之一,正在发展多元化业务,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创新贡献;同时,不断改革进取,努力搭建知识创新服务平台,打造行政后勤管理旗舰。
 
科研人员一天都离不开行管局
 
今年8月的一个傍晚,中科院行管局下属的科住物业公司中关村管理处接到11号楼住户打来的告急电话,中关村小区11号楼前的下水管道严重堵塞。挂断电话后,维修班班长立即带着维修人员火速赶到现场。他们一遍遍地查找每段下水管道,直到把下水道全部疏通为止。当他们回到维修组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6月17日下午,在中科院北郊科学园707楼抢修上水管的现场,科住物业公司北郊管理处的两位维修工正对刚刚抢修完的上水管作回填土处理,旁边有一位女住户也在挥锹跟着忙碌,她一边忙碌嘴里还一边说着:“你们真是太辛苦了,谢谢你们了。”就在几天前,家住北郊科学园707楼的102、202号住户向北郊北管理处反映,家中的自来水有点泛黄现象,吃着很不放心。接到住户电话后,北郊管理处立即派人到住户家中查看。是什么原因致使自来水泛黄呢?经实地勘查并与自来水公司联系,问题找到了:自来水公司水表井到住户家中的这一段水管长期使用,因锈蚀引起水质泛黄。为了让住户早日吃上放心水,管理处决定克服资金、人员等困难,全力以赴进行水管的更换改造。在施工的日子里,每天的气温非常炎热,挖沟、配管、穿墙洞、作保温,经过维修班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抢修工程于6月17日完工。施工的整个过程,707楼的居民都看在眼里,于是出现了居民一同参与回填土的感人一幕。
 
2009年1月21日,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一位科研人员亲自给科住物业公司纳米中心管理处客服部的员工送来新春贺卡。这位科研人员表示,正是由于管理处细致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才保证了纳米中心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和2008年全年1007次会议的圆满召开。
 
这样的例子,在中科院行管局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比比皆是。不管是中科院中关村地区的研究所还是中关村的住户,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是给中科院行管局打电话。虽然行管局下属职工的工作服换成了统一的工装,安全保卫人员也戴上了贝雷帽,但在广大科研人员和住户心里,“吃喝拉撒”的事情,一天都离不开行管局。
 
50年如一日,出色完成京区后勤管理服务任务
 
中科院行管局始建于1955年,1991年机构改革成为院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中国科学院京区行政后勤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为中国科学院京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人员的生活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后勤保障。可以说,中科院行管局与京区的科研工作、职工生活息息相关。
 
行管局成立初期是中国科学院机关职能局之一,负责中国科学院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与后勤服务工作。日常工作并入院机关统一协调管理。行管局努力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克己奉公,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保障中科院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职工生活的基本要求,减轻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服务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同时为振兴科学发展事业,适时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时任中科院院长的方毅同志指示:“中科院的后勤服务工作要深入科研工作的第一线。”行政管理局于1978年初将办公地点由中科院院部搬至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7号。
 
随着中科院中关村地区各研究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扩大和全院各研究所的陆续成立和迁入,行管局主持制定了中关村改造规划,改造了中关村的主要道路。后勤服务与基础配套设施也形成了以房屋修缮、供暖、供电、给排水、环境绿化卫生、幼儿园、食堂、浴室等为主的管理体系,中关村地区的科研后勤服务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也因此初见端倪。
 
在1985年至199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探索时期,中科院行管局基本做到了“上水送进来,污水流出去,夏不漏雨,冬能防寒,电灯要亮,水电小修不过夜,土建小修不过三天”的工作标准。行管局在推进后勤服务管理中,坚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对电梯、环卫、供暖、车队、食堂、幼儿园等10个项目,实行了5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对经常性的固定经费,实行定额包干;对大中修、专项改造工程按预算拨款。这些举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改革,在中科院院机关中开创了先河,使行管局在工作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活力,促进了行管局从行政管理型逐步转向经营管理型。
 
为促进全院生活后勤工作的横向联系,经中科院领导批准,1990年10月10日,中科院行管局组织的院京区单位行政副所长“活动日”举行,有京区各研究所负责行政工作的64名所级领导参加。
 
在1991年到1999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探索时期,中科院行管局在中科院机构改革中成为院直属事业单位。此时行管局主要承担京区研究所及50多处生活区的后勤保障工作,管理、维护房屋面积13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110万平方米,管理服务区域人口达10多万人。
 
行政后勤与知识创新工程息息相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20世纪50年代建造起来的中关村,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老旧的电力、下水管道、供暖设施早已无法满足进入21世纪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需要。
 
就在几年前的夏季用电高峰时,中科院行管局还经常接到研究所的告急电话:“实验室停电了!”一次,物理所进行晶体试验,原本30天为一个生产周期,到了25、26天的时候突然断电,停电虽然只有短短的3秒钟,但科研人员将近一个月的辛苦便付诸东流。老旧的电力线路出现故障造成重要试验的中断,损失无法弥补。现代建设的步伐和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进展,各个研究所的不断发展壮大,电力成为困扰研究所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从2007年开始至今,中科院数学院已经连续3年请求中科院行管局电力增容。2007年,数学院、软件所、声学所请求电力增容。2008年,工程热物理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空间中心请求电力增容。2009年,物理所、力学所、纳米中心、数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电工所、科技所请求电力增容。
 
中科院行管局管理的中关村2号总配电室控制着四环路以南中科院地区的电力,保障着近10余个研究所的用电需要。于是,改造中关村2号总配电室的计划被提上议事日程。
 
“2号总配”曾准备交给地方来管理,但某电力单位提出:“设备我要,土地我要,但人我不要。”而且还要中科院投入数千万元的改造费用,改造好了之后才能正式接收。
 
市场化代价如此之大。而且一旦转交之后,如果研究所需要电力增容,那一整套繁杂的手续和高昂的费用都要由研究所来承担。
 
在中科院基建局的大力支持下,为更好地服务于知识创新工程,服务于研究所,中科院行管局来承担起“2号总配”的改造任务。目前,2号总配电室改造工程已完成设计方案,正在顺利推进。2号总配电室改造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四环路以南中科院地区的用电紧张问题。
 
四环路以北中科院所属区域的电力则由中关村5号、6号总配电室掌控。不久前,中科院行管局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中关村5号、6号总配电室投入使用,完全改变了化学所、电子所、声学所、电工所、过程所、纳米中心、力学所、政策所、理化所等单位因科技创新项目急需用电的现状。
 
电力改造只是行管局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不管是研究所还是生活区的水、暖、电,只要是为知识创新工程服务,就都是行管局的工作内容。
 
义不容辞为知识创新工程服务
 
中关村黄庄路口的一座旧楼,由于拆迁政策等问题,拆迁无法继续。2008年,业主单位又把该楼的门窗装好,将房屋出租。由于承租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私自拉电改电,造成很多安全隐患的同时,使老旧的电线线路不堪重负而经常断电。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受到连带影响,一天之中有的断电竟达七八次,经常是前去维修的电工还没有走回单位,又接到电话,电又断了。
 
周边居民为此怨声载道,只好找到中科院行管局,请行管局来帮助维护电路。为社区的和谐、稳定,为老百姓的安宁生活,行管局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后勤服务单位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座旧楼的电力、采暖的维护工作,包括带来的大量费用的支出都是由行管局来承担。据不完全统计,行管局为此每年支出的费用已有200多万元,而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每年行管局要付出2000万元之巨。
 
中科院北郊科学园七区的住宅楼也有类似的问题。当年在建设北郊科学园的时候,承诺被拆迁的当地农民回迁到科学园七区住宅楼。由于楼房的建设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回迁的农民至今不缴一分钱水电费。北郊科学园七区的住宅楼属于中科院行管局物业公司管理,住宅楼的全部水电费用也都由行管局来承担。
 
诸如此类,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太完善之处,都由中科院行管局“扛在肩上”。为啥要管这些事情?理由就是一个:为中国科学院分忧,为国家分忧。
 
中关村地区的老住户都知道,过去的中科院科研人员健身的一个大操场位于四环路北侧,就是现在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在地。由于知识创新工程的需要,科研人员的健身操场减小了,为满足科研人员生活、健身需求,行管局又积极想办法,在中关村南三街,启动建设中关村群众体育健身中心。该健身中心计划投资4600万元,其中行管局自筹资金配套3600万元。目前,中关村体育健身中心已经拔地而起。
 
至今,行管局中关村北区的锅炉房依然承担着中科院100多万平方米的供暖任务。近年来,燃煤的价格不断上涨,已由原来的每吨1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四五百元,但国家供暖拨款的增长却赶不上已经市场化的燃煤价格。为了达到供暖要求,保障科研人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行管局只能通过精细化管理,压缩内部成本,来克服燃煤上涨所带来的供暖经费压力。多年来,行管局一直毫无怨言地为知识创新工程服务。
 
搭建知识创新服务平台
 
打造行政后勤管理旗舰
 
近年来,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中科院行管局已形成置业物业产业、科学文化传播产业和教育产业三大主业方向。
 
中科院行管局所属的北京科住物业管理公司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近亿元、具有国家一级物业管理资质的综合型、专业化物业管理企业,已取得ISO9000、ISO14000认证,进入全国百强物业企业行列。该公司是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和北京市物业管理协会会员单位,为北京市工商局授牌的“守信企业”。公司下辖一个子公司、十一个物业管理处、一个分公司和供热、供电、电梯、绿化、保洁五个专业分公司。
 
目前,该公司的业务三分之一服务于科学院,三分之二服务于社会。为中国科技馆等大型场馆、装甲兵工程学院等院所提供物业服务。以北京科住物业管理公司为代表的中科院行管局置业物业产业已经走出中科院,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员。
 
科学国际旅行社和中科国际广告公司形成了中科院行管局的科学文化传播产业。科学国际旅行社以科考旅游为特色,十几年来组织过古人类足迹考察、日全食观测、江河寻源探险、西北沙漠考察、可可西里探险考察及“三极”科考探险等。中科国际广告公司一直致力于广告领域的代理、采购、投放与发布,业务范围已经遍布全国各大省市,并与中央、省市级电视、报纸等各大传媒达成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在广告行业里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行管局下属的中科院幼儿园,经过50年的发展已日益走向成熟。2009年9月21日,中科院幼儿园长沙珠江花城分园正式开园,珠江花城幼儿园也成为中科院幼儿园的第12所分园。多年来,中科院幼儿园以“快乐、科学、健康、丰润未来”为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本,形成了独有的教育特色和品牌优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现在,幼儿园在立足服务科学院的同时,积极开办分园,提出了“以京区为基地,辐射全国各地”的战略发展格局,目的就是要把幼儿园做大做强,成为国内知名的幼教品牌。以中科院幼儿园为基础成立的中科启元教育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已触及幼儿园所举办经营、幼儿教育技术研发、智能玩教具开发、教育培训、图书出版等领域。
 
面向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机遇,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局长吴建国说:“我们有过辉煌的昨天,也有足以自豪的今天,但更重要的是创造崭新的明天。我们将以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三期的新形势下,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努力‘搭建知识创新服务平台,打造行政后勤管理旗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阔步前进,在新的征程上争取更大的胜利。”
 
《科学时报》 (2009-10-19 A8 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系列报道)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