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耀洲陪同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左)考察研究所
浙江海宁自古人杰地灵、文人辈出,顾况、李善兰、王国维、徐志摩……海宁的历史名人真是数不胜数。1999年10月10日,著名作家金庸先生为家乡海宁的一家科技企业泼墨挥毫提写了厂名。是哪家科技企业能在这个以文闻名的名镇成就辉煌,且获得“金大侠”的如此青睐,正是坐落于浙江海宁九里桑园的浙江中奇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突破科研瓶颈 为病人造福
浙江海宁九里桑园是我国优质的家蚕出产地,浙江中奇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此,正是因为他们立足以家蚕为主要原料,紧紧围绕世界第五大基因工程表达系统——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研究开发系列口服基因工程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浙江中奇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外唯一一家进行家蚕生物反应器产业化的科技企业,而至今,他们已经成功研制出了60多种药用蛋白,更突破了药用蛋白口服无效的瓶颈。
每日注射胰岛素带给了无数糖尿病人不间断的痛苦,很多病人因长时间注射导致注射位置的肌肉萎缩,到最后甚至由于肌肉的萎缩僵硬而无法注射。这是病人的痛苦,更是医学上的无奈,因为蛋白口服之后,会在人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从而丧失药性。而浙江中奇在科技研发上的突破,使糖尿病患者可以免去针管注射的痛苦。他们研发的三多易平胶囊是世界首个口服胰岛素产品,它解决了糖尿病治疗“长期用药、血糖不稳定,每天忍饥度日,易发生失明、中风、冠心病等并发症,血糖时常反弹、症状复发”等6大难题,其活性成分可直接进入胰岛组织,激活胰岛细胞再生,使其分泌胰岛素,达到让血糖自然平稳下降的目的。并且对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手足麻木、皮肤瘙痒、口干多饮、视网膜病变等有显著的改善。同时可以消除人体对糖分的渴望、空腹感、极端的口渴感,消除身体的疲劳和虚弱感,减少夜间小便次数,此外不忌口、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克服了长期服用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依赖性,无过敏反应和低血糖反应,让注射胰岛素患者摆脱长期注射的痛苦,享受正常人的生命质量。
而他们研发的活力生天康宁胶囊以优质蚕蛹和蚕卵为主要原料,经生物高科技和环境诱导产生的大量活性蛋白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精制加工而成的以生物活性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具有很好的吞噬体内有害物质、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效果,作用直接,可以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活力生天康宁胶囊还获得了“霍英东研究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新探索”、“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等多个奖项。
二十余年磨一剑
开启家蚕更高药用价值
蚕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上称其为神虫。另外,蚕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所以用蚕作为生物反应器,不仅可以表达所需要的药品,还可以发挥其自身的药用价值。
什么是生物反应器呢?生物反应器就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为细胞培养(或发酵)或酶反应提供良好的反应环境的设备,通常称为发酵罐或酶反应器。那么,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又具有怎样的优势呢?与西方常用来作为生物反应器载体的果蝇和大肠杆菌相比,家蚕具有“高效表达、安全性好、表达产物稳定、表达产物后加工较完善”等多个优势,且自身还具有药用价值。而我国作为养蚕大国,在家蚕饲养方面容易形成产业化生产,从而易形成自主产业,浙江中奇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产业化进展正是基于这些优势。
但单纯依靠这些优势并不能真正取得这样的成就,浙江中奇的成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是依靠了我国三代科学家20余年的辛勤研究。1983年,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李载平院士、吴祥甫研究员,为了建立新的生物表达系统,促进生物工程中表达体系技术的提升,将目光锁定在蚕宝宝的身上,将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与传统蚕业研究相结合,从此开始了数十年的家蚕生物反应器技术体系的研究。由吴祥甫主持该项研究。1985年,吴祥甫研究员出国,学生储瑞银、杨冠球、张志芳等博士接棒开展家蚕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研究,初步构建了以蚕为生物反应器的表达体系。1989年,张耀洲师从吴祥甫研究员,开始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并于1992年初步确立了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蛋白质口服药物的新途径。1992年,张耀洲进入浙江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该技术体系的研究,于1995年创建了浙江农业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并确定以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生白细胞基因口服药物为研究主攻方向。1996年,该项目被列入浙江省教委重大攻关项目,科研成果受到国家科技部有关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同年,海宁丝绸公司董事长沈锦清看到了这个项目的广阔前景,自此,产业资本和技术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9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生化所、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海宁丝绸公司及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中心正式签约,共同投资3000万元,组建了浙江中奇药业有限公司,并将专利转让给浙江中奇。
至今,浙江中奇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承担国家“九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目前他们拥有发明专利24项,并获得科研奖项7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 项,省部级二等奖3 项、三等奖2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 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6 项,已有5项成果通过省级科委鉴定,在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已取得了一批有重大价值的成果,被国家科技部、浙江省共同确定为国家级生物制药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高科技企业。其所生产的药物是国际上唯一以家蚕作为原材料的生物制剂,并在2003年7月份经中国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这标志着他们的科研成果及生产的药品已获得国内的认可。现在,Ⅰ期临床已经结束。获得国内的认可之后,他们一直在寻求国际上的承认,但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获得国际承认是需要很多年的,任重而道远。
技术领先规模超前
基础研究产业化的成功典范
最近研究表明,蚕蛹中含有普遍应用的临床抗癌物质,并具有诸多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而以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不需要人工合成,家蚕可以自己表达出药用蛋白。研究发现,蚕蛹表达技术可以表达出比其他表达系统更好的药用蛋白,生产出的药品,药效好于化学药和同类生物制品。而家蚕本身所具有的药用价值早已在千年前就被古人所发现,那么,这么好的医药材料在进行了生物制剂开发后更需要一家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生产。
浙江中奇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长型、技术国际领先的现代生物制药企业,拥有3000平方米的10万级标准GMP现代化制药车间和国际先进制药设备、从德国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莱宝大型冷冻干燥设备和2条10万级符合GMP要求的胶囊生产线。这些设备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保持产品的生物活性,保证营养成分的完全保留,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浙江中奇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现在浙江中奇一天可以结100万枚蚕茧,生产40万粒药品,年产胶囊量可达1.2亿粒,中奇人将家蚕生物反应器及相关医药研发成果产业化的目标已基本完成。
1999年10月10日,浙江中奇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家蚕生物反应器成果之一的天康宁胶囊之际,阙端麟、李载平等10多名中科院院士到中奇指导并培植院士林,对中奇根植于中国特色资源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科学时报》 (2009-1-14 B1 创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