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科普工作领导者的化石情缘 |
——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居云峰 |

居云峰




化石是古生物千姿百态活动特征的石化凝固,是古生物生存的宝贵遗迹。化石又是奇石的一类,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收藏性。近日,本报记者就结识了这样一位奇石爱好者和收藏家,他就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居云峰。带着对居云峰收藏的奇石的好奇心,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提起与奇石的机缘,居云峰笑着谈道,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他在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他在单位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继而获得维纳斯石膏雕塑的奖励。他将雕塑拿回家,看了又看,发现雕塑越看越精美。就这样,他喜欢上了工艺品,平时也会买些工艺品回家。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搞收藏。居云峰说,如今我们适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精神生活应该更加丰富多彩。
2003年夏天的一次考察,让居云峰与鹦鹉螺化石产生了扯不断的情缘。一天,在广西北海市一个展览馆参观,一件鹦鹉螺化石切面摄人心魄,让居云峰久久不能忘却。那块化石切面直径18厘米左右,被玻璃罩罩着。V字型气室隔壁清晰可见,流畅的腹缘旋脊美不胜收。由于该鹦鹉螺化石是镇馆之宝,所以居云峰看了又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展览馆。2005年秋天,居云峰和夫人在潘家园转悠,无意间发现了鹦鹉螺化石,但无奈夫人不愿高价购买。居云峰说他当时连做梦都常常梦到鹦鹉螺化石。到了冬初,趁夫人随单位去京郊旅游,一大早他便揣着钱来到潘家园,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购得自己日思夜想的鹦鹉螺化石。拿回家中,谨慎小心地将其放在书案上,凝神静气、翻来覆去又欣赏了多遍。过了几个月,居云峰的岳父来京,他趁机拿出宝贝给老人家看,被连连夸好,此时夫人方知他买了那块化石,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让居云峰骄傲的还有他的北票鲟化石。化石长达79厘米,内骨骼全为软骨质,外骨(鳞片)退化,鱼体几乎全裸无鳞。北票鲟为淡水定居或溯河性鱼类,生活在中生代后期。著名的燕山运动导致辽西区域构造运动频繁并伴有岩浆活动,长时间间歇式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各种有毒气体弥漫空间,造成局部气候与环境恶化。大批生物死亡,并有很多被迅速掩埋,形成化石,致使生物群的原始信息被完整地保存下来。2003年作为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的居云峰参加沈阳学术年会时喜得此物,居老称北票鲟化石实在是自己意外的收获。
见过居云峰的奇石藏品的人,都赞不绝口地称他是奇石大藏家。可居云峰却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奇石的爱好者还算不上收藏家。他说,收藏家要有许多优秀的藏品作为基础,奇石这类藏品本来就很稀少,又需要各种机缘方能得到,要成为奇石收藏家并不容易。收藏家们的手里确实有许多价值连城的藏品,但其实他们的生活有时是贫穷的,因为他们不舍得卖掉自己的珍藏,宁肯自己穷困潦倒。居云峰说,他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在自己的经济、时间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发展业余爱好罢了。任何物件的收藏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居云峰谈道,收藏奇石就是在收藏一种文化,收藏一份好的心情,收藏一段美好的记忆。同时,通过收藏奇石,他也对自己本来就喜好的学科,如地球演化史、地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的进化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学习。居云峰告诉记者,其实世界上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出于生活所迫你必须做的,另一件是你想干的事。自己想干的事自然是越干越来劲,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痴迷其中呢?
由于采访是在居云峰的办公室进行的,记者没能亲眼看到居云峰收藏的那许多妙不可言的奇石。但是通过电脑图片,也欣赏到了居云峰收藏的菊花石、牡丹石、绿松石、大理石及一些生物化石之美。居云峰认为,奇石要具备天然、稀少、奇特、美妙、动人五大要素。常言说:“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诗圣杜甫曾说:“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可见,自古人们就对奇石有特殊的偏爱,赋予奇石以生命。
问及居云峰为何在众多奇石中重点选择收藏化石时,他告诉记者有两个原因,一是收藏品市场假货赝品多,而化石作假的少,因为作假的化石容易被识别出来。二是因为化石是地球演化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宝贵见证,是化石的魅力吸引他经常参观博物馆,激发着他对诸多学科的兴趣。可以说,收藏化石与他对科学知识的深层次学习相互促进,与他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相得益彰。况且化石的收藏也是一种投资,虽然他不打算卖,但石头本身是在增值的。同时,他也谈到了国家的文物流失问题,国家提倡藏宝于民,他也是在为国家保护这些奇石珍宝。
在众多藏品中,有一件被居云峰命名为“三佛盛会”的奇石,围绕这件藏品所发生的故事,居云峰讲起来格外有趣。“三佛盛会”是一件大理石插屏,两面都有淡绿色图案,淡雅脱俗,其天然画面的意境,似一幅绝妙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有一天,居云峰无意间发现这块大理石图纹玄妙:有一佛陀端坐云间,静穆安详,似讲经说法。还仿佛看见有白象护持,以及人面兽、小白兔等凝神静听。此后,他又在这方奇石上不断发现还有其他图案若隐若现。于是率性写下:“南疆有佛,北国有佛。南佛江面卧,北佛山中坐。佛有形,亦无踪,佛在人心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居云峰曾给中国佛教协会写过一封信,告诉此事,并想请赵朴初会长用法眼将这件插屏摆件把持一下。如果是件宝物,他愿捐给佛门。后来,佛教协会派一位法号“妙青”的老和尚前去他家鉴赏此石。经过一番考证,老和尚说大理石插屏确实为一件宝物。他指着画面,“你看,佛祖正在凉棚下讲经说法。你有善根,才能得到。”他建议居云峰将其作为传家宝,好好保护,防止破损,一代一代传下去,也不再给外人多说。居云峰笑着说,小心保护做到了,但不给外人再说没有做到。他认为有宝大家共赏更能愉悦心情,更有意义。
居云峰说,他收藏的一些化石,有的还是珍品。有贵州龙化石、海百合化石、鹦鹉嘴龙化石、蜻蜓化石、鱼龙化石、贵州麟齿鱼化石、震旦角石化石、三叶虫化石、山东山旺鸟化石、多科珊瑚化石,也有树叶化石和硅化木等。他正在抽空整理其收藏档案,分为:藏品鉴赏、相关链接——知识、信息、资料、收藏记事等内容。这样有利于终生学习,有利于存留记忆,有利于服务社会,有利于流传后代。听着居云峰娓娓道来的一段段美好记忆,看着他喜形于色的神态。我既为他高兴,也为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开心。
《科学时报》 (2009-1-9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