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武昌大东湖地区生态水网控制规划获批,标志着总投资26.6亿元的大东湖江湖连通与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据悉,大东湖水网将连通武昌水面面积达62.6平方公里的6个湖泊,重建湖泊与长江的双向连通,届时武汉市民“一舟游六湖”将不再是奢望。
优于水,更忧于水
“百湖之市”的武汉,从来与水结缘。“优于水,也忧于水”,是武汉人对这个城市与水的关系的认识。优于水,这里山清水秀,百湖荡漾;忧于水,这里是工业重镇,又雄踞长江之边,一边是水环境恶化,一边是洪水威胁不可杜绝。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武汉水生态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城区的38个湖泊,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湖泊占总数的79%,有的湖泊甚至已明显黑臭。在专家们看来,湖与湖、江与湖之间缺乏有效连通和互动,加剧了水网生态系统的恶化。
“湖污染了就填,这是最原始的治污方法。”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林济东对《科学时报》记者说,近10年来,武汉共填湖约5000亩,相当于一年消失一个湖泊。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幸存的湖泊,面积也在急剧萎缩。1998年来,每年武汉市两会,都有要求尽快立法,加强对湖泊保护的提案建议。
清水入湖之喜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水专项)列为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02年8月,武汉市以科学的整体方案和首创“水经济”的理念成为水专项中“城市水环境改善技术与示范”项目的首选城市。武汉水专项自此正式拉开序幕。
按照武汉市和科技部签订的协议,科技部提供经费2500万元,武汉市出资5000万元实施水专项示范工程,并成立武汉碧水科技公司专门负责项目运作。
2005年10月,水利部批准武汉为全国首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随后,武汉通过《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开始大规模治理湖泊。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水生态的水网建设,将各湖连通,引长江水和汉江水换湖水,这被称为武汉湖泊治理的捷径。
按规划,武汉将构建四大水网系统,包括黄陂新洲片水网、汉口东西湖片水网、汉阳片水网和武昌江夏片水网。其中,汉阳六湖连通项目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启动。
据武汉市水务局官员介绍,武汉水专项初期规划是针对汉阳地区龙阳湖、三角湖、墨水湖和南太子湖的四湖连通,后来考虑到汉阳和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又加入了北太子湖和后官湖。整个工程总投资5.43亿元。
“江湖连通,流水不腐。”武汉碧水科技公司总工程师刘康福介绍了他的治湖理念。据悉,汉阳六湖连通将以明渠作为连通的渠道。明渠一旦完工,汉江水将在汛期由汉阳琴断口闸导入,途经琴断小河和明珠河流进龙阳湖,然后通过沟渠、桥涵,径入墨水湖、三角湖、北太子湖和后官湖,最后由南太子湖连接长江,形成一张“两江六湖十二渠”的动态水网。
目前,汉阳六湖已经初步连通。据武汉水专项“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振斌介绍:“相关部门已经两次进行开闸放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事实上,自汉阳六湖连通实施以来,汉阳地区6个湖泊水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几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除了建设湿地、护坡外,相关环境工程也随之展开:湖中淤泥疏浚了,岸边杂草清理了,以前的臭水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休闲生态园景观初步形成。
事实上,“人水和谐”也是武汉市当初治湖的目标之一。2006年,武汉启动“一湖一景”项目,21个湖泊纳入“一区一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每区都选择一两个湖泊进行公园式的建设,两年来共实施完成22个湖泊的景观打造。湖泊公园除可亲水外,还有园林绿化、休闲步道、健身器材等。
污水入江之忧
“江湖连通,引江济湖。”实际上是让水“活”起来。当连通江湖的闸门开启时,湖泊的污染物是否会随着水流进入长江?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郑燕萍就曾撰文提出了她的担忧。
在郑燕萍看来,江湖连通的治理方案没有达到治本的目的。“引江灌湖”本质上是污染的转嫁,并不是治理。此外,频繁发生水华表明汉江水体已相当脆弱,是否还禁得起“引江灌湖”?
对此,吴振斌的看法是,所谓的江湖连通只是一种直观的说法,实际上应该是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的工程。
“治湖的重点还是要从截污、河底清淤、水生植物恢复、生态湿地及坡岸整治等多方面着手。”吴振斌认为,江湖相通,改善生境,实际的引水量很小。每年大概只有50多天的时间适合引水,而且在此期间只有当长江水位在一个比较适合的峰值时,才能开闸引水。况且,工程在实施之前已经经过严格的计算,并不会对长江造成很大影响。
随着汉阳六湖的初步连通,吴振斌对即将实施的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充满了期待。
根据武汉市政府政研室提供的最新资料,大东湖生态水网具备四大功能,其中之一就是维护长江健康。据测算,大东湖水系恢复自净能力后,可大幅削减武汉入江污染负荷,从而保护长江水质。
未来之路憧憬
2008年4月26日,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武汉召开。记者在27日召开的中博会市长论坛上获悉,武汉市已将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列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五个重点工作之一。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讲话中指出,新版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升级,规划面积进一步扩大,对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都进行了提升。
预计在5年内,完成污染控制、水网连通和生态修复工程,最终将东湖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国内一流生态旅游区、国际知名水生态环境科研基地。
“从连通到中断,从填湖再到连通。”武汉治水似乎只是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上的一个缩影,一条条轮回的曲线时刻在提醒我们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以想象,在江湖连通之后,武汉市精心编织的生态水网将重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我们期待这一天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