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以为1874年《中西闻见录》第21号所载映堂居士《元代西人入中国述》为有关1271年至129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3)来华的最早中文报道。现在看来,道光丁酉年(1837年)五月号《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所载《欧罗巴列国之民寻地论》一文中关于“元兴初年间,意大里国有二商贾,赴于北京……”的报道,虽然未分清马可波罗第一、第二两次来华,但却早于《中西闻见录》的报道38年。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道马可波罗来华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它不仅报道了一个欧洲人在中国17年的旅行和从政,它也开启了外国人“睁眼看中国”和传播有关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知识,并让中国人第一次清楚地“睁眼看世界”的窗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世俗月刊。德国教士郭士立于道光十三年六月九日(1833年7月25日)创刊于广州。郭士立、马儒翰(马礼逊之子,JohnRobert Morrison,1814~1843)、麦都思等主编。其中发表的科学技术内容,最为丰富者当属在史记、地理、专文或新闻栏内所载的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方面的内容。其所涉国家或地区主要有:东南亚、菲律宾吕宋岛、南极、菲律宾苏禄群岛、东南洋美洛尼岛、波罗大洲、东南洋亚齐及三佛齐岛、新加坡新埔头或息力、马来西亚马六甲、泰国、东南洋葛留巴所属岛,以至埃及、好望角、北美北亚米利亚、印度、普鲁士、法兰西、葡萄牙、俄罗斯、荷兰、瑞典等。另外,尚载有《东南洋并南洋图》、《大清一统全图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哦罗斯国通天下全图》、《地球全图之总论》、《北痕都斯坦全图》、《欧罗巴列国版图》等。其中1833年8月号新闻栏内所载《新考出在南方大洲》一文,是关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国家南极探险取得重大进展后最早的中文报道。除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内容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还发表有动物地理、地震、火山等消息。这些有关各国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与地图知识的介绍,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促成新的世界观,显然是有益的。被称为清代知识分子中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魏源,就在其开近代研究世界史地先河的名著《海国图志》中引用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所发表的全部35篇世界地理文章的半数以上。这在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该刊配合海上航行,还发表有天文学知识的文章,包括《论日食》(附日食之图)、《论月食》(附月食全图)、《北极星图论》(附北极恒星图)、《黄道十二宫》、《日长短》、《宇宙》、《太阳》、《月面》、《星宿》、《天文》(述康熙年间《时宪历》的实测)等。与天文学相关的气象学文章还有《天气》、《光阴易度》、《节气日离赤道表式》、《露雹霜雪》、《节气》等。
其中的工程技术内容,主要报道了炊气船(蒸汽机动力轮船)、火蒸水气机关(蒸汽机工作原理)、火蒸车(蒸汽机动力火车)、水内匠笼(潜水员密闭式头盔和潜水箱)等,因其不是新闻报道,即系简略介绍,仅有蒸汽机和潜水器具有图示。比如:1833年10月号在新闻栏内所发的《孟买用炊气船》,即英国至印度孟买始用蒸汽动力船(初称水蒸船、火轮船),这一报道时间与英国始制蒸汽动力铁质轮船的1822年相隔12年,1834年5月号所载“火蒸水气所感动之机关”,即是关于蒸汽机工作原理的介绍,是有关蒸汽机的最早中文资料。1835年6月号的《火蒸车》一文,报道英国蒸汽机车与铁路的应用和“利圭普”(利物浦)—“曼者士特”(曼彻斯特)通车,其时与英国在1814年始制蒸汽车和1825年通火车,以及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的时间均相隔较近,而离后者通车仅隔5年;1837年4月号新闻栏内所载《气舟》,报道欧洲热气球的发明,这虽与1783年法国蒙戈费兄弟(JosephMichelMontgolfier,1740~1811年)发明热气球并实施飞行已隔54年,但却是中文报道的最早文献记载。

晚清中式衣着的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
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831年来华,1833年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4年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处翻译。鸦片战争期间随英国侵略军在舟山活动。1842年参与签订《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