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大学生求职成败主因 重视基本能力培养 |
|
洛阳师范学院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
|
基本能力渐成大学生
求职成败主因
“学习成绩不一定最优秀,我们更看重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和进取心等基础能力!”这是一位西安某公司的招聘人员,在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洛阳师范学院承办的春季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表达的看法。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用人单位纷纷表示,学生在学校确实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但社会实践并不是求职时最重要的资本,社会实践过多、过杂反而影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辛卯介绍说,作为主要培养教师的师范类学校,学院始终重视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道德素养的培育,提倡制度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并重的教管理念,从2005年至今,该校在结合职业特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设立学生试讲课堂,从教案、试讲等细小环节上,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学生的品德修养,设立了“说句心里话”主题班会制度,在全校范围内按年度评选“感动学院十大人物和事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据悉,此次春季招聘会共有253家单位参会,提供岗位5000个,到会学生5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3000多个。
在招聘会现场,为了能让用人单位准确地把握应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给学生发挥优势的空间,洛阳师范学院一改以往“一个场所挤进去,一个单位一张桌,寥寥数语收简历”的招聘模式,为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单设了一个应聘教室。招聘双方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应聘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试听、试讲。
基本能力
拓展学生就业领域
基本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不仅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招聘热情,也使学生本人更加自信,相信通过自己的素质和努力,就能够创出职业生涯的新天地。
参加招聘会的253家单位中民营和私营企业居多,该校外语系一位李姓学生直言表示,他并不看重单位的性质和薪金条件,只要用人单位有发展潜力,自己有发展空间就行。历史系一位男生说,能进公立学校更好,去民营学校也不错,他不做“有业不就”的人,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许多毕业生表示,与其扎堆在大城市苦寻无果,不如去偏远的中小城市,靠自己的能力打拼。
洛阳师范学院就业中心主任赵社民介绍说,这两年,毕业生更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更能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从该校的学生就业情况看,2004年以前,毕业生在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就业的比率为81%,2006年则降至65%。社会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日趋多元化,民营企业、民办学校成了许多大学生选择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