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高宏存 董子凡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3-17 1:25:59
新疆石河子市市长关注北工大新能源项目

图为马重芳教授(左一)向余继志(右二)等介绍情况。 

本报讯(记者高宏存 实习记者董子凡)作为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将化工、能源和环保三项技术结合的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9年来在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3月14日,该院研发的太阳能热发电、地热发电项目及相关技术引起了来京考察的新疆石河子市市长余继志一行的兴趣。
 
“你们的技术成熟度如何?大概需要多少初始投资?能否适应石河子的地理条件?”在听完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几位项目负责人的介绍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长、石河子市市长余继志立刻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就相关设备的单位运行成本、适用范围及就业机会创造等细节进行了详细询问。对此,教授和专家们也一 一作了解答。
 
北京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马重芳表示,目前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单螺杆膨胀机以及与西班牙合作共同设计的太阳能热发电、地热发电、热电联供技术已臻成熟,具备了产业化条件,而且非常适合在我国新疆、西藏等日照时间长,但平均气温低的地区承担发电和供暖的双重功能。
 
“近两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迅猛,但太阳能热发电的前景会同样广阔”,马重芳教授介绍说,光伏电站需要消耗大量昂贵的晶体硅材料,建设成本高达每千瓦5万元以上,而光热电站则是用聚光镜聚光、通过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如今建设成本已降至每千瓦一两万元。而且由于目前通用的氟利昂替代制冷剂2010年起将不再收取专利费,成本还将更为低廉。
 
马重芳还表示,该实验室已自主开发出单螺杆制冷压缩机、氨制冷压缩机及大排量空气压缩机,缩小了国产压缩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减少可再生能源产业对国外的技术依赖以及节能减排任务的全面实施。
 
在北京工业大学的地下机房,教授们向来宾展示了该校已投入使用的热泵供暖、制冷系统。“借助学校地下1000米处的地热水资源,我们建立了两井抽水、一井回灌、水温热能梯级利用的热泵体系。这套系统产生3度热能只消耗1度电,采暖费只需每平方米十几元,低于北京市26元的标准。”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热泵项目负责人吴玉庭介绍说,如果在石河子市采用类似设施,可以利用当地发电厂排放、温度在20℃左右的污水中的热能来变废为宝,同时也能在现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余继志市长表示,石河子市自去年年底成为第二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以来,目前已在能源结构调整、环保材料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将在一批新建和改造的建筑中使用可再生能源。这几年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完善循环经济体系,而能源的循环使用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