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优秀博士生白小涛生命的严冬之际,西北工业大学的师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白小涛筑起生命的铜墙铁壁。许多素昧平生的朋友高擎爱的火炬,为白小涛照亮生命的前方之路。
高才生遭遇罕见病魔
白小涛,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主攻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的博士生。这个来自山东省滨州市贫寒农家的孩子,自本科跨进西工大的校园,就一直在这里孜孜耕耘、挥洒汗水、彰显智慧,寄托着人生高远的追求,放飞着翱翔宇宙苍穹的梦想。
他聪慧、勤奋,淳朴、真挚,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自本科至今每年均获得校、院奖学金,还常年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等职务,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同学服务周到热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本科学习期间,白小涛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党员。2002年本科毕业,他荣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和“国防科工委委属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称号。2002年9月,他考取了航空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硕博连读的研究生阶段,荣获校三好研究生两次、校优干一次,并获得“海鹰”一等专项奖学金。2005年4月,荣获陕西省“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同时,白小涛担任班长的03705班荣膺校优秀班级称号。
自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以来,白小涛更加刻苦钻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博士学习阶段,白小涛对他钟情的专业研究越发投入、越发痴迷。
然而就在白小涛激情满怀、深入科研之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无情的病魔正悄悄向他年轻的生命袭来——因身体免疫力的急剧下降,胃肠消化道多处发生深度溃疡并穿孔,被医生诊断为一种医学中罕见的疾病——“白塞氏病”。2006年5月初,白小涛在西工大校医院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经过短暂的休养后,他又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当年11月2日,白小涛返回学校学习不久,又因肠梗阻和肠粘连住进校医院。经过一周的治疗后,经院方同意,白小涛被其家人接回家中休养。回到家乡不久,白小涛病情再次复发,胃和肠道又因溃疡出现了多个瘘空,随即住进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治疗。因其严重贫血及两次手术未能完全康复,白小涛身体极度虚弱,经常处于休克、昏迷状态。当地医院已束手无策,极度痛苦的折磨、危在旦夕的病况令坚强的白小涛开始动摇生的信念,伤心和债台高筑的父母也开始感到绝望。
献爱心挽救三航栋梁
白小涛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十分幸运的。当他遭遇罕见病魔袭击的时候,他拥有一个强大的后盾——有国防科工委、学校、家乡政府的关怀,又有西工大全校师生、校友、相识的和陌生的朋友的无私援助——他们用爱心、友谊和真情共同为白小涛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正是这道坚固的长城重新支撑起白小涛年轻的生命。
白小涛的病情从一开始就引起学校及航空学院的高度关注,并一直密切关注着他的病情变化。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永安为白小涛曾作过两次批示,要求依靠学校的力量,以学校和全校师生为后盾挽救白小涛的生命。鉴于白小涛的病情,学校给予目前最高额度的一次性困难补助5000元,航空学院给予贫困基金补助4000元。校医院及时报销了白小涛生病以来到目前为止在校外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
校党委宣传部为“救助白小涛行动”及时报道讯息,通过西工大“视窗网站”和《西北工大报》宣传救助、募捐活动,激发全校师生的奉献爱心,加速爱心火炬的传递。
航空学院研究生会面向全校师生发出《献出一份爱心,挽救三航栋梁》倡议书,并经过精心筹划和组织,在校园内设置多个募捐点,为白小涛奔走友谊和长安两个校区,多渠道筹集医疗资金。截至记者发稿时,现金捐助和银行汇款捐助总计84850余元。
山东省滨州市湖滨镇政府,也为挽救家乡的未来三航栋梁之才,为白小涛及时募捐筹集了2万余元的善款。
正是这一笔笔善款,凑足北京协和医院的10万元治疗费,促成白小涛由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时转入北京协和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病床上的白小涛见到步入病房的李辉副书记和胡广立同学时,当即感动得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白小涛的病情牵动了方方面面的爱心。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生蒋颖获悉白小涛的情况后,高度重视。目前白小涛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处在康复治疗期,期待重返校园。
点点滴真情,必将汇成一条江河——那是爱的河流,奔流不止,迎来白小涛生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