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奚敏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2-28 22:30:24
过年逛庙会,你来了么?

 
大年初一,吃过羊肉韭黄水饺,又小睡一会,便全家出动进“城里”逛庙会去了。
 
城里城外的界限,就是西安的明代古城墙。但据考证,唐代长安的城区要大得多,即便是现今西安西南二环外的西安高新区,也是在唐长安的城墙以内。有石为证。在向南不到一站路的地方,易初莲花超市前的广场,去年春节前树立了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着“唐长安城墙遗址”的字样。一片正在建设开发的市场被称为大唐西市,据说也是要在原址上仿制。大唐西市啊,那可是古代很著名的世界性的商业街。
 
沿着古色古香的西大街步行,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的。因为是过年吧,人们都走得很慢很慢,和平日比好像慢动作一样。车也不多,也没有音乐广播,很安宁的古城。我的心情也悠闲起来,很快就走到了都城隍庙。
 
城隍庙的“城”指的是城墙,“隍”指的是护城河。保护城邦、扶正祛邪是城隍的本来作用。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城隍神的地位逐步提高,成为护国安邦、剪凶除恶、调风和雨、管领亡魂诸事的神仙。民间的城隍信仰,始于周秦,盛于唐宋,在明朝开始为官方所正式承认。而自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西安建都城隍庙,统领西北诸省,与北京、南京的城隍庙齐名。
 
走在西大街上,老远就可以看到都城隍庙前面的大牌楼。大牌楼由六根正柱、十二根辅柱、十二根戗柱支撑,由一个主楼、两个次楼组成。新牌楼总高14.5米,面宽32米。主楼斗拱一十九踩,次楼斗拱一十五踩,托起8.1米进深的宏大屋面。牌楼正面匾上是四个贴金大字“都城隍庙”,背面匾上同样有四个贴金大字“你来了么”,均选自颜真卿的真迹楷书。
 
“你来了么?!”如果探究其中的深意,会发现,这也许是最惊心动魄的提问了。道教讲因果报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隐藏的。你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么?你敢不敢扪心自问,接受上天的评判?每一个来到这个专司生死、评判善恶的都城隍庙的人,城隍都会断然喝问一句:“你来了么?!”“我来了。”我回答。只有光明磊落的人,才会这样坦然地回答。
 
在大年初一,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这四个字,却平添喜气,令人浮想联翩,别有了一层浪漫的哲学意味。思古抚今,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幻中,眼前浮现出多少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你来了么?”上溯周秦,徜徉汉唐,老子骑青牛西渡,秦始皇合纵连横,汉武帝罢黜百家,还有一代女皇武则天,都曾经来过这里。今天,你也来了么?你真的来了么?你确定你来的不只是一个躯壳而已么!只有去除了浮躁的心态,让心灵回归,你才是真的来了,你的所有的感官才开始复苏。听见了么?你听见风的声音了么,你听见鸟雀的鸣叫了么,你看见阳光的颜色了么,你的思想和灵魂都来了么?你的所有的一切是否都已经与这里的安谧和谐融合?
 
城隍庙原本是西安城内一片很大的建筑群,然而几经战火和人祸后,只剩下一小片破旧的大殿了。这个矗立在西大街上的大牌楼在“文革”中被毁,一年多前才根据老人的回忆和照片原样修复的。自大牌楼下面到大殿的不到50米长的小巷中,传统的年味迎面而来。人流涌动,熙熙攘攘。青砖红柱的大殿还没有钱修缮,破旧不堪,朽木门,沙土地,屋顶上铺满了积雪。凹凸不平的院子里横七竖八地摆放了一些石碑和石凳,几个青布衣的道士为人算命解签,几个老太太正为城隍庙的修复集资,还有一些小商贩,有的在地上摆摊卖香,有的挑着竹扁担四处吆喝,扁担上面有的挂竹器,有的挂玩具。
 
从城隍庙出来,往东没多远,就是钟鼓楼广场,鼓楼后面是回民小吃街最繁华的一部分。鼓楼前挂匾书“文武胜地”,后挂匾曰“天子闻声”,颇有气概。小吃街里有卖水晶柿子饼的,烤面筋、烤羊肉串的,炒凉粉的,冰糖葫芦、八宝玫瑰镜糕、腊牛肉、腊羊肉、猕猴桃干、蜂蜜梨、水果盅、豌豆黄、糖炒栗子、椒盐核桃、锅贴王、菜合子、肉丸糊辣汤等等,还有一些似曾相识又说不出名字的地方特色小吃,令人叹为观止。
 
小吃街其实也是民俗街,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什么皮影啦,民间剪纸啦,还有大陀螺、草编的蝴蝶和螳螂、吹糖人等,都也还常见。可“叫老虎”这个玩意,我应该是第一次见。叫老虎应该属于泥塑吧,也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坠着一根长线的鸡蛋大的小泥团,晾干之后再描上几笔颜色,就算完成了。仔细看那上面的画,只是画出个眼睛、嘴巴的,简洁写意,但那个30厘米长的细红绳子就有意思了,用指头一捋,吱呀作响。捋最上头,又短又快地捋,是婴儿的哭声;带点弧度地捋,好像老猫在叫;捋绳头的声音,却又像公鸡打鸣。
 
鼓楼后面有一个青砖小院,是清朝的榜眼宅邸,那里正在演出皮影戏。傍晚起风了,几个老外在放风筝。在年夜里,这条全国最著名的商业街会更加璀璨,胡同里的花灯也都会点得更加的明亮。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