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辛晓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2-20 23:3:35
隆裕太后与清帝逊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颁诏退位,历经268年的满清统治,从此结束。
 
决定清帝退位、实行共和的关键人物,是皇太后隆裕。
 
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后,摄政王载沣被迫辞职。这以后的朝政同西太后时一样,由隆裕皇太后垂帘听政。隆裕太后虽然“深居九重,不悉时局”,但是一切国家大事,都要由她的懿旨决定。她的懿旨就是圣旨。所以清帝是否退位,取决于她的态度。
 
关于这一点,袁世凯看得很清楚。武昌起义爆发,他被清政府重新起用后,就与奕劻密切勾结,利用他当朝亲贵的地位,对隆裕太后施加影响和控制。袁世凯与奕劻关系深远,财贿相结,在朝廷中尽人皆知,但奕劻一向最善于用权。据傅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记载,1912年1月20日的御前会议上,隆裕问各亲贵大臣:“你们看是君主好,还是共和好?”各亲贵大臣都坚持君主立宪,“求太后圣断坚持,勿为所惑”。结果隆裕太后说:“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枪炮、没军饷,万不能打仗。”奕劻是前任内阁总理大臣,傅伟在《让国御前会议日记》中还提到,隆裕太后曾要奕劻到外国使馆寻求帮助,结果过了两天,奕劻竟然说:“外国人再三不肯,经奴才尽力说,他们始谓:革命党本是好百姓,因为改良政治才用兵,要我们帮忙,必使摄政王退位。”不但不能排忧解难,反而助纣为虐,利用这个机会逼迫载沣退政,为袁世凯的专权扫除障碍。
 
据傅伟说,在这次御前会议上,几位亲贵都向隆裕提出,“即是太后知道如此,求嗣后不要再信他言”。但是几天之后,据载沣说:“这两日来不知是怎样运动,老庆依然入朝,太后意思也颇活动,奈何奈何!”隆裕太后被奕劻操纵的程度可以想见。
 
只是奕劻一个人的把持,也许还不会一手遮天。当时还有一种传说,称袁世凯利用比利时银行的借款,贿赂了内监小德张等人,不断释放有关革命党的消息,恫吓隆裕太后,“声言大事已去,袁世凯无力挽回”。据傅伟在《让国御前会议日记》中说,在1912年1月20日御前会议时,载泽曾提请隆裕,“今日臣等所奏之言,请太后还宫后,千万不可对御前太监说,因为事关重大,请太后格外谨慎”。可见这些传说是有根据的。另外,许严指《新华秘史》中还有一种说法,据称有某皇室亲贵,一向最受隆裕太后的宠信,被袁世凯以五十万金收买,“及许以永久管理皇室之特权”。袁世凯到了北京后,首先与他密商了三昼夜。他向袁世凯表示:“今愿牺牲身家作孤注,玉成公之壮志。”隆裕太后最后允下退位诏书,实出于这位亲贵的“劝逼”。总之,以袁世凯的处心积虑、无孔不入,被袁收买利用的绝不止一人。
 
当然,隆裕太后接受退位,关键在于清室退位后的《优待条款》。据梁士诒年谱记载,隆裕对条款非常重视,“逐字讨论,见解明决”,因此这些条款由梁士诒和唐绍仪居间传达,往返商讨了几十次。隆裕太后是怎样“逐字讨论”的,现在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商讨过程有很多欺诈。例如,第八款“禁卫军由民国陆军部编制”,是条款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据叶遐庵回忆,隆裕太后曾提出,如由陆军编制,“将来系陆军部之自由,岂能担保不解散?”梁士诒等无言以对,退朝后甚为焦灼。最后叶遐庵出主意说:“不妨加上‘额数俸饷仍为其旧’八字,表示为一种保证。”结果这一款就这样掩饰过去了。从这件事也可以知道,所谓优待条款,一开始就是敷衍和欺骗。
 
从8项优待条款看,民国成立后,清祚并未转移,大清王朝仍是“国中之国”。因此,隆裕在决定退位时并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她曾在御前会议上说,“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吗?”可见她并不知道退位就是亡国。
 
据说民国以后,南社诗人陈去病在北京时,房东正好是原清室奏事处的太监邱和来。邱和来告诉他,袁世凯将退位奏折上给隆裕太后时,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退位,将奏折在养心殿放了三天,看也没看。三天后,袁世凯派赵秉钧、杨士锜等来催逼,隆裕当时就拟旨照准了。赵秉钧等人接旨后伏地大哭,她还不明所以,见他们哭,自己也哭起来。过了几天,没有人再来奏事了,她感到奇怪,问奏事太监。太监回说:“国事已经归了袁世凯了,太后以后请只问家事!”据说隆裕听说后,脸色十分难看。
 
不论这件事是真是假,隆裕在下诏退位时,显然是不知道退位以后,清朝的历史就此结束了。她甚或以为自己办了一件好事,是她保全了清朝三百年的国祚。因此,在退位诏书颁发前,她明知有人反对,“或见而告谕之,或竟不见”。直到诏书发布的当天,她得知还有人力图阻止时,便“告内阁全体云: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遂将逊位诏书,盖印发出。”她毅然作出这样的决断,连叶遐庵都觉得“实非寻常”。
 
退位诏书颁布后,她才知道铸成大错。据恽毓鼎《澄斋日记》,隆裕一度气极败坏,大骂在场的亲贵,当日“不出一谋,事后却说现成话”。但是诏书颁布后,已经无法收回成命,清朝大势已去。不到一年后,隆裕太后就怏怏而死了。
 
隆裕死后,备极哀荣。袁世凯亲自为她戴孝,并通令全国下半旗1天,文武官员服丧27天。还由国会议长吴景濂主祭,在太和殿举行了国民哀悼大会,纪念隆裕太后对民国的贡献。
 
此情此景现在想来,真“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