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淘宝网购物被骗遭受损失,淘宝坚持不承担责任。消费者追偿难上加难,诈骗者则依然逍遥,甚至可以换个马甲继续行骗
网购遭人骗 淘宝能无责?
在网络购物越来越便利的时候,交易安全性的提升成为网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B2C、C2C网站正在着力解决的。近来有读者向本报曝料称,他在淘宝网购买中国移动手机充值卡时遭到第三方的恶意欺骗,而令买家无奈的是,淘宝方面称交易过程中是由于买家的不慎造成损失,淘宝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其实整个事情并不复杂,争议之处就在于在淘宝遭到诈骗,造成的损失到底是由买家独自承担,还是该由淘宝来分担部分因监管不利而造成的连带责任?
用户不慎
骗子得逞轻松行骗
淘宝用户J先生说,他在2007年12月21日下午下班时,像往常一样在淘宝网上搜索适合自己使用的手机充值卡。“我买电话充值卡也算是熟门熟路了,按照使用地、充值金额和充值方式的顺序很快就搜出了不少商品,然后我再按价格排序,因为是买充值卡这种特殊的商品嘛,当然是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了。”
J先生回忆说因为当天急需充值,因此选择的是“在线卡密”的交易方式。“在线卡密”是在淘宝网上对于手机、网游充值卡这类虚拟物品的一种快速消费交易方式,只要买家付款至淘宝支付宝后,就能即刻收到自己所需的充值卡帐号和密码。“当时是按照从低到高的价格搜索商品,因此一条排位很靠前的低价的商品信息吸引了我,卖家的信用级别很高,充值卡类型也符合我的需要,于是我马上点击了这个链接,并用淘宝旺旺与这个名为xcvbcxvc的卖家取得联系。”
在几句简单沟通之后,卖家xcvbcxvc给J先生发去一个可交易的商品链接,不料想到这正是一宗诈骗的开端。
J先生回忆道:“当时我注意到打开的链接里所售商品并不是我需要的手机充值卡,而是网游《征途》的100元充值点卡。于是我向卖家提出是否发错了,可对方称这个店铺需要累积好评,拍下这件商品后还是会以事先定下的87元的价格发给我一张面值100元的手机充值卡。我当时还觉着,这种赚取信用值的方式虽然令人反感,但也可以理解,而且这张充值卡当时也的确是着急使用,最后还是拍下了那件商品。”
在付款之后,J先生很快收到了一组长度达十多位的充值卡号和密码,但他给自己手机充值却没有成功。“当时我心里有点发毛了,马上和卖家通过旺旺联系。对方说,也许是发货出了差错,让我把卡密都发过去,我只好照办了。之后很快这个卖家就在旺旺上消失,我也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妙,我肯定是被骗了。”
更令J先生意想不到的是,遭受损失的并不仅仅他一个人,因为这件商品的真正卖家还另有其人,并非是属于用户xcvbcxvc所有。也就是说骗子xcvbcxvc盗取了他人的商品链接,让疏忽的J先生买下后又借口为买家查询,骗得了网游《征途》的点卡和密码,并马上充到了自己的游戏账户中,随即逃之夭夭。
意识到被骗的J先生后悔不已,他顿时知道了自己不该大意地拍下了这个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超低价”的充值卡,更不该把卡密告诉给卖家。随即,J先生向淘宝提出退款要求并提请交易申诉,同时也提交了与卖家xcvbcxvc的聊天记录截图作为证据。
“当时我除了在线提交证据的方式之外,还给淘宝客服打电话进行投诉。可没想到他们的服务电话不仅在网页上没做明显的标准,很难找到,而且还是一个付费的长途电话。为了减少损失,这些我都忍了。”但令J先生忍不住的是,就在他向淘宝客服进行举报的同时,骗子换了个ID继续在网上招摇撞骗。“我给客服人员描述我的购物过程,并同时重复了我之前的操作,可没想到,我又看到了那则低价的充值卡,并且商品描述、页面具体内容都与骗我时一模一样,只是卖家换了个ID。这让我非常愤怒,为什么淘宝能容许这种空壳店铺开张并存在,并且让他的商品出现在明显位置?”
淘宝:
我的地盘必须听我的
事发后几天内,J先生的投诉没有得到任何回复。期间他与那张《征途》点卡的真实卖家、河北的马先生取得了联系。马先生也觉得自己白白地蒙受损失,因为自己在这次交易中是最无辜的受害者,商品被人盗用,交易也没有最终完成,自己发了货却不能收到货款,而且这事还很可能会拖入漫漫无期的纠纷之中。
据马先生说,虚拟物品这类特殊的商品在淘宝上被人诈骗的案例发生地很普遍,他的店铺平均每月都能碰上好几起。每次解决这类纠纷都会拖很长时间,三五个月都很常见。而最终的处理方式通常都是将涉及的损失金额由买家和卖家分摊,虽然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但为了减少损失,马先生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处理方式。
对于淘宝的调解方式,马先生内心并不认可,他说:“其一,淘宝积压货款导致我的周转不灵。几个月下来压在支付宝里有争议的货款就成千上万,我只能不定时地往里面充钱,要不就影响业务周转,这给我们卖家带来了隐形的经济负担。其二,有的时候淘宝处理问题太不积极,问题所涉及的资金对半分摊,我们卖家有的时候只能拿回一半的钱。”
买家J先生和卖家马先生在这起案例中都是受害者,但他们一致认为,淘宝在处理问题时将取证和向公安机关报案这类事情都推卸给买家和卖家,完全没有承担起做为网上交易平台管理者的责任;对于诈骗第三方的监管也措手无措,除了把东窗事发的骗子ID和店铺关闭之外,完全不能阻止恶性诈骗事件的继续发生。另外,从以往的处理类似事件的方式来看,淘宝的客服条例“太霸道”,难道淘宝就不需要承担一点责任吗?难道除了自认倒霉,就没有其他解决途径吗?
用户:
淘宝免责其实是推卸责任
J先生在投诉的第十天也就是12月30日终于接到了淘宝客服部门的电话,但这通电话依然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J先生更加愤怒。“当时淘宝客服人员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他说因为我的确是收到了虚拟物品这件商品,因此交易是正常进行的,让我确认收货并付款给卖家,完成这次交易。这岂不是让我独自吞下这颗黄莲,我表示不能接受。于是对方提出,可以替我出面去与卖家商量,看双方能以怎样的比例来分担这笔损失。”
“果然,淘宝还是以他们惯用的处理方式来打发我们,我坚决不能接受,他这是在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把损失分摊给我和卖家。如果说因为操作上的过失,我应该承担部分责任,那么让卖家来负担另一半,那是完全没道理的。”J先生认为,从淘宝的交易程序上来说,淘宝所列出的免责条款没有任何依据,因为那些所谓的“合同内容”是由淘宝一家单方面制定的,是有垄断强制性的“霸王条款”。
J先生表示,他要将自己和卖家的利益坚持到底,他认为的最妥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他自己承担一半损失,另一半应该由淘宝来负担。他说:“我已经将此事请教了法律界的律师朋友,他们都认为淘宝作为一个交易网站,首先应该保障消费者交易安全。对于在淘宝上出现的第三方欺诈的违法行为,淘宝没有尽到对第三方卖方主体进行审查的义务。所以对于所涉损失,淘宝首先应承担相应责任。”
“退一步来说,就算淘宝的游戏规则暂时得到承认,那么出了这种恶性诈骗事件后,淘宝是不是应该主动发布公告警示和向公安机关报案吗?我作为被害方已经将骗子充值的游戏ID等信息提供给淘宝,为什么他们还推脱说让我自己去当地网监科报案?我这区区小事根本无法立案,而淘宝累计的涉案金额恐怕早已是天文数字了。假如我和卖家双方当事人都忍气吞声了,是不是淘宝就当作没事发生过呢?”
记者从此事的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在目前虚拟财产保护性立法还不健全、网络购物游戏规则不平衡和缺乏监管问责机制的时候,网络交易的不安全性还将继续存在,而钻法律监管漏洞和钻游戏规则的空子的不法人员也可能会越来越多。这些人在交易网站的注册资料的真实性还得不到有效控查,网络交易过程难以把控,再加上交易平台的运营公司为了节省开支和减少麻烦,所以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因而此类事件每天依旧在发生,诈骗者能轻松地逍遥法外,随时可以换个马甲继续行骗,而理应成为监控者的运营公司却束手无策,受损失的只能是这些用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