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筱筠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4 16:37:51
2007年度中关村盘点之卖场篇
中关村卖场的竞合年代

 
一直以来,中关村卖场之间的竞争就没有停歇过,无论是明的还是暗的。其中类似鸿门宴的杀机四伏、语代双关的智慧体现、打人拼架的惊险火爆,实在是很够写出一部最强劲的商战电影剧本的底料。面对2007年,中关村卖场在暗战竞争之余,并没有完全拒绝某种程度上的合作,与其说这是别无选择,不如看作是一种积极的趋势。毕竟,在未来的竞争中,中关村卖场除了竞争就是合作。
 
暗战不断
 
2007年,中关村卖场间的暗战,可以归纳出两个关键词:扩张和流长蜚短。
 
先看扩张:2007年5月1日,海龙电子城位于西单77街地下3层的海龙西单店开业了;紧跟着,海龙在国投又开设了第二家IT专门店;2007年12月10日,鼎好二期开业,至此,鼎好从面积上开始称霸中关村,其总面积已经占到了中关村卖场总和的三分之一强,除了在本城本地扩张,更有走出外省外市的,2007年3月28日,中关村科贸电子城位于太原的卖场开业了,这是继2006年海龙保定开业之后,中关村第二家卖场的分店开到北京以外。
 
这些事件,串起来之后,就能明确地看到一条卖场发展的思路:要么做强做大,要么走出中关村。
 
非此即彼,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关村的竞争压力太大了,如果不积极应对,就可能在强压下被挤压变形。
 
策略是否奏效,时间是试金石。首先,走出去的“先锋”遭遇了挫折。海龙西单店开业后的生意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受选址不同而带来的产品选择及消费人群不同于中关村等问题的影响,有去年10月份,海龙西单店开始进行产品种类的更换,因为意识到“去西单逛街的人谁会心血来潮买一台好几千甚至万元的笔记本”,原本期待在西单能卖出好价钱的笔记本电脑不得不撤了下来。那些更不看好的U盘、光盘、MP3等小件产品,却更为适合当地消费人群的口味。所幸,海龙国投店顺利地活了下来,究其底里,还是缘自中关村的“地气”:处于中关村闹市中心岂有不活之理?
 
这样的结果,其实早在某些人意料中,其中不缺乏事后诸葛亮式的说话:“海龙的这一决策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算算运营成本,看看消费人群,再考察考察投资地点,不合适三个字应该很明朗的啊?”但海龙走出去的用心与勇气却不容抹杀,其“西单实验”虽不顺利却值得肯定,海龙期待走出中关村的路是一条别人都没有试过的路,利用卖场的优势资源打造专卖店、商场般的服务,没有一个过河的人,又怎么河水到底深在哪儿呢?
 
同样期待时间无情证明的,还有中关村的“扩张者”。鼎好二期选择在北京冬季第一场雪来临时开业,需要面对的除了不好的天气,还有一片猜疑。据传此次开业仓促之至,京城多名记者四天前来到二期装修现场参观时,耳边是各层电锯声声,眼前是大店里面空空,脚下是装修工具种种,别说装备整齐的店铺了,四天之后能否如期开业都成问题!不过鼎好二期确实如期地开业了,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办事效率并不太低,只是开业后的鼎好二期依然要面临人气培育的时期。鼎好给自己定的时间是“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能否成功,届时再看。
 
再来看看流长蜚短。中关村是个生意场,当然也是各类流言传播的地方。
 
比如,某人欲在某电子卖场最高层跳楼,其原因不明,却可以传到最后生成可怕的“炒作说”:这家卖场要吸引人气,所以用跳楼来作“广告创意”。
 
再比如,当2006年退出IT销售圈的E中芯电子商城在2007年4月改为服装百货卖场时,中关村e世界就成了流言的受害者。一位e世界的商户连着3天都接到朋友打来的慰问电话:听说你们e世界要改行做服装啦,你没受啥损失吧?这位商户事后感慨不已:“1个人说你觉得是瞎说,两个人说,你觉得是合伙耍你,但是3个人都说的时候,我真是有点慌了神,真以为要出事了呢。”
 
再有,某个卖场有一溜柜台始终没租出去,影响卖场形像不说,还影响周边商户的心情,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一溜柜台有很多人想拿下,但是某卖场传了话出来,谁敢租这家卖场的柜台,谁就退租原来的卖场的柜台。其实,卖场管理方早就在坊间声明了:经销商要想租那个柜台谁还能拦得住?保不齐是哪家商户的竞争对手放出的烟雾弹呢。某卖场这黑锅算是背上了。
 
另外,最近坊间流传的一个说法就是,中关村新开业的一个卖场深深地影响了原来的中关村老大,使得这位卖场老大应该在2007年12月就收好的租金至今还没收上来。啥原因?新卖场开了,租金便宜,硬件条件好,面对这样的压力,老卖场2008年的租金是涨还是不涨?不涨,恐怕给人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涨了,会不会更多的人都投奔到新卖场?
 
总之,2007年里,类似的卖场流言不断爆出,是真是假,扑朔迷离。说到底,流言蜚语其实也是暗战的间接表现,只不过是在隔了一层幕布后,开辟了一个耳口相传以期影响人与集团之中枢神经系统的新战场,不知来年中关村的争斗,还能发展出啥新内容?
 
敌攻软肋
 
对于中关村的卖场来说,2007年是外敌“闯入年”,外敌主要就是两个:宏图三胞和国美。
 
中关村对于国内传统家电卖场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和高地。为了抢占这个高地,打入这个市场,大中电器、国美都在不断尝试。
 
早在2004年,大中电器便入驻了中关村邮局二层,期待能够打开中关村战场的豁口。尽管后来大中电器不断强调中关村大中店的战略意义要高于经营目的,可是一个连本儿都不保的生意真的可以轻松算作划算的生意?亏本的大中中关村店赚来的吆喝,到底值不值?
 
2007年9月30日,有备而来的宏图三胞中关村店开业了。这次不仅有原来卧底大中中关村店的李宇松,更是直接攻击中关村的软肋:诚信问题。惜乎产品种类太少,产品型号不全,开业3个多月后,宏图三胞的生意并不红火。好事者统计过,宏图三胞中关村店平时的客流量为600人/天左右,周末多一些,平均能达到1000人/天。但是面对鼎好、e世界、海龙等卖场动辄一天四五万人的客流量,其中差距不言自明。有商户说了:“人家客户倒是想在宏图三胞享受一把‘无干扰购物’,可就是担忧自己想要的产品找不到,‘干扰’了自己的正常购物呢。”
 
2007年初,国美就开始了收购中关村科技的动作。当收购成功之后,很多中关村人卖场将目光聚焦在一点:国美入住中关村科技,接管了中关村科贸电脑城,未来会不会对中关村的传统IT卖场造成很大冲击?此后,中关村科贸变化不少,整治周边环境,改善脏乱差旧貌,其中当然少不了一些不和谐音:567商城租赁业主和商户发生纠纷,并传出567欠科贸上千万元租金的传言。这一切都没有阻止国美在中关村进一步大展拳脚,今年1月20日,国美在科贸上万平方米面积的卖场开业了,并将其强势项目3C产品带进了新卖场。
 
对于外来者,中关村的各卖场一直小心应对,虽然说,因为进货渠道不同,操盘理念各异,消费人群有所区别的缘故,中关村卖场从来都没有怕过传统家电卖场, 3C卖场在门道都没搞清楚的时候就进村来玩,只能把自己玩得很累,但是小心提防谨慎应对总是没错。
 
合作为王
 
尽管卖场之间关系微妙,竞争无处不在,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同样的敌人:诚信问题。
 
有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关村因为价格欺诈问题被投诉到12315为最高峰。尽管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价格欺诈投诉逐渐减少,但是中关村卖场依然为此头痛,因为消费者在遭遇价格欺诈向有关部门或媒体求助时,不是指出具体商户名称,而只是说在“中关村”,或者“中关村海龙”,有的消费者更是夸张地讲:某某卖场是靠“黑”顾客生存的,这一切都给中关村的卖场形像造成影响。
 
对此,卖场管理方们痛心不已,于是,整治经营环境、打击黑导购、制止拉客等行为都成了卖场们必修的功课。可是往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边海龙卖场方开始用罚款治理黑导购,可罚过之后的黑导购依然像苍蝇一般沾客。情势比人强就会迫使人们出高招,面对此困,海龙改变策略,把逮到现行的黑导们请到保安部门学习一天的国家大政方针,洗涤心灵时又占用他们拉客时间,虽然笨,却也有实效。还有的卖场对黑导购、价格欺诈等问题直接下重手,比如2007年10月,鼎好就清退了两家因为进行价格欺诈的商户。
 
这样那样的重手高招虽然一时有效,但是还是对现有不诚信现象缺少足够的制约力,现实就是中关村卖场需要合作起来,做增量客流,其中联合起来整治不诚信行为便是其中关键手段之一,只要所有的卖场都采取强硬态度整治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中关村的诚信环境才会得到改善。而2007年2月,几大卖场同时推出明码标价,也是一次很好的例子。尽管明码标价在中关村并不一定就会被经销商们全盘接受,但是几大卖场的联合却让消费者和经销商们接受到了大势所趋的信息。
 
边战边合,这是一个良性的商业环境,中关村各大卖场的2007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良性商业环境的雏形,如何发展,就留到2008甚至以后更长远的日子中去努力了。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