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天津大学人才战略将会有重大变化。1月11日天津大学召开的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校长龚克表示,学校未来5年内会“在重要学科领域和方向延揽和培养若干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较强学术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
人才的环境最为关键
除若干名领军人才外,龚克说,同样重要的还有两项,一是在教师队伍中形成100名左右活跃在国家重大创新领域和国际学术前沿的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培养300名左右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形成高水平科研的中坚力量。
在介绍引进、培养人才的目标之前,龚克首先表达了他对人才环境的关注。
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天大至今有113年历史,龚克认为,天大有很好的传统,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但随着高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天大也要更上一个台阶,其关键是队伍建设,而队伍建设要上台阶,关键是体制机制要突破。“与其说缺乏一流人才,不如说缺乏培养、用好一流人才的环境,是体制机制的问题。”龚克说,因此学校提出三点,一是以培养创新人才工作为主线,二是高素质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三是建立天大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学术生态。
3亿元培养、吸引、用好人才
天大材料学院教授李亚利于2005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并加入到天大。作为引进人才,当时他获得了3年320万元的经费,这是当时天大最高的科研经费。李亚利透露说,其实当时他到天大并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感觉氛围很好并受到重视。当然经费解决了他的“钱顾之忧”,李亚利开玩笑说。之后一年,李亚利带领的团队建立了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像李亚利这样的杰出人才,天大在过去几年也引进了一些,未来几年还要更多引进。天大的人才计划中包括“北洋学者”计划、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等,而这一套人才计划,天大打算拿出3亿元的经费。龚克说,不排除用500万元引进像李亚利那样的顶尖人才,但目前学校已首先确定将资金用在“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计划”当中。
龚克说,这其中的关键词是“培养、吸引、用好”。“吸引是指内外都包括,不仅指对外的,能不能留住也是吸引。”龚克认为,引进的人才需要给他们一定的特殊条件,但本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也要有特殊政策,而且不同学科也会有所区别。
这一套政策的形成也正是天大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也是第一目标,如果搞不好,即使用重金引进人才,也不能长期用好人才。或者由于环境不好,根本吸引不了人才,更不用说培养人才。”龚克说。
评价人才的标准多样化
李亚利谈到一个细节,他到天大近两年里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考核。此次会议中也提到,天大除了进行人才选拔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外,还要重点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
龚克坦言,评价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困难的问题。他介绍,学校目前确定了用两种形式、两套体系进行评价,一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评价,另一个是尝试通过团队来评价,例如重点实验室。
对于是否进行量化评价,龚克表示,最希望看到像李亚利那样,有了经费后就安心作研究,不给他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等考核的压力。但目前不能完全做到,要有一定数量的评价,比如在国家的科研计划、企业需求的科技项目里面,天大的科研团队要有足够的实力进入到项目里去。
“如何在不得不量化又不能完全量化里找到一条路”,龚克强调这正是学校努力破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