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观洺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18 10:27:35
300万“封口费”是真是假人心自辩 互联网潜规则由此露出冰山一角
三鹿奶粉危机波及百度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引发了全国媒体的高度重视。随着事件的不断进展,作为互联网新媒体代表的百度却爆出“300万公关案”。
 
在所谓的危机公关的内部文件被曝光之后,事件双方的态度步调不一。三鹿公关公司称这是遭人“陷害”,而百度方面则通过一则声明,承认了此事确实存在。
 
百度声明 越抹越黑
 
就在危机公关信被曝光之后的第二天,9月13日下午百度发表声明,称三鹿集团确实于9月9日、9月12日两次表示希望百度屏蔽三鹿的负面新闻,但遭百度拒绝。
 
百度有关人士表示,此前网络上流传的危机公关信的确是三鹿的公关公司给三鹿提交的危机公关提案,但百度不能确认该公关公司是否就是那家“涛澜通略”公司。
 
百度的声明认为,网上所称的百度收取300万公关费只是“谣传”。声明中写道:鉴于百度在新媒体领域内的巨大影响,看到新闻报道后,百度迅速汇集大客户部、产品部相关同事,彻底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关于此事的客观事实为:9月9日晚,三鹿的代理公关公司致电百度大客户部希望能协助屏蔽最近三鹿的负面新闻,由于该提议违反公司规定以及百度一贯坚持的信息公正、透明原则,大客户部在第一时间严辞拒绝了该提议。9月12日,该公关公司再次致电希望能屏蔽三鹿的负面新闻,再次被大客户部予以否决。而依照常规,类似事件无需通报公司其他部门,因而此事最初在百度大客户部也只有少数同事知道该公关公司跟百度有过接触,并遭到多次拒绝。
 
由此,三鹿和百度之间的确存在接触是毫无争议的了,事件的焦点也由那“300万公关费”转移到了百度此举的意义上。有网民认为,百度的这一纸声明“有点掩耳盗铃之嫌”;还有网民猜测,可能是百度嫌300万太少,现在“过河拆桥”;不过也有人对百度的做法表示理解,他们觉得百度此时处在两难境地,如此表态之后至少还能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
 
但百度方面则认为,自己“严格恪守新媒体更全面、客观、及时的信息沟通责任”,并不存在屏蔽负面新闻的作假手段,并且还做出承诺,今后将“为全体网民提供最便捷公正的信息获取方式”。
 
但同时有网民发现,一些评价百度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的表现的报道也被删除或者屏蔽,例如有名为《百度承认三鹿公关案》的一篇报道通过百度搜索则显示“This page has been deleted.”。另外,以另一篇新闻标题作为关键词搜索“三鹿,在小朋友的生命健康面前请不要表演”,在google是“约有11800项符合”,在百度找到的相关网页却只有60篇,根据网友分析,这可能还是在事件曝光之后添加上去的。
 
新闻的公正性能否被公关?
 
那封成为事件焦点的公关信的核心内容有三点:“安抚消费者,1至2年内不让他开口;与百度签定300万广告投放协议以享受负面新闻删除,拿到新闻话语权;以攻为守,搜集行业竞品(竞争企业产品)‘肾结石’负面(新闻)的消费者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尽管百度很快发布澄清声明,但有网民却通过搜索对比发现,百度的搜索结果中关于三鹿事件的新闻比较少。有人在博客中这样记录:以关键词“三鹿 三聚氰胺”来搜索比较,百度新闻找到的相关新闻约6270篇,百度找到相关网页约71000篇;而Google资讯却约有8775项查询结果,网页约有215000项查询结果。
 
通过搜索引擎收录结果来看,百度搜索的新闻和网页收录的数量都小于Google的。在此次三鹿“公关案”中,不仅暴露出“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能被改变”这一行业潜规则,更是引发了一场互联网新媒体自身的危机公关。
 
事实上,面对成千上万的搜索结果,大部分网民关心和点击的也只是少数最关键的几条。因此,如果搜索引擎屏蔽了某些结果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也不会引起网民察觉。但如果这背后涉及商业回报,无疑是损害了网民的知情权,也伤害了新闻事件的公正性。
 
如网上所传,三鹿的公关信中明确写到:经涛澜通略(三鹿公关公司)与百度相关部门的多次深度沟通后,百度已经同意将对三鹿集团的公关保护政策从500万的广告投放降低至年度300万元,可以享受将目前几大事业部早期负面新闻删除的回报。公关信的真假虽然难以辨别,但由此可以看到,某些互联网媒体的所谓“封口费”、“媒体保护费”甚至是明码标价的,而且还有不小的弹性空间,至少这就是行业潜规则。
 
有网民发表评论称,“如果说百度的竞价排名是公开的通过收费来操纵搜索结果的话,那么这种暗中操纵屏蔽搜索结果的行为更让人难以接受。”
 
就在三鹿为“公关案”大声喊冤之时,网民们发现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今年5月份一位温州泰顺的王先生在天涯社区发帖《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质疑三鹿奶粉质量。可这个帖子在当时还未引起太多网友关注时,发帖人又主动要求删除帖子。随着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当事人王先生承认,当时删帖是因事前和三鹿方面签订了“确认书”并收取了四箱奶粉,但他要删除一些自己发表的有关此事件的“不良”帖子。此时,王先生后悔不已,他又在天涯社区发帖表示,“请那些身患重病的和逝去的幼小生命原谅我!”
 
王先生作为普通消费者或许并未料想几袋奶粉会引起后来轰动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他选择了给自己减少损失的解决方式。但事实上,三鹿奶粉给孩子们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不能选择回避,应该对此给予正确引导,尽到舆论监督的责任和义务。
 
《科学时报》 (2008-9-20 产经)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