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17 22:13:13
798的蜕变与重生
 
从昔日盛极而衰的国营电子厂,到今日举世瞩目的民间艺术区,更被列为2008北京奥运文化旅游景点,798历经怎样坎坷曲折的蜕变与重生?《北京798:再创造的“工厂”》、《北京798:中国变革中的艺术、建筑与社会》从不同的视角带我们回望798艺术区的成长历程,展望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符号的798的未来。





798时态空间的看画人 Bobby Fisher/摄

 

2007年11月24日,“罗伯特·劳森伯格 三十年”展览 林冠画廊/提供
 
还原真实的“前世今生”
 
7月,随着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北京798:再创造的“工厂” 》新书发布会的召开,798的“前世今生”被第一次完整、真实地还原在世人面前。一个月后,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出品、东八时区书屋出版了《北京798:中国变革中的艺术、建筑与社会》。
 
《北京798:再创造的“工厂”》是由“798艺术区”创始人之一、著名艺术家黄锐主编。“798经历了工厂和艺术区两个时期,有着它特殊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必须用文字、图像来清晰地记录下曾经和现在正发生的故事。”黄锐说。书中收入了很多艺术家曾栖息于798的故事以及原718联合厂的历史故事,并且《北京798艺术区保护性规划设计概念方案》一文也被编入其中。《798联合厂历史》和《798艺术区大事记》使得798从工厂转变到艺术区的历程一目了然。王晖评价说:“这本书完整地讲述了798的历史过程、成为艺术区的来龙去脉。”
 
与《北京798:再创造的“工厂”》相比,《北京798:中国变革中的艺术、建筑与社会》不仅记录历史,还从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了798,探讨798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北京798:中国变革中的艺术、建筑与社会》的主编之一程磊说:“由于现在798艺术区的去留已不再是个问题,因此在书中更关注的是798该如何发展。”第二部分“发展与理念”中,程磊采访了法国库尔贝美术馆馆长让-雅克·费尔尼、著名建筑师马清运在内的多位建筑界、艺术界的权威人士以及不同时期入驻798艺术区的中外人士,以对话形式对艺术与建筑、艺术区与城市发展等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其中,这些798艺术区的创造者、实践者们,也对798未来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
 
有趣的是,两本书均采用了中英双语的形式,图文并茂,以丰富而翔实的图片资料,再现了798从新中国电子工业重镇到闻名中外的艺术园区的变化过程。只是两本书代表着不同人的想法,《北京798:再创造的“工厂”》是曾栖息过798的艺术家们的心声,艺术家在讲述曾经的故事;《北京798:中国变革中的艺术、建筑与社会》来自20余位建筑规划领域的权威人士以及艺术区内真正参与798实践的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画廊主、艺术书店主和非盈利空间运作人等,讨论故事发生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并展望故事的将来……
 
798何去何从
 
起初,一群艺术家只是想寻找属于自己创作的静谧之地。无意间,来到废弃的798工厂,成为了798的开辟者——第一批房客。从此,798踏上了新的轨迹。艺术家们在此创作、生活。2002年10月,798的第一个展览北京动静艺术工程的开幕展——“北京浮世绘”,迎来了千名观众的目光,《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更是让798走出了国门。至此,798蓬勃成长起来,房客们将自己的艺术品全部免费公开展览,实现与其他不同阶层的认识的交流,进入了公众领域,拉近了普通人与当代艺术的距离。
 
2004年,798 的艺术家“房客”们与“房东”之间爆发了矛盾。房东为了实行规划,试图赶走这些房客。这一局面僵持了近两年。2006年,政府决定保留这个艺术区和工业建筑,因此798得以保存了下来。798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王晖认为,798是一个艺术交流以及某些与艺术相关的城市活动的特殊区域,对北京而言,它是使城市有活力的因子,所以保存它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2006年起,798逐渐成为了一个艺术观光的地方,变成了商业气息浓厚的艺术市场,而不再是艺术家们创作、生活的栖息地。目前的798已经从青春期步入壮年期了,艺术区的商业化带来了很多矛盾和冲击。
 
如此浓厚的商业气息会不会淹没798艺术区使得其消失?程磊表示,798本身的生命仍旧会延续,但重点是它将以什么样的生命轨迹延续。从规划角度来讲,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看待798。从宏观来看,他认为今后的全球当代艺术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纽约、伦敦和北京将成为三分天下的价值链。从中观来看,主要是北京市现在正在形成以798为主的大中型泛艺术区,可以称为泛798。由于798的商业与艺术重新分工,798的功能也就重新定位了,带来了整个东区其他艺术片区、泛艺术区的形成,所以形成了一个综合定位。798已经从一个艺术家的栖息地悄悄地演变成了一个信息中心和价值度量衡地区,即已经形成了一个画廊区了。现在,798就是变成了一个艺术“动物园”了,甚至变成一个旅游区了,而不再是艺术创作基地了,也不是艺术家的栖息之地了。而宋庄和周边的一些艺术区继续沿着它的轨迹(即艺术家的栖息地,一个艺术的生产基地),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798被国际认可成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中心、曝光中心甚至是思想中心。
 
“798的商业化有其积极意义,它带动了周边整个艺术区的生产基地的形成。”程磊总结说。而对798的未来发展方向,王晖认为,将来还是应该具有鲜活的艺术生态、有生命力存在。798应该是给真正热爱艺术的艺术家、喜欢艺术的城市人群,提供享受艺术、接触艺术,产生新的城市文化形态的场所,而不是过早地、尽快地进入到以艺术为工具达到商业目的场所。
 
《科学时报》 (2008-9-18 书界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