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巧玲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16 21:37:30
胡伟武:科大人“造就”了龙芯
 
“我上中学的时候,科大是理科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大学,直到现在我依然庆幸当初选择了科大,是科大造就了我,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大‘造就’了龙芯。”胡伟武说。
 
2001年,中国“龙芯1号”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的通用CPU问世,一时间,世人记住了“胡伟武”这个名字。2005年4月18日,在“龙芯1号”问世后的短短3年,中国IT界最耀眼的新星“龙芯2号”也问世了,此时,国际社会终于承认了中国在CPU产业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如今,“龙芯3号”也即将进入实施和验收阶段。龙芯自始至终都是世人瞩目的焦点,而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龙芯课题组负责人胡伟武也一直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
 
面对《科学时报》记者对龙芯起源的追问,胡伟武讲起了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间的不解之缘:“对科大的情感是刻在我心里的。”
 
难割难舍的“龙芯0号”
 
2008年9月20日,中国科大将迎来它50年的校庆,胡伟武将作为科大校友再次回到母校。毕业这么多年,胡伟武已记不清自己回过多少次母校,但是毕业后的第一次回校让他毕生难忘。就是在那时,他萌生了开展CPU研究的想法。
 
2000年10月中旬,胡伟武应计算所领导的要求到科大进行招生宣传。这次他回到了原来工作过的实验室。10年前在这里,他曾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做过一个与8086指令级兼容的处理器作为本科毕业设计。这是一个用400多个74LS系列的芯片搭起来的电路,能够运行8086指令系统中除了十进制和除法指令以外的所有指令。由于没有制版的费用,所有的连线都是手工焊的。
 
胡伟武说:“那次回去,我看到了我原来做的机器还静静地躺在那里。面对与10年前一样凌乱的实验室和满桌触手可及的芯片、电容、电阻、电烙铁,我有一种重操旧业的冲动,因为10年前那些没日没夜地与逻辑门、触发器、译码器、选择器玩命的日子有一种深深的诱惑,至今我还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好多当前我用过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引脚定义。”
 
2000年,计算所正在筹备CPU设计项目,于是胡伟武给计算所系统结构室主任唐志敏打了个电话,他是胡伟武师兄,当时正负责计算所CPU设计项目的准备工作。
 
“我开玩笑说,一两年之内不把通用操作系统boot起来,提头来见!于是回计算所后,我就开始考虑CPU的指令系统和流水线等问题。”
 
“我当时还从科大把我做的那台机器搬了回来,我现在称这台机器为‘龙芯0号’。”胡伟武笑笑说,如果没有这台“龙芯0号”,就可能不会有今天的“龙芯1号”、“龙芯2号”。
 
对科大的三大体会
 
在中科院计算所八楼会议室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标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龙芯课题组”,这不禁让记者想起了科大坚持了50年的校风——“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演讲和题词。“红专并进”强调品行操守与业务技能的相得益彰,“理实交融”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如果要问科大给了我们什么,我感觉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非常务实的工作性格和工作态度。你可以看看科大的毕业生都在干什么,当官的不多,但是国家建设中的领军人物中很多都是科大毕业生。”
 
谈到这里,胡伟武把记忆拉回到了他的大学生活:“1986年,我以浙江永康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进了科大,当年科大招收的六七百名学生中,有13名是省级高考状元。那时,科大是理科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大学。”
 
胡伟武说,他对科大的体会可以用3点来概括:第一点体会是科大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虽然是计算机系,但他们受到的理科教育与基础学科一模一样,像数学用的就是数学系的教材,物理用的就是物理系的教材。而且会由最好的教授给他们上基础课。
 
胡伟武坦言,虽然他中学成绩很好,但是进入科大后,他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直到第二个学期的下半学期才开始真正适应科大的学习生活。
 
他对科大的第二点体会是,学生可以很早进入实验室。胡伟武说,他们第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就进入各种实验室,他当时进入了体系结构教研室,“龙芯0号”就是他在实验室做了两年半的成果。
 
“进入实验室可以使学生受到很好的实践能力培训,我当时做的东西写成硕士论文也没有问题。我到计算所这么多年,感觉科大的学生很容易上手。”胡伟武坦言,他的学生中,他更倾向于接收科大的毕业生,在龙芯课题组有2/3的骨干人员是科大的毕业生。
 
第三点体会是科大的学生都非常用功。当年,高校中都流传着“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的说法。“名副其实”,胡伟武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有一本数学题集,是苏联数学家吉米多维奇出的一本微积分题集,里面有4462道题,人手一本,每个人都必须做完。
 
“我感觉5年在科大没有浪费过一个小时。”胡伟武概括说,平时学生为了抢自习座位打架的都有,包括周末。有时周六晚上去看一场电影,但是看完回来以后,他们都会后悔地说,“又浪费了两个小时”。
 
“一直到今天,我都还保持着忙碌的习惯,如果每天不看点书,心里都会感觉空落落的。”胡伟武说。
 
《科学时报》 (2008-9-17 热烈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