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姜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10 21:32:24
逐句导聆大师带你《听音乐》

    “听古典音乐,不妨把作曲家当成一位知己,那扑面而来的音乐就是一位密友对你的亲切倾诉,如果你能从中领悟感受到些什么,甚至能勾起你某种‘似曾相识’的情绪回忆,进而引发出某种感情的共鸣——恭喜你!你已迈进古典音乐殿堂第一步,那可是人生一大快事!”——陈佐煌


16 世纪西班牙音乐手稿袁左上角绘耶稣复活的故事遥


    尼可拉斯窑杜尼叶的作品叶音乐会曳袁表现了巴洛克时期袁音乐家同业余音乐爱好者一起演奏的场景遥。

菲尔丁的《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中曾经对古典音乐的作用作了一个精到的论述,大意是:虽然古典音乐不能解决人类的温饱,但有古典音乐相伴,只需一壶咖啡,便可挨过慢慢冬夜。真是一语中的。
 
然而,在当代青年中,听古典音乐的人大概不多。大家往往迷恋于美丽英俊或另类叛逆的流行歌星,沉湎于经数字技术升压后的低音轰鸣,热衷于在重摇滚鼓点中疯狂的歇斯底里。但是,又有多少人会在音响里置入一张古典音乐唱片,细细把玩其中丰富的内容,体会大师创造它们时的心境呢?那不同音色和声部的乐器制造出丰富的和声、巧妙的配器、生动的应答和精彩的竞奏,仿佛建立起一个声音的王国。
 
然而,古典音乐毕竟是一种“音乐语言抽象、艺术内涵深刻”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也必然会令初学者“有许多疑虑”。所以当著名指挥家、新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博士、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煌先生被青年朋友问及“如何才能懂得欣赏古典音乐”时,他作了如下回答:“音乐欣赏的入门书,有似于请一位老师领我们进入这一艺术之门,不失为古典音乐欣赏的良好开端。”而如他所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引进的《听音乐》,“就是此一目的不错的选择”。
 
《听音乐》(Music: An Appreciation)一书原版出自美国著名的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其作者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钢琴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罗杰·凯密恩(Ronger Kamien)先生。除了考究的纸张、清晰的字体、精美的插图之外,引进版还随书附赠了配套的唱片,并且在第一批下线的书中,另外附加了一张“中音艺术学校音乐测试卡”。可以说,古典音乐入门者需要用到的材料,这本书均已考虑周全,这是一本“零起点”的音乐入门书。
 
专家群星灿烂
 
这本书牵扯到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单,其中都是国内外音乐界响亮的名字。这本书采用台湾地区对原书第六版的译本,让我们来看看翻译团队吧:王美珠,本译著审阅人,德国汉堡大学系统音乐学、历史音乐学与哲学博士;洪崇焜,美国芝加哥大学作曲硕士、美国耶鲁大学作曲学博士;黄瑞芬,美国茱丽亚音乐学院硕士、台北爱乐电台古典音乐节目主持人;陈美鸾,本译著总召集人,著名钢琴演奏家、辛辛那提大学音乐院音乐艺术博士;杨湘玲,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硕士、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博士。
 
本书推荐人、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研主任余志刚说,为一本入门级的读物召集如此规模的译者群,在大陆是不常见的。他曾采用这本书第四版的简体中文版《音乐课》作为音乐欣赏课的教材,但那本书是单一译者翻译的。“在大陆找到5位具有留学背景、足以翻译国外经典作品的作家,是不容易的;即使组成了,也会去翻译更专业、更大部头的专著,因为很多重要的作品在大陆还没有被翻译。台湾的这种合译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提到本书的推荐人,也是名家汇聚。陈佐煌、余志刚都为本书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北京大学音乐课的开创人、音乐理论家,85岁高龄的严宝瑜先生为本书写了推荐辞:“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有力、深入浅出,值得推荐”;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和中国音乐学网站长杨健也曾撰文推荐本书。
 
据余志刚介绍,凯密恩写的这本书,是美国第一本音乐欣赏教材。而凯密恩、王美珠、陈美鸾、陈佐煌、余志刚、严宝瑜、杨燕迪……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这本书不啻是海外、台湾、大陆音乐专家联袂为读者精制的一份音乐大餐。
 
独特的鉴赏方法
 
有些朋友,因为种种原因——附庸风雅也好、消磨时光也罢,也会去听古典音乐,但是这种欣赏犹如耳边风——请他评价一下欣赏的作品,大多说不上什么,即使说也是泛泛地谈两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评价。也有些朋友,为了古典音乐入门,大量阅读音乐史和音乐家传记,但对音乐作品没有发自内心的体悟。
 
鉴赏音乐,当然需要一边听一边思考,当然需要大量的音像资料。不!凯密恩觉得为读者搜集音像资料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在书中首创了“聆赏要点”(Listening Outline,声乐部分称为“声乐导聆”)的欣赏方法。也就是:不仅为书中提及的作品配备唱片,并且将音乐细分为一个个乐句,以时间分段并切割音轨,细化到秒,然后针对每一个乐句进行乐理讲解。杨燕迪和杨健评价这种方法时说:“将乐曲结构、主题、织体、歌词、乐器和情绪特点等要素的文字讲解与配套CD上的音轨时间准确对应起来,创造了一种无需阅读乐谱就能准确跟踪音乐进程的有效手段,避免了一般普及读物对于音乐本体的介绍大都过于笼统的缺憾。”
 
这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引进的版本,首次配套了唱片,这在以往的引进中是没有的。余志刚说,这本书从第一版就开始采用“聆赏要点”的方式,从时间上推算,可算是凯密恩的首创。读者可以先看着书,戴上耳机逐句欣赏。比如乐曲发展到了某个时刻,旋律中出现了一个萦绕着的长音、是弱的力度和简短的休止,对比书中对这个旋律的描述进行理解。余志刚说:“如果学生真的按照这个步骤,看着书、戴着耳机欣赏,比闭着眼睛盲目地听效果好得多,目的性更强,会更有收获。然后可以再合上书整体听一遍,根据印象不看文字回忆作者的描述,进一步产生更多的联想。”
 
新版本的新内容
 
音乐欣赏专著的常用写作方式是按照题材划分类别,比如分成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重奏曲等等,但凯密恩在他的书中则采用的以历史作为主线的体例。新版除了介绍了一般古典音乐欣赏书中常提到的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20世纪音乐之外,还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中世纪部分进行了修订,加大了篇幅,并将眼界扩展到了20世纪以后的音乐。在《摇滚乐:历史与风格演变》(Rock and Roll: Its History and Stylistic Development)一书作者、西北大学教授李普斯康(Scott Lipscomb)的协助下,新版本对爵士乐、摇滚乐的章节进行了修订,并且探讨了电影音乐和音乐剧,这些都是传统古典音乐鉴赏书籍中少有的。
 
在历史的主线下,作者试图尽量立体地向读者介绍古典音乐。读者将在每一个音乐时期之前看到一个表格,其中列出了此一时代中音乐与艺术(美术)、文学、历史、文化之间的平行发展关系。如果读者不满足于列表式的概述,还可以仔细阅读其后的文章,在文章中叙述的视野更加广阔,涉及到了哲学、经济、政治、社会甚至科学、技术等广泛领域,并且配有丰富精美的图片。
 
新版本中,作者加入了“展演观点”版块,着重介绍了几位乐迷熟知的音乐家,比如作为钢琴家的作者本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等。其中常引用这些名家自己的话语,涉及问题也十分广泛,与“聆赏要点”交相辉映。
 
如今在市场上,我们能找到西方经典的音乐欣赏普及教材只有《听音乐》一种,而且还是简明版(原书有繁简两个版本);国家大剧院中,很多观众还不知道在古典音乐演出的哪个阶段才应该为艺术家的表演鼓掌喝彩;进口唱片的价格居高不下,引进版唱片的音质堪虞,再加上正规渠道提供的唱片种类有限,发烧友不得不在打口盘市场淘换洋垃圾……从《念故乡》到《不想长大》,很多人都会哼唱,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们其实是来源于西方古典音乐的旋律?这一切,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因为毕竟了解是双方的、相互的事情。
 
陈佐煌先生有言:“听古典音乐,不妨把作曲家当成一位知己,那扑面而来的音乐就是一位密友对你的亲切倾诉,如果你能从中领悟感受到些什么,甚至能勾起你某种‘似曾相识’的情绪回忆,进而引发出某种感情的共鸣——恭喜你!你已迈进古典音乐殿堂第一步,那可是人生一大快事!”
 
《科学时报》 (2008-9-11 悦读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