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本周刊在头版《健康视点》栏目中登出了评论文章《健康高于金牌——刘翔放弃得好!》,文章见报后,支持抑或反对的众多观点纷至沓来。事实上,关于刘翔退赛的争论也并没有偃旗息鼓,在国家奥运攻关项目“优秀运动员应激损伤机理与调控方法研究”课题组研究员洪兴华的回应文章中,他提出:刘翔退赛,是缺乏奥运精神的表现。
从本期开始,周刊特设《回音》栏目,为读者们提供更多思想碰撞、观点交流的空间。
竞技体育人群的
健康基本情况
原国家体委1991~1999先后8年时间对我国优秀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共涉及49个运动项目,29个省、区、市体委和18个行业体协参加了这一科研项目。
结果,共查出317种损伤,受伤者4049名,患病率为59.37%。按受伤组织分类:肌肉、腱、鞘、末端损伤患病率50.38%。各种运动项目患病率差异较大,自79.65%到5.56%不等。
以上情况就是我国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竞技体育人群的健康现状,当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参赛运动员也不例外。如果用“健康高于金牌 刘翔放弃得好!”作为参赛运动员的行为指南,那么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中的100块奖牌获得者为了健康多数都要放弃。
备战奥运期间,已为预防
运动员伤病作充分准备
中国申奥成功后,国家科技部正式确立攻关项目“优秀运动员应激损伤机理与调控方法研究”,由国家体育总局运医所、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分别从肌肉、软骨、肠屏障三个方面研究应激损伤的机理和有效调控方法,这些成果已分别应用到国家队备战训练,对运动员伤病的预防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时,国家体育总局专门成立了“备战2008医疗专家组”,由京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医学专家组成,从2007年冬训开始定期对优秀运动员的伤病情况进行会诊,对减少参赛运动员的伤病发挥了积极主动作用。我国参加奥运会的优秀运动员共500余名,现场因伤病退赛是极个别现象,刘翔因伤大摇大摆自己走出赛场的情景,令人感到十分吃惊!
刘翔缺少奥运精神
刘翔若因伤跑22秒88、32秒88,人们依然会尊重他。在进入奥运村的最后一次训练(星期五)后,他和他的教练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时表示,一切均正常,而星期一预赛出现了全国人民意想不到的事情,怎么能说是中国老百姓的心态不成熟呢?自古巴小将打破刘翔的世界纪录后,刘翔很少在公开赛场露面,古巴选手的12秒87已在心理上影响了刘翔与古巴小将拼搏的斗志。在奥运会中不知有多少感人的场面,而最感人的是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力拼搏的人。
北京残奥会召开在即,那些肢体残缺、智障人群在参加训练比赛时不知要付出比常人多出多少倍的艰辛,正常运动员伤病达到60%,残疾运动员和智障运动员的比例肯定要高过这个数字,但这些运动员有着强烈的热爱生命、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所以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食品室主任、国家奥运攻关项目“优秀运动员应激损伤机理与调控方法研究” 课题组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08-9-5 科学与健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