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范明荣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3 21:41:31
“王后”背后的故事

“王后”棋子刚刚产生的时候仅仅是作为一枚普通的棋子。但是随着王后的权力和地位的提高,“王后”棋子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伊沙贝拉一世王后对国际象棋“王后”这个棋子的发展壮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此时“王后”棋子基本定型。以后的发展变化中都没有办法降低“王后”棋子的战斗力。
 

“王后”是国际象棋棋盘上最具威力的棋子,但鲜有人知,国际象棋诞生之初,竟全是男性的天下。那么,“王后”棋子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具有强大威力的?玛里琳·亚洛姆的《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将带领读者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玛里琳·亚洛姆是斯坦福大学女性研究院的资深学者,在女性研究方面很有造就。译者雷立美介绍,本书的这个课题作者前后研究了5年,走访了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梵蒂冈、西班牙、挪威、丹麦、芬兰、俄罗斯、伊朗等很多国家的大型图书馆,参观了这些国家的重要博物馆,阅读了有关国际象棋的300多部著作,还收集了中世纪以来的很多国际象棋的棋子、棋盘,然后又花了两年时间写这本书。作者的严谨、细致和本书的含金量由此可见一斑。
 
一本小书容纳五部历史
 
《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是一部很独特的书,就连该书作者在《致谢辞》中也称该书是一本怪书(quirky book)。那么这本书怪在何处呢?“一本不到300页的书却包含了5部历史”,译者雷立美透露了本书的“怪”处,“这5部历史分别是:国际象棋的起源发展史、国际象棋的传播演变史、国际象棋的‘王后’棋子的诞生和发展壮大史、欧洲宗教发展演变史和王后(女王)统治史。作者把这5种历史很巧妙的交织在一起。其中重点是王后统治发展史和‘王后’棋子的发展壮大史”。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历史之间存在着很有意思的关系:国际象棋的“王后”棋子是随着王后登上中世纪欧洲的政治舞台而出现,也随着欧洲中世纪王后(女王)统治的越来越强大,“王后”棋子也变得越来越强大,二者并行发展。
 
1000多年前,一位讲德语的修道士用拉丁语写了一首长达九十八行的诗,该诗的标题为《国际象棋诗钞》(现称之为《艾因西登诗钞》),其中就有欧洲人对国际象棋的最早描述,同时也包含了“王后”棋子诞生的最早证据。那么“王后”棋子是如何登上棋盘的?棋子的现实原型又是谁呢?作者经过严密的考察推断:奥托一世皇帝的皇后阿德拉伊德和奥托二世皇帝的皇后狄奥法诺很有可能是国际象棋“王后”的原型。因为这婆媳二人在1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是权势极其显赫的人物,而这段时期大概正好是国际象棋“王后”横空出世的年代。其中,作者认为从小熟悉国际象棋的狄奥法诺皇后可能性最大。
 
“王后”棋子刚刚产生的时候仅仅是作为一枚普通的棋子。但是随着王后的权力和地位的提高,“王后”棋子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而国际象棋“王后”正式转变为棋盘上威力最大的棋子是在卡斯蒂利亚的伊沙贝拉一世王后在位执政统治的时期(1451~1504)。伊沙贝拉一世王后与她的丈夫费迪南德国王的共同统治构成了西班牙王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二人常常并肩战场,并且都是国际象棋迷。伊沙贝拉一世王后对国际象棋“王后”这个棋子的发展壮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此时“王后”棋子基本定型。以后的发展变化中都没有办法降低“王后”棋子的战斗力。
 
有趣的“故事书”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颇为“怪异”。从内容上说,这本书很严肃,是一本内容详实、观点新颖的史学专著,但是作者完全抛弃了学术论文的叙述风格,而是采用一种通俗自然、夹叙夹议、引经据典讲故事的方式。本书在讲述国际象棋的发展壮大史中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二十几位王后(女王)的生平事迹、政治遗迹、对国际象棋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欧洲历史进程中的影响等。
 
对于几位对国际象棋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王后(女王),作者用墨颇多,在讲述中穿插着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例如,奥托三世在与巴拉丁伯爵埃佐的一盘国际象棋比赛中输了,于是奥托三世只得将自己的妹妹玛蒂尔达输给这位已过中年的伯爵。还有,对“王后”棋子势力壮大起重要作用的伊沙贝拉一世王后,本来她的兄长逼着她是要嫁给葡萄牙国王,但是她与费迪南德一见钟情,秘密结婚,这桩婚姻不仅使他们生活美满,而且也使他们的政治生涯大获成功。《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一书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组成的,使整本书读起来更像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
 
“痛并快乐”的翻译
 
本书信息量很大、专业性很强,涉及国际象棋史、中世纪欧洲史、世界史、哲学、宗教、文学、医术、考古等很多专业领域;其时间跨度很大,从公元5世纪到20世纪;地域跨度也很大,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芬兰、冰岛、波兰、匈牙利、伊朗、印度等十几个国家,书中涉及到上述各国的历史人物、地名和著作名称都是用各国的原文,即使是英语也有的地方用中古英语。这对于译者来说非常之难,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雷立美说:“最难的还不是语言,语言还是可以查辞书查到,我手头上备有几十种字典、词典供查阅。最难的是专业性太强、知识面太宽、涉及的内容太多。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做过翻译的人都知道,翻译并不是依葫芦画瓢的文字转换,必须要吃透原作的内容,充分领会原作的精神,才能忠于原文,把原作译好。“这部作品写的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翻译这样的作品要慎之又慎。”雷立美感叹道,“我反复阅读原作,尤其是把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吃透,其中有些是已经译过了,有固定的译法,我不能另外再搞一套;有些是没有译过的,我要把它们的来龙去脉弄得清清楚楚才敢下手。翻译的过程中反复阅读,反复查考有关文献。”
 
另外,本书作者非常高明地运用了一种通俗的叙述方式,一种轻松活泼、自然流畅的笔调,为了忠于原文,“我尽可能地在叙述风格上接近它,争取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虽然搞得非常费劲、花了很多时间,但是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东西以前我都是闻所未闻的。”雷立美很欣慰。
 
2004年本书正式在美国出版发行,当年《纽约时报》就把它推荐为非小说类最佳读物之一。美国读书界对本书评价很高,借用一位美国读者之言结束本文:“玛里琳·亚洛姆是一位杰出作家,《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是一部优秀作品,无论你是一位历史爱好者还是一位国际象棋迷,你都会在《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这本书中找到令你愉快的东西。”
 
《科学时报》 (2008-9-4 悦读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