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廖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8-5 21:53:53
中科院海洋所栉孔扇贝判性系获国家专利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晓主持完成的“一种栉孔扇贝的判性系及制备方法和应用”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栉孔扇贝是我国北方海区重要的养殖贝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是山东、辽宁两省沿海最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一个常规的育苗室(500立方米水体计)每年需要雌贝数千个,需要对上万个亲贝进行人工促熟。由于促熟后有大约50%的亲本表现为雄性,而实际需要的雄性亲本不超过50个,大量多余的雄性个体在人工促熟过程中被浪费了,大量的能源、饵料和人工也白白浪费。除此以外,由于栉孔扇贝的性腺被贝壳所包裹,只能在其双壳张开后才可能观察性腺的颜色,故而逐个检查其性别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工,并可能增加栉孔扇贝的死亡量。自然情况下,栉孔扇贝的性别仅在培育至1周龄后在每年的繁殖季节方可通过生殖腺的颜色进行分辨,并且每年中性别可分辨的时间较短暂,同时,性别鉴定的方法比较麻烦,可能导致扇贝死亡。
 
而此项发明涉及贝类的遗传育种及制种技术,可应用于栉孔扇贝的性别判断,并应用于栉孔扇贝的生产性留种、选择性制种,遗传学研究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实施该项发明可简化生产程序、降低生产成本。专家认为,此发明十分适合推广。
 
《科学时报》 (2008-8-6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