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又一场奥运盛宴将在北京上演。日前在北京首都机场,数以千计的学生志愿者,承担着各个领域的工作。同学们日夜轮班,工作日需值班12个小时左右,为各国参赛人员和来宾做好服务,向各国友人展示我国大学生的风采。实际上,我国很多大学都为北京奥运作了诸多贡献。不仅派出学生志愿者,也派出运动员参加比赛,还有些学校设立了奥运比赛场馆,也有一些学校用科研成果服务奥运。

各城市志愿者,在北京市内的所有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为国内外媒体记者、观众、游客以及市民提供信息咨询、应急、语言翻译等服务,其中也不乏大学生的身影。袁建胜摄影
高校奥运场馆
为迎接奥运,在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4所高校内新建了4个场馆,并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所高校内改造了比赛和训练场馆,将使首都数十万大学生直接受益。
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的中心位置上,一座刚落成的现代化体育馆吸引着过往人们的目光。据该校校长助理兼后勤基建处处长张文立介绍,建筑场馆的所有建筑材料都必须具有绿色认证标志;由于采用地热井以及自然采光设计,整个场馆的用电量可比普通场馆节约30%。此外,学校水利和土木工程学院的师生还承担了场馆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研究,落在场馆屋顶的雨水会被用于卫生间冲洗和绿化灌溉。而在摔跤馆附馆内,建设期间还预埋了一个标准游泳池,奥运会后,只要将回填的沙土取出,在池内贴上瓷砖即可使用。
在北京理工大学,该校体育馆经改建成为一座有着波浪形屋顶的银灰色建筑,它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排球预赛和残奥会比赛的场地。这是第一个通过验收的高校奥运场馆。
北京工业大学的体育馆将在奥运期间承担羽毛球和艺术体操项目。该场馆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7年8月竣工。因在钢结构学科上的优势,该校为该场馆选择了最轻的屋顶,每平方米用钢量仅100公斤。场馆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羽毛球,象征奥运五环的5道环形钢索围绕着一个玻璃圆顶,代表中国56个民族的56道钢索一头牵着五环、一头伸向四周。
而在北京科技大学,其体育馆将承担本届奥运会的柔道和跆拳道比赛。
北大体育馆建筑面积为26900平方米,由乒乓球馆和游泳馆两部分组成。比赛时可提供固定与活动座位共7557个。8月13日,北京大学体育馆将迎来世界各国的乒乓健儿们在此角逐。
北航体育馆设有举重项目若干比赛。举重比赛的时间为8月9日至19日,北京奥运会开赛后的首枚金牌很有可能在此产生。此次改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建成于2001年8月,总建筑面积20989平方米,占地面积21446.6平方米。比赛时能容纳观众5500人。
奥运科研
高等院校的功能包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迎接北京奥运,高校的师生们还纷纷发挥专业优势,为奥运作出了很多科研贡献。
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一角,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这个充电站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奥运核心区中运行的50辆电动大巴提供充电服务。电动大巴蓄电池管理系统及与之相关的充电站技术,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电气学院副院长姜久春率领的课题组负责研发。
北京交通大学1997年就开始在国家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区对电池充电技术进行研究和实验,2002年成为奥运重大项目“电动汽车运行示范、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参与单位,承担电动汽车充电站和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任务。目前,由该课题组研发的产品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测试,在北京121路和武汉511路公交示范线上安全运营3年以上。
据姜久春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国际上第一次大规模应用锂电池电动大巴,因为奥林匹克公园里的环境限制,原本充电一次可行驶170公里的电动大巴,每行驶80公里即需要充电一次,而且二十四小时连续运行也对充电站构成极大的考验。
北京奥运会电动大巴充电站采用电池换充的方式,50辆电动大巴共有85组电池。充电时,需充电的大巴驶进充电站,将布满车辆底部的电池组拆下,换上新电池组。经研发,总重1.5吨的一个电池组整体拆下只需6~8分钟,一组电池在站内充电时间也只需2~3个小时。
面对国际奥委会在历史上首次明确要求主办城市奥组委对场馆建设项目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北京奥组委设立了“对场馆建设项目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课题。清华建设管理系教授方东平、王守清,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等近20位教授和研究生参与该项目,从2003年底到2005年9月,圆满完成了这一课题,打造了奥运历史上的一个“第一”。
“奥运五环”、“笑脸”、“脚印”等不规则动态图形焰火将出现在8月8日的鸟巢上空,这背后有着北京理工大学师生一年多来在科研方面的支持。而这只是他们承担的奥运科研七大类14个项目中的一个。
“我们研究的无烟/微烟焰火、延时增效焰火、防潮防水焰火等科研成果,已经被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采用。”北京理工大学该项目负责人骄傲地说,同时他还透露,学校还承担了开幕式点火创意的相关技术课题研究,“不过,目前这还得保密”。
除此之外,在奥运中心区和北京市区运行的“零排放”电动车,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之一。
在大连理工大学,王安杰教授负责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奥运科技相关的环境催化重要反应基础和应用研究”重点项目“根据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的本征反应特性构建高效脱硫和脱氮催化反应体系”,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可大幅降低高硫柴油的硫含量,使汽车尾气排放达到国IV标准,有效地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北京奥运会两大理念。
该校体育科研所针对竞技体育也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其中由元文学教授主持的国家体育总局2003备战奥运会招标课题计划项目“对我国优秀冬季两项选手射击速度、稳定性及命中率的研究”,针对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的射击速度、稳定性及提高命中率等现实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技攻关,课题组最终提出了改进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站立平衡及其持枪稳定性的训练参考意见,使我国冬季两项运动竞技水平获得普遍提高。
“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的科技含量,使训练基础从过去的经验积累转变为依靠科学数据提供定量分析,是科技奥运的体现。”元文学说。
江苏大学研制开发了室外降温系统,能耗低、安全性高、易维护,给奥运沙滩排球场馆看台上安装的27台喷雾机,喷出的水雾形成一个隔热层,能有效降温6到8摄氏度,局部地区达到10摄氏度。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军锋博士告诉记者,该系统是多种新技术创新集成和优化设计的结果,解决了细水雾、远距离、大面积覆盖的问题,达到了有效降温的效果,相比于国外的高压雾化系统,具有能耗低、安全性高、易维护的特点,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绿色、科技、人文”的宗旨。比如,喷雾降温设备单台能耗仅200多瓦,27台总共不到6千瓦,每小时耗水量不到1立方米,可大大改善观众坐席区的高温环境;采用净水蒸发降温,没有任何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新型低噪声的送风装置,对运动员和观众也不会造成噪声干扰,等等。
参赛奥运
在日前正式成立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中,苏州大学共有11名运动员参与北京奥运会6个项目的比赛,曾夺得雅典奥运会金牌的陈艳青、跆拳道小将吴静钰已经成为奥运夺冠的重点队员,周春秀也有望在女子马拉松比赛中冲击金牌。此外,该校将有1名教练员、1名翻译、2名裁判员、6名仪式引导员、2名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为北京奥运会添砖加瓦。
在中国人民大学,该校档案专业本科生何盼入选第29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名单,她将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女子5000米跑项目的比赛。来自辽宁的何盼2007年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入校后,在学校体育部与沈阳运动技术学校的共同指导下继续训练并参加多项比赛。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女子1500米决赛中,何盼以4分11秒22的成绩获得冠军。经过好运北京测试赛等一系列选拔,何盼最终如愿参加本届奥运会。
山东大学黄潇潇、杨亚宁、杨雁盛、司天峰、隋菲菲、周顺6名学生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清华大学则有5名学生和1名教师参加奥运比赛,他们是学生曹逸飞、赵颖慧、胡凯、刘青和李翔宇,老师刘瑛慧。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陈伟强将担任田径比赛的总裁判长。
此外,更多的高校学子加入了奥运志愿者的行列。在奥运场馆,在城市街头,都有大学生的身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清华学生共有3000余名,广泛分布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各个服务领域内。
《科学时报》 (2008-8-5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