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孙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8-4 22:39:5
奥运花卉实现规模化生产
 
北京园林科研所花卉研究室张西西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04年我国开始进行奥运评估品种的夏季规模化生产,随着品种的逐步确定,2005年和2006年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并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3年来共生产165万盆,全部应用在绿地、公园和历年的展示园中。繁殖技术研究和抗性生理技术研究使奥运花卉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成为可能。
 
据海淀组培室专家介绍,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奥运花卉新优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配植应用和抗热性理化机制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选育出适合北京地区种植、耐高温高湿、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优质花卉79个种、221个品种。其中包括乡土花卉30多个种、80多个品种;能露地越冬的多年生宿根花卉有30多个种、50多个品种;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花夏菊系列及矮生重瓣黑心菊等多个品种。宿根花卉自2004年开始进行播种繁殖技术的摸索,并针对奥运生产的技术流程、配套的栽培措施和各时期栽培关键点,建立了入选的27个播种繁殖品种。
 
张西西说,通过针对千屈菜、宿根福禄考、金鸡菊进行的扦插繁殖试验,确定了针对奥运生产的适宜繁殖时期、基质、盆具、栽培管理等一些列生产技术的流程。连续两年对入选和评估宿根花卉品种进行了分株试验,总结出了入选品种分株繁殖的技术要领,建立了23种分株繁殖品种的生产技术流程,这些都为宿根花卉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矾根及宿根福禄考、火炬花、鼠尾草、婆婆纳、金鸡菊、紫菀、玉簪、山桃草等10种无性繁殖的宿根花卉进行的培养技术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上述种属入选品种的快繁技术流程,从外植体的选择启动培养开始,到生根后出瓶移栽,各个时期的技术指标和操作注意事项都得到了系统的阐述,这些技术成果是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优质产品的基础。试验期间对34个品种进行了组培快繁,得到组培苗32万株。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试验,确定了观果海棠类的嫁接繁殖技术,其中既包括适宜的砧木的选择,也包括了最佳芽接时间的确定。此外,还对抗寒梅花进行了嫁接繁殖,2004年和2005年春秋两季,分别在苗圃和应用地进行了嫁接试验,目前已经获得嫁接繁殖种苗5万株。
 
在木本观赏植物播种繁殖方面,研究人员对海州常山和欧洲火棘进行了播种繁殖技术的试验,系统研究了海州常山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和促进的条件和措施,总结出播种繁殖时预先使用沙藏的方法进行种子处理,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得出了欧洲火棘种子不同处理对萌发的影响和最佳的处理方法;并总结了木本香薷、薄皮木和多花胡枝子采用播种的方法技术流程和栽培管理要点。此外,对紫叶稠李、海州常山进行了组织培养繁殖试验和芽增殖诱导、生根诱导试验,确定了其分化和生根阶段的适宜培养基类型及其激素浓度,并得出了海州常山最佳的组培配方,为其奥运花卉快速繁殖奠定了重要基础。
 
《科学时报》 (2008-8-5 生命科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