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
序号(按姓氏笔画排序)
1.卞德培(1926.7~2001.1)
科普作家。他长期从事以天文为主的科学普及活动,出版的编著、翻译图书70余种,发表天文科普文章近千篇。代表作品《宇宙奇观》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中学生最喜欢读的 10本书之一;《第十大行星之谜》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1993年他被推荐为“卡林伽”国际科普奖候选人。
2.王 选(1937.2~2006.2)
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被誉为“当代毕升”。他领导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他领导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占领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
3.王大珩(1915.2~ )
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并研制我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特别重视和关心大学教育,亲自主持编写了几百万字的《现代仪器仪表技术与设计》一书,送给100多所大学的图书馆。
4.王绶琯(1923.1~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他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长期致力于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普工作,创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多次在中学、科技馆、天文馆讲演、座谈。负责编纂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科学现代化》等。
5.邓稼先(1924.6~1986.7)
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被誉为中国“两弹元勋”。
6.叶永烈(1940.8~ )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他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代表作品有科普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长篇童话《哭鼻子大王》等。
7.叶至善(1918.2~2006.3)
少儿科普作家。他1945年任开明书店编辑,编辑《开明少年》月刊和其他青少年读物。1952年编《中学生》月刊。1956年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曾主持编辑《旅行家》和《我们爱科学》杂志。科普代表作品有《梦魇》、《竖鸡蛋和别的故事》等,曾多次荣获科普作品奖。
8.华罗庚(1910.11~1985.6)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率先把数学中的统筹法、优选法运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写出了《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评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华罗庚共发表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
9.朱光亚(1924.12~ )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为中国核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他积极组织推动各类科普活动,组织推动召开“捍卫科学尊严、破除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论坛,受到广泛关注。
10.吴文俊(1919.5~ )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 曾获国内外多个数学大奖,享有盛誉。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国际流行的主要符号计算软件都实现了吴文俊的算法。
11.宋 健(1931.12~ )
控制论、系统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专家。他在最优控制系统理论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发展了控制理论和建立“人口控制论”。发起并领导实施过“星火”、“火炬”、“863”和“攀登”等计划。发表科学论文160余篇,著有《工程控制论》、《人口控制论》、《中国人口控制:理论应用》(英文)等,主编了《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12.张开逊(1939.10~ )
发明家,10次荣获国际发明大奖。他曾为半导体结型温度传感器在我国工业化生产奠定重要技术基础。热忱从事科学传播事业30多年从未间断,连续4年为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主讲《发明与创造》,累计在大众传媒上发表科普文章300余篇,两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出版了大众科学读物《回望人类发明之路》。
13.张景中(1936.12~ )
数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他发表学术论著共150多篇(部),热心科普教育,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和通俗读物。代表作品有“教育数学丛书”、《数学家的眼光》、《院士数学讲座》。1990年被评为建国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1994年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评为十大金作家之一。
14.李 元(1925.6~ )
从事天文观测、天文普及工作,曾被授予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荣誉奖。他从事科普工作60余年,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编著译校图书数十种,代表作有《天文园集》、《简明星图》、《星图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彩色图集》、《到宇宙去旅行》等。编制的大型太空美术图片展《宇宙在召唤》在许多城市巡展。
15.李四光(1889.10~1971.4)
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创立了地质力学,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以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16.李毓佩(1938.7~ )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北京科普作协理事。他1977年开始从事科普创作,曾被授予“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30多年来,出版各类科普作品100余部,约1000万字。主要科普作品有:《数学科普学》、《数学司令》、《数学大世界》、《有理数无理数大战》等。多种图书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并被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多次荣获国家科普大奖。
17.苏步青(1902.9~2003.3)
数学家。他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著有论文150余篇。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内容被写进专著。
18.周光召(1929.5~ )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在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他积极组织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推动开展“全国科普日”、“百名院士百场科技报告会”等各类科普活动,带头面向公众作科技报告,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19.竺可桢(1890.3~1974.2)
气象学、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积极倡导科学普及工作并提出:科学研究的提高与普及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越是高级研究人员,越应带头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一个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成绩,应该计入他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内。他撰写科普讲稿、书籍约160余篇(本),代表作有《变沙漠为绿洲》、《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
20.茅以升(1896.1~1989.11)
桥梁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是最早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之一,发表的200多篇论著中,有关科普工作的论著和科普文章约占1/3。代表作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等。《没有不能造的桥》获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21.赵致真(1943.2~ )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首批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他创办第一个全国性大型科普电视栏目《科技之光》,撰写、编导《欢迎你,哈雷彗星》、《追寻永乐大钟》、《当彗星撞击木星的时候》、《凯丽阿姨讲科学》(100集)、《守护敦煌》、《我们的宇宙》等十余部科普电视片,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大奖。
22.钟 琪(1936.8~ )
女,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她于1997年创立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面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介绍科技前沿。科普演讲团至今已作报告2600多场,听众超过106 万,其中80%为中学生,成为一个科普品牌。荣获“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奖”。
23.钟南山(1936.10~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他在2003年我国SARS疫情中,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学,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国际上最高的存活率(96.2%)。被聘为撰写联合国《哮喘防治全球战略》文件的中国代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
24.徐 迟(1914.10~1996.12)
作家、现代诗人、散文家。他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一系列社会反响强烈的作品。徐迟以诗人气质写报告文学,特别是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常能熔政论、诗和散文于一炉。他的作品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25.袁隆平(1930.9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将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800公斤,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截至2006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
26.钱三强(1913.10~1992.6)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并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从20世纪50年代起,钱三强就面向社会开展和平利用原子能等科学知识的宣传,社会影响广泛。
27.钱学森(1911.12~ )
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始终热心倡导、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对科普工作的若干理论和方向问题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见解。1979年,他提出用“科学文学艺术”概念来丰富与发展科普事业的内涵,主张一个有责任感的科技工作者应当把科普视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
28.高士其(1905.11~1988.12)
科普作家。他于1934年开始发表科普作品,毕生致力于把科学交给人民的伟大事业,是伟大的科学传播者,也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在长达近60年的瘫痪生涯中,他克服了巨大的病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撰写了长达几百万字的科普作品,为繁荣我国科普创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29.董纯才(1905.3~1990.5)
教育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最早翻译伊林作品的中国人,也是我国最早提出宣传科学精神的科普理论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和科普创作与研究,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科普创作和翻译作品多达200万字。翻译了《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奇观》、《鸟类的胜利》、《科学的故事》等多种国外科普作品。
30.潘家铮(1927.11~ )
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和科幻创作,是我国唯一一位院士科幻作家。他创作的《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约81万字,收集了潘家铮的科幻新作和已发表过的中短篇科幻优秀作品共30篇,并被确定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图书。其科幻作品《偷脑的贼》被收入《中国科普佳作精选》。
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
序号(按笔画排序)
1.《e时代的N个为什么》
2.《十万个为什么》
3.《小灵通漫游未来》
4.《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5.《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浙教版)
6.《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自然科学》(4册)
7.《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8.《少儿百科丛书》
9.《叶永烈经典科普作品》
10.《共和国科学家颂》
11.《农村实用科技文库》
12.《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13.《名家名作中的为什么》(自然科学卷)
14.《宇宙与人》
15.《机械工人速成看图》
16.“走进科学丛书”
17.《泥石流》
18.《物理世界奇遇记》
19.《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
20.《帮你学数学——张景中院士献给少儿的礼物》
21.《珊瑚岛上的死光》
22.《科学与艺术》
23.《科学发展纵横谈》
24.《科学的道路》
25.《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
26.《家庭医学全书》(第三版)
27.《贾祖璋全集》
28.《高士其全集》
29.《彩图科技百科全书》
30.《登上健康快车》
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
序号(按标点、字母、笔画排序)
1.“哥德巴赫猜想”能否最终被证明?
2.SARS等传染病如何防治?
3.人的寿命究竟能有多长?
4.三星堆的古文明来自何方?
5.下一代网络体系是什么?
6.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7.中国人究竟起源于何地?
8.从文物保护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何时发掘为宜?
9.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0.未来的移动通讯技术是什么?
1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2.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
13.地震能否被预测?
14.如何防治艾滋病?
15.如何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16.如何消除白色污染?
17.如何综合治理沙尘暴?
18.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真的吗?
19.宇宙哪里还有生命?还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吗?
20.克隆技术是人类的福音还是人类的灾难?
21.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22.空间探测与绕月工程
23.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24.怎样用科学手段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25.核能发展的前景
26.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技术
27.能源资源如何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够发挥多大作用?
28.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29.楼兰古城的消失之谜
30.癌症能否被攻克?
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
序号(按标点、数字、笔画排序)
1.“863”计划实施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3.“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4.《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
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发布
6.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7.2003年暴发SARS疫情
8.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9.中国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0.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1.中国建立院士制度
12.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13.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14.中国首次南极科考
15.中国接入互联网
16.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
“银河Ⅰ型”研制成功
17.王选领导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18.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诞生
19.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
20.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
21.杂交水稻选育成功及推广应用
22.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政策的实施
23.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
24.制定新中国第一个科技规划
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建立
26.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
27.青藏铁路建成
28.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9.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30.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
序号(按笔画排序)
1.人工智能技术
2.干细胞技术
3.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4.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洁净能源技术
5.可服用诊疗芯片
6.对地观测的集成技术
7.未来家庭机器人
8.生态住宅技术
9.电子垃圾处理技术
10.光电信息技术
11.克隆技术
12.极端制造技术
13.环保材料技术
14.受控核聚变技术
15.核动力航天技术
16.海水淡化技术
17.脑科学
18.高产绿色现代农业技术
19.高温超导技术
20.基因治疗
21.基因修饰技术
22.深空探测技术
23.深海开发技术
24.虚拟现实技术
25.超高速交通工具
26.量子计算机
27.量子通信技术
28.感冒疫苗
29.新型人机交互技术
30.新型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