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谢昭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19 22:44:17
杭州湾跨海大桥最早的学术峰会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终于在2008年5月1日胜利通车了。喜讯传来,群情振奋。殊不知,15年前,杭州湾跨海大桥最早的学术峰会——杭州湾通道研讨会的主办者,就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早在1984年,宁波籍的上海市原副市长庄啸天、经济学家于光远等有识之士就提出了“打通杭州湾海上通道,促进上海和宁波发展”的设想。
 
1992年国家计委第一次把上海、宁波作为规划中沿海干线公路跨越杭州湾的两个重要节点。宁波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不放,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从翌年开始酝酿杭州湾通道立项课题。并在1994年委托浙江省科协邀请全国及省里有关专家学者在杭州主办杭州湾通道研讨会。
 
出席研讨会的66人中,大都是我国有影响的桥梁、河口、海洋、水文、地质、测绘等方面的专家和教授。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院士、宁波市常务副市长张蔚文分别就杭州湾通道的有关方案作了阐述。同济大学黄瀚祥教授、杨东援博士、石洞教授和浙江省河口海洋研究所余祈文高工,也分别作了题为《杭州湾交通通道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杭州湾通道交通需求分析及道路接线方案研究》、《杭州湾交通通道桥梁方案及桥梁隧道结合方案》、《杭州湾交通通道环境评价》4个专题学术报告。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有前途和活力的地区之一,因而引进投资的吸引力也最大。
 
中国亟须建设一个“东方大港群”。宁波北仑港则具备良好的深水岸线和建港条件,可接纳国际第三代、第四代集装箱船和15万吨级油轮、20万吨级海轮。对长三角的港口群布局,应该把上海港放在华东沿海这个大背景中去考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拥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必将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经济中心之一。
 
因此,专家们强调,如果在杭州湾建一座跨海桥梁或隧道,接通东南沿海交通干线,不仅可缩短上海、苏南至宁波及浙东沿海乃至福建一带陆上交通的距离,并且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有宁波北仑、乍浦,北有南京、镇江、南通和张家港的“东方大港群”。当然专家学者对其中有关问题和不足之处,也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会议以后,宁波市政府再接再厉,在沪京两地又分别召开了杭州湾通道上海研讨会和北京研讨会。并且马不停蹄,包括和省里一起,通过对国内外资深桥梁设计单位的咨询和不懈努力,在2002年3月由国务院批准立项,2003年11月正式开工。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这座以智慧和汗水铸就的海上长虹——杭州湾跨海大桥,终于展现于世人面前。
 
它的建成通车,打通了南北“血脉”,激活了“地理死角”的经济,并推动长三角“同城化生活”。周边传统城市格局将随交通格局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长三角网状城市格局,并由此而引起的“大桥经济链”。
 
浙江省科协成功地主办了杭州湾通道学术峰会,一方面为宁波市的重大决策——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的先期准备做了点后勤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广大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积极搭建平台,让他们施展抱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