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精神就是党的化身” |
——忆我国工业心理学创始人陈立先生的一份贺辞 |
记得2003年6月27日,在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我又一次来到担任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的陈立先生家中。陈立先生不但是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享誉海内外,他也是我国科普事业的积极开拓者、科普创作的前驱。凭着“把知识交给人民”的信念和热忱,陈立先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不但努力撰写科普文章,进行科普演讲,还配合形势,积极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和活动,成绩卓著。
和往常一样,陈立先生和夫人马逢顺教授(血液病专家,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教育家马寅初的侄女)在客厅兼书房接待了我。
我向他汇报了省科普作协六大近来的筹备情况和大会的议程,请他指示。他很高兴,说:“你们工作做得很细致,大会开幕那天我要去。”在身旁的陈立夫人一听急了,说:“你不能去,你的腿还没有完全恢复,医生叫你少外出活动。”陈立先生很坚决地说:“其他的会我不一定去,科普作协的大会我一定要去。”上一次省科普作协代表大会陈立先生去了,并作了重要讲话,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他在一年前摔了一跤,粉碎性骨折,做了手术,至今未好透。我见状只好说: “陈立先生,您能否给大会题词,说几句话,大家都盼望听到您的声音。”陈立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他转身到写字桌前,随手拿起一张纸,略加思索,伏案疾书,一气呵成,写满了一张纸。写完后他对我说:“科普工作意义很深,我们的科普工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科普,要不断地搞好。”他指着贺辞对我说:“我上面写的国民党一个中将仇视科普工作,说搞科普宣传的都是共产党,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竺可桢校长亲口对我讲的。”
1939年2月抗日战争初期,陈立先生在广西宜山应竺可桢校长之邀到内迁的浙江大学任教。他和苏步青、蒋堡等教授在广西到遵义的迁移路上,一面教书,一面还组织浙大的师生去中学和农村作科普性实验演示和宣传,在遵义等地的墙头上出科普墙报,声援抗日救国运动。作这些科普宣传时他们都是自己出力出钱,搬运科学仪器,购买宣传用品。这些活动竟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威胁和阻挠。因为国民党特务认为“这种费力还要自己出钱的工作,不是共产党还有谁肯做”。但是在竺可桢校长的支持和保护下,陈立先生等仍然坚持做下去。竺可桢校长由此遭到国民党的责难。
陈立先生在叙述了上面的故事后写道:“今天想来这是对科普工作的极高评价,我以此为荣。真的,共产党就是科学的结晶。科普工作从政治角度看,应该说是党的工作。科普精神就是党的化身,我认为对科普工作就要从政治上作如此评价。”我接过这份字迹刚劲有力、文理清晰透彻的贺辞,被震撼了。要知道陈立先生那时已是101岁的老人了,然而头脑如此清醒、思想如此深刻、书写如此流利,我肃然起敬。我做了20多年的学会和科普工作,从来没有想到和听到过对科普工作如此深邃的认识和评价,过去也没有听陈立先生说起过这段科普往事。
科普精神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一直在思索。科学技术普及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延续和发展、是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环节。“昨天的科学是今天的科普,今天的科普是明天的科学。”所以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精神就是科学精神,不但渗透着科学精神,还扩展了科学精神。科普工作需要实事求是、严谨细仔、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团结民主、破旧立新、为民造福、振兴国家,是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这些不也正是共产党所提倡、所实践、所追求、所奋斗的吗?因此,在特定条件下,科普精神就是党的化身,千真万确。我们的科普工作包含着政治意义,就不能不领会政治,不能不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陈立先生一生为我国的科普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就是按这样的思想和精神去实践的。
由于身体的原因,陈立先生最终没能参加那次代表大会,但这份贺辞和他当日的照片,被精致刊印在浙江省科普作协六大会议资料的首页,大家似乎看到了他的到来。
9个月后,陈立先生仙逝。陈立的夫人对前往悼念的省科协领导转达了陈立先生生前的一个遗愿:我的生平,在科协的有的职务可以不写,但在科普工作上曾担任过的职务都要写上。听到传达的这一刻,我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