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梅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16 23:23:13
海洋潮涨潮落推动生物大灭绝
 
本报讯 提到史上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成因,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小行星撞击或超级火山喷发。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却认为,海洋的大规模涨落才是过去5亿年间周期性生物大灭绝的主因。相关论文6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自35亿年前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科学家认为可能曾经发生过多达23次的大灭绝事件。在过去的5.4亿年间,有充分证据的大灭绝事件有5次,涉及的主要是海生植物和动物,有多达75%至95%的物种灭绝。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Shanan Peters测量了保存在岩石记录中的两种主要大陆架环境类型。其中一种的沉积物由对海岸的腐蚀而成,另一种主要由碳酸钙组成,是有壳类生物通过化学过程形成的。Peters解释说:“这两种海洋环境的物理差异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后果。”
 
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间,世界上的海洋随着地壳板块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而不断扩张和收缩。历史上一些时期里,地球的辽阔区域都被浅海所覆盖,导致新物种的产生,比如恐龙时代的洪水滋生了鲨鱼和沧龙。当这些浅海干涸后,沧龙等灭绝,大陆架的生物多样性环境也发生了改变。
 
Peters表示,这一研究并没有排除其他影响大灭绝的因素,比如小行星撞击、火山喷发以及疾病、种间竞争等生物因素,它的意义在于为地球长期史上的大灭绝事件提供了普遍联系。
 
发E-mail给: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