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虚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11 23:1:33
奥运:给天坛文化圈一个契机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说,“‘人文奥运’以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展示了北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与发展。”
 
今年的6月14日是全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在此前夕,北京市崇文区科协组织专家研讨“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作为北京地区6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天坛位于北京城南崇文区辖区内,是该区深厚历史文化的代表性载体。
 
奥运来临,“天坛文化圈”内,无论从当下还是从未来着眼,都面临难得的发展良机。



 

即将出现在北京街头的奥运景观设计 

 
玉蜓文化广场
 
今年初,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曾介绍,北京市文化局奥运文化活动协调小组重点制定城市奥运文化活动规划,打造了一批具有奥运特色的文化活动场所,建成7个露天剧场、25个奥运文化广场和奥运主题公园。参加此项工作的奥组委景观规划实施处处长曾辉介绍,位于天坛附近的“玉蜓文化广场”就是奥运文化广场之一,承担着奥运赛时的宣传功能。
 
“按照玉蜓文化广场的总体方案,它是最接近悉尼奥运会的一种成功方式,就是让市民和游客在无法进入奥运场馆观看比赛时,也能亲身感受赛事的氛围。广场内的数个大屏幕能让游客及时观看赛事,还提供餐饮、纪念品礼品交换以及特许商品销售等服务,甚至还有大型的舞台表演,演出一些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化节目,引进一些国际表演团体来参与。到那时,北京的这些奥运文化广场将成为城市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聚集地,一个文化的乐园。”曾辉说。
 
6月中旬后,奥运赛事的宣传工作将全面开始,所有城市景观和文化景观将在6月底之前基本完成,届时,如首都机场、中轴路等重点地区,还有一些如北京饭店这样重要的非竞赛场所都要完成景观的安装。曾辉说,6月中旬以后,奥运推广活动将会达到一个高潮。
 
奥运期间,预计将有近600万游客、1.7万多的文字和摄影记者、3万多的非注册记者来到北京。在这样一个时期集中宣传天坛文化圈,包括它的胡同、餐饮、商业老街等内容,应该是一个良好时机。
 
两项赛事
 
奥运期间,经过崇文区域的有两个重要赛事,一个是男子和女子马拉松比赛,一个是自行车比赛,几条路线通过天坛区域,把天坛和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区域都涵盖进来,目的就是要把北京最美好的地方展示给世界。这些赛事通过电视镜头画面转播,将会有205个国家、近42亿人的收看频率。如果能够在运动员途经崇文区的时候,将天坛文化传播出去,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据悉,马拉松比赛5公里处就在天坛里,7公里处在永定门,自行车赛事的起点就在永定门前的前门广场的中轴路上。曾辉建议,应该安排些永久性的陈设作为纪念,10年后、20年后,游人来到这个地方,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拉松起点就在这里。
 
他们甚至建议搞一个环天坛马拉松的永久性体育活动,“如果我们做一个环天坛的马拉松活动品牌,或从天安门出发,每年定期搞,将会带来一些商机,扩大崇文区的影响力;也是崇文区群众体育运动的一个方向。”
 
奥运景观物品的再利用
 
崇文区是历史上的中国传统工艺“特艺品乡”,该区政协委员肖健女士曾在今年的政协提案中提出过,崇文区理应为北京展示城市艺术成就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北京人文奥运理念所提出的“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动东西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作贡献。
 
奥运会将产生数量庞大的景观物品,初步核算将近有上百万平方米的景观量,这些物资如果放在一起,几乎会把“鸟巢”堆满,除却拍卖掉一些,余品将怎样处理?
 
曾辉介绍,他们希望将这些即将成为垃圾的景观物资加以再开发、再利用,事实上,其商业价值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比赛还没完全结束,旗帜就被运动员摘走当做纪念品了。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名正言顺地赠送给这些代表团。把一些景观物品改造成纪念品,赠送或者销售,应该是非常好的方式。还有一些产品,比如各种防雨材料如果赛后当做垃圾处理太可惜,可以改造成手提袋让老百姓用来购物;有一些是很漂亮的,可以改造成围巾、笔记本垫、雨衣、雨具……经过我们的创意、开发,可以让这些物品再增值。而崇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手工艺创意才能和开发能力,实际上也是开发民间手工艺的最好途径之一。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