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高鹏 王璐 李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30 23:44:40
产业技术规划与产业技术路线图
 
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在产业技术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20世纪中后期逐步兴起的一种由单个产业内部诞生的技术预测和技术规划方法。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产业战略集成规划方法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工具。近年来,我国也尝试使用技术路线图这一新兴管理工具进行产业层面的技术规划,广东省等地积极探索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作方法和产业管理创新实践。产业技术路线图在我国各个区域和产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产业技术规划的历史演变
 
产业技术规划建立在对未来技术的准确预测基础之上。早期的技术预测(Technology Forecast)是为军事领域服务的。早在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就通过技术预测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依据。战后20世纪50~60年代,许多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涌现,也为技术预测和技术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一阶段的技术预测多数属于探索性预测,是对已有技术发展轨迹的外推,采用统计预测等定量的分析方法,但预测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后来的技术预测,加入了战略性的因素,对一定资源条件下技术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探讨,逐步演化为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对当前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进行研究,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的需求,更多采用德尔菲法等定性分析方法,这一方法可用于具体产业的技术规划。20世纪中后期逐步兴起一种由单个产业内部诞生的技术预测和技术规划方法:产业技术路线图。
 
世界各国产业技术规划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以及韩国、中国等部分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产业技术规划。
 
美国商务部从1990年开始实施一个科技创新体系——先进技术规划(ATP),涉及化学、新材料、离散制造、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信息、电脑与通信、电子等产业领域。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评估报告认为,如果没有这项产业技术规划,美国的许多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产业、制造业、软件业都难以达到今天的技术水平。
 
日本于2001年开始启动科学技术发展“二五”计划,对一些重大的、前瞻性的、战略性的科学技术领域进行评估之后,明确了在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科技、纳米技术等4个产业领域进行重点部属,优先分配研究与开发资源。
 
德国为巩固在国际纳米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发挥纳米技术优势,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劳工与社会事务部、国防部、卫生部、技术与经济部以及农业与食品部共同制定了将纳米技术研究与专利产品生产销售相结合的“2010纳米创新”技术发展规划。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将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托,在能源、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重点开展8项重大技术的研制。
 
产业技术规划的主要方法
 
产业技术规划的主要方法有: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趋势外推法、头脑风暴法、关联树法、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综合应用了前几种方法,成为新兴的组合式技术管理和技术规划的方法。
 
德尔菲法。对一组专家多次发放问卷,并进行反馈,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与有效。适用于预见未来各种技术发展概率,为政府制定规划服务。
 
情景分析法。列出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设置技术“路标”,倒推哪一种可能性更加逼近真实情况。适用于情形复杂、不确定性高的预测规划。
 
趋势外推法。采用历史数据和数学模型拟合技术系统的运行,从而推断未来技术发展方向。适用于技术呈渐进性发展的情形。
 
头脑风暴法。一种设定了规则的专家会议,规则包括在每个人发表意见时,其他人不许相互评判等,让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地迸发。适用于获取关键技术集合。
 
关联树法。用树状结构,将拟研究开发技术的目标分解成低水平的目标,确定技术进步层级和概率。适用于技术目标清晰、目标易于分解的情况。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利用视图工具反映技术及其相关因素(科学、产品、市场)的发展,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是各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一致看法。适用于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的复杂情况下使用,兼顾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
 
技术路线图发展初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图示的方法,设置具体技术节点,便于产业对关键技术进行识别。但随着该技术不断完善,逐步将其他技术规划方法也收纳其中,用来解决技术路线图绘制中的具体细节问题,成为一种集成战略管理工具与技术规划工具,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缘起和应用
 
技术路线图最早于20世纪中晚期在美国汽车产业出现,当时正值全美制造业处于削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市场迫切要求各供应商提供他们未来产品的路线图,这种新型管理工具由此问世。很快摩托罗拉公司和Corning公司先后模仿采用了这种管理方法,1987年分析摩托罗拉公司的技术发展情况的技术路线图首次出现在学术性刊物上。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对于产业整体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基本代表了产业发展(技术、市场等)的方向。往往由产业研究机构、具有权威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政府制定并发布,主要用于引导产业技术发展,供全行业参考。
 
美国国家半导体产业技术路线图(NTRS)是产业路线图的起源和旗帜,该路线图详细描述了长达15年的产业技术路线。该产业路线图经历了漫长的编制历程: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在1992年、1994年、1997年分别组织编制;1998年邀请日本、欧洲、韩国等专家参加NTRS1998年更新增补版,1998年以后NTRS更名为国际半导体产业技术路线图(ITRS)。由于半导体技术发展变化十分迅速,以后的ITRS每两年彻底改编一次,其中间的一年进行增补更新。半导体产业的摩尔法则“每18个月半导体集成度将提高两倍”,就是基于半导体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一个表述。
 
继美国之后,世界主要国家先后启动了本国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加拿大工业部从1997年到2003年先后开展了生物制药业技术路线图、航空设计制造技术路线图、铝业技术路线图、电子技术路线图、燃料电池商业化路线图、海洋运输和海洋产业路线图等十几个产业的技术路线图研究工作;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技术路线图,指导25个产业领域绘制技术路线图。欧洲工业管理协会(EIRMA)在1997年引入被称为八阶段的技术路线图项目管理过程。
 
技术路线图起源于具体的产品预测,接着应用于具体技术的预测,然后是产业的技术预测和规划,是一个由微观走向宏观、由简单走向复杂、作用范围日益扩展的过程。作为一种灵活的、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方法,不仅被应用于企业技术决策、产业技术规划,更被有些国家应用于政府的战略规划,如韩国国家技术路线图。
 
产业技术路线图在我国的应用
 
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一项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一个产业预测未来市场的技术和产品需求,为产业抓住市场发展机会指明方向。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尝试使用技术路线图这一新兴管理工具进行产业层面的技术规划。
 
2006~2007年,科技部借鉴国外氢能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方法,制定了中国氢能技术路线图,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市场研究与发展进行预测。
 
广东省科技厅自2004年以来积极探索创新平台的管理组织创新,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有机嵌入到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实践中,现已在5个领域绘制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分别是广东省绿色无铅产业技术路线图、铝产业技术路线图、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产业技术路线图、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产业技术路线图和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并开始在相关行业实施使用,为广东传统产业升级和现代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广东科技厅以广东发展环境特点与需求为基础,研究确定了其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技术路径,即“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确定——技术壁垒分析——研发需求凝练”四阶段分析模块,从产业宏观环境到产业微观技术,勾勒出广东省产业技术路线图,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2008年6月,湖北省正式启动“湖北省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省科技厅2008年软科学研究专项总经费的30%将用于此项研究。此次技术路线图研究涉及8个产业领域,分别是汽车零部件、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光伏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氟化工、加工装备制造业、光通信产业、重点污染行业节能减排。
 
结语
 
技术路线图在我国各区域和产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通常与区域相结合,以省为单位进行组织。一方面,有利于省级政府统一协调,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省具体情况和政策,绘制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路线图。尽管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创新管理工具在不同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组织制定技术路线图的主题与针对领域不同,技术路线图绘制的技术路径也不尽相同。各地区、各产业在绘制技术路线图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环境与需求特点。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关注过程的规划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给关键技术设置节点。因此,绘制各产业路线图时,应着重突出技术路线图关注细节的特点,明确标示迫切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高鹏 王璐 李媛)
 
《科学时报》 (2008-12-31 B2 论坛)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