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陆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18 1:3:40
中国信息产业:三重压力下艰难成长

 
全球市场需求趋于平稳将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趋缓。图为一家美国家电专业卖场里的中国彩电专柜。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电子信息市场疲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能否独善其身?
 
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好像现在所有事情都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司长周子学在日前举行的2008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自身波动特点正在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近乃至未来都会呈现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
 
周子学说:“中国电子制造业经过长期高速运行后,目前进入缓和增长期。即便没有国际形势的变化,其本身也会呈一个下行的趋势。更何况,全球经济对电子产业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力。同时,全球市场需求趋于平稳将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趋缓。”
 
具体而言,除制造业外,我国信息产业的其他行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以软件行业为例,2000年~2007年,我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从560亿元增长到5834亿元,年均增长34%。同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发展。此外,基础元器件行业和部分高端产品(如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2008年1月~9月在整个电子制造业发展速度下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周子学强调:“我们要做信息强国,就必须要提升产业层次,发展自主产业。另外,我们看到,尽管产业总体发展速度放缓,但有部分领域仍将保持高速成长,要不断发现和培育这些新的增长点。”
 
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我国股市和楼市开始转为不景气,特别是股市的严重下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运行态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消费者预期指数、满意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2.6和4.1个百分点,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存有顾虑,消费信心不足。
 
“消费和投资信心下滑必将影响我国IT市场。”周子学说,“受冲击最大的是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用视听产品;其次是计算机整机行业,但由于计算机消费市场在我国大规模启动时间不长,需求刚性较大,冲击有限;其他投资类产品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将缓解经济波动的冲击;受整机产业的影响,元器件行业也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出现增长下滑情况。当然,这种不利影响将随着我国下一轮经济增长而好转。”
 
据周子学分析,金融危机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出口都带来了较明显的冲击,而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和投资对产业增长拉动远大于内需,国内需求的增长仅能缓解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却不足以推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将在产业自身增长周期、国内经济波动和全球经济周期三重压力下艰难成长。
 
危机之后是转机
 
面对危机,我们还有什么机遇可以抓住?
 
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我国外汇储备达1.8万亿美元,银行储蓄总资产达46万亿元。我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相对独立,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得益于此,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仍然能够在较稳定的国内经济、政治环境下稳步发展。”周子学说。
 
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包括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新增投资4万亿元、提高3486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值税改革、“家电下乡”计划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融洽,新兴市场人口众多,这将是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大批精英人才下岗,优质资产缩水。“这给我国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开展企业并购、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周子学认为。
 
一些国外资金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将选择进入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中国避险,实现资金向较为安全及高品质的资产转移。周子学说,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资本供给也面临一定的历史机遇。
 
另外,发达国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在未来几年内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周子学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低廉,将较好地迎合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廉价商品逐步扩大的需求。”
 
“危机之后就是转机”。周子学认为,我国信息产业要积极面对压力和危机,准备好各种应对措施;要用战略的眼光和思维,制定在危机下和危机后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在危机和压力下,保存和发展实力;借危机后的大发展之势,向电子强国迈进。
 
周子学同时还建议,需要从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他说,从企业层面,加强管理,为“过冬”作准备;加强整合能力,储备下一轮发展的资源和能力;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从产业层面,针对不同的冲击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利用经济和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着力建设健康的产业体系;跟踪研究全球信息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引导支持国内企业开展全球资源整合。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周子学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仍充满信心。他表示:“我们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只要我们正确研判形势,及时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保持产业平稳发展。我坚信,一个健康的产业或企业不会被一次世界性的危机所击倒。”
 
四要素助企业规避风险
 
面临诸多新挑战,寻找抵御风暴的避风港是现在很多企业家考虑的要点。
 
通过研究,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余鸿彪对高科技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当今挑战的问题作了总结。他认为:“从运营层面看,有四个方面的要素:如何保持快速管理;如何加大客户获取;如何追求卓越的企业运营;如何开展有效的企业兼并收购。”
 
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纷纷采取一系列降低成本的举措,裁员、降薪甚至限制出差等等。余鸿彪认为,这些并不是企业长期持续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这些措施在快速为企业止血的同时,也对企业品牌形象和员工士气造成很大影响。”余鸿彪建议,从运营层面和结构层面系统审视企业的整个价值链,系统性地降低成本。“不能带来价值的,就毫不留情地把它们砍掉”。
 
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处于增长阶段,市场份额非常重要。余鸿彪指出,获得市场份额的最好办法并非价格战。他举了苹果公司如何关注客户体验的例子:整个客户关注,包括从接触到打开产品包装乃至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要获得一个客户,就必须对这一客户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客户为什么购买你的产品、产品和销售究竟有什么关系,从而制定产品销售策略”。
 
未来中国企业将加入世界性的并购潮流。对此,余鸿彪说:“很重要的一点,不能盲目参与并购,必须了解为什么参与并购,是并购企业还是购买一条生产线或某一项技术,这需要非常谨慎的考虑。并购之后,整合时还要考虑文化因素和能力因素。”
 
此外,余鸿彪指出,要使中国企业成为全球本土型企业,不仅要有一个卓越的运营机制,使之能够在全球环境下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全球本土化模式。
 
《科学时报》 (2008-12-18 A4 工程科技)
发E-mail给: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