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永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11 21:51:23
古稀珍木献盛世 巧匠雕绘“中华魂”
——记大型黄杨木雕《中华魂》创作人任相辉

图为贵州省绥阳县永茂江龙雕刻公司领导合影,左二为《中华魂》创作人任相辉。

公司剪彩仪式

大型黄杨木雕《中华魂》 

是金子,终究会发出光芒,大型黄杨木雕《中华魂》的创作人任相辉就犹如一块会发出光泽的金子。
 
任相辉生于1944年,未及成人便因家庭成分问题而受到拖累。家里太穷,买不起学习珠算用的算盘,懂事的他便照着同学的算盘模样,找来木料,找来工具,一刀一刀,硬是用一双稚嫩的小手做成了和专业制作不分伯仲的算盘。时至今日,这把算盘仍然珍放在任相辉的藏品室,成为他与朋友们回忆往昔的一个见证。今天,当你有兴趣拨动那些黑黑的珠子时,仍然可以感受到这位民间艺术家儿时的心酸和向往。
 
任相辉打小便喜爱写写画画,展现出了很强的天赋。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美术作品参加省外比赛,便获得了成都美术学院专家的赞许,大有邀其入院学习之意。但还是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这个接受系统专业教育的大好机会随即被岁月湮灭于无形之中,成为任相辉心中永远的遗憾。而且,因为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成分问题,任相辉再也不能升入初中就读,小学毕业便成为他的最高学历。
 
生活是无情的鼓励者。辍学后的任相辉一边帮家里做事,一边继续无师自通地练习绘画、书法和雕刻,这些聊以陪伴艰难岁月的玩艺,以后竟成了他外出谋生的手段。19岁时,任相辉便离开了生养自己的亲人,背井离乡走上了独自生活的道路。他做过像泥水工、木工这样靠手艺吃饭的匠人,时常也会去下苦力谋生,顽强地在岁月的泥尘中摸爬滚打,好歹总算熬了下去。但岁月总忘不了在人的心酸中撒下一把盐。30多岁那年,任相辉背上了投机倒把的罪名并锒铛入狱,在当时的情形下,这场官司至少是轻罪重判。没有太多的申辩机会,任相辉就在劳动的空隙,苦行僧般地画着“千虎图”, 一笔一笔,使白纸上凭空跃出数百只神形各具的老虎,伴随他渡过了诸多难挨的时光。正是这些无奈中有意无意间的展现,让大家知道了任相辉的才能,不多久,已有人来邀请他搞艺术创作。
 
1990年,适逢北京亚运会召开之际,还在狱中的任相辉创作了一件杜鹃花根艺作品《九龙戏珠》并在北京参展,荣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多家专业权威机构颁发的全国二等奖,而且被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这让任相辉对自己的艺术价值有了些许的感触——原来我也可以做点“大事”。这种念头在心里扎根以后,便成为了一种动力。艺术总是会被人欣赏的,艺术的信念也让他坚定了人生的目标。因为管教机构中还是有爱才的人,他被释放了。
 
带着苦,带着累,任相辉又回到了日复一日的求生状态,但他仍然继续在脑海中“翻晒”着他的艺术信念。2002年9月,任相辉倾注心血创作了一套稍具规模的黄杨木雕《龙凤屏风宝座》,完工后即在省内引起较大反响,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特作了几期专题报道,《贵阳晚报》、《贵州都市报》均作了头版或整版专题报道,由于种种原因,这套作品的所有权归属了他人,作品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经过这番历练,任相辉对自己的艺术水准有了更多更坚定的信心,潜心等待着那个“大事”机遇的到来。为了这,他拒绝了香港那边月薪七八千港币的邀请。
 
随后,任相辉又和人合伙开始了作坊式的生产,加工雕刻一些小工艺品、桌椅茶几,聊以维生。及至双方“散伙”,合伙人带走了还没有卖出去的成品,而任相辉得到的则是一堆别人看来没有多大价值的黄杨木原料。因为在16年前,当时黄杨木的价格十分便宜,与今日相比有如天壤之别。但正是这些毫不起眼的毛料,成为任相辉心中“大事”的“根蒂”,这个“根蒂”一长就是16年,结出的果实便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组《中华魂》。
 
其实早在20多年前,任相辉心中就已经开始了整体的构造与设想,及至“散伙”时分得的那些黄木到了手中,他的构想才进一步成熟起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开始边增加备料边创作。雕刻活儿需要很高的悟性和耐性,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有些徒弟受不了单调和清苦,打退堂鼓走了,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任相辉完成作品的决心。他带着留下来的徒弟们,一边雕刻大大小小的一些工艺品,卖出去,换回钱来作为日常开支,一边潜心创作《中华魂》。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生活也越发过得清贫,在极大的经济压力下,任相辉始终是义无反顾,咬牙坚持着。
 
黄杨木的密度和肌理极细腻,色彩多呈蛋黄色,打磨后很有象牙的质感,但其又生长极慢,俗称“千年矮”,500年生长成的材料直径仅在15公分左右,因此整套《中华魂》都得用细块材料通过手工拼接成大板块后进行雕刻。算下来,任相辉为这件作品所备的黄杨木料总共约有28吨之多,选选拼拼,刨刨裁裁,完成后的作品重量仅有4吨左右。这4吨连同那被削去的24吨,共同记忆了任相辉与他的弟子们的呕心沥血,也共同见证了这位民间艺术家的毅力。
 
大型黄杨木雕《中华魂》由屏风、龙椅、茶几等几部分构成,我们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件作品吧——
 
屏风:上、中、下组合结构,顶部帽端为5块透雕,雕有100只凤凰,寓意“百凤朝阳”,中部为9块高浮雕“九龙壁”,九龙相互缠绕,有的含珠、有的戏珠,气势十分宏大,两边是高浮雕牡丹各1块,底座为56条各具神态的中国龙。屏风总高345公分,宽780公分。
 
龙椅:一对,上、下组合结构,立体透雕,由56条小龙和扶手上2条大龙缠绕而成。56条小龙代表中华56个民族,2条大龙代表着长江、黄河。宝座整体高152公分、宽120公分,坐深90公分,另各配一踏脚组合。
 
茶几:上、下结构,九龙高浮雕构成,高75公分,面为118公分见方。
 
整套作品共由190条龙、1对麒麟、2板牡丹构成,其间并融有山水。当你走近它,你看到所有的取材元素都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便知道之所以会被命名为“中华魂”的原因。但你是否知道,完成整个作品竟然没有绘过一张图纸,任相辉全靠脑海中的记忆和创作灵感,再与徒弟们沟通、完成创作。你是否感受到,在这件宏大精致作品后面所体现的,正是一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当这件凝聚任相辉大半生心血的雕刻艺术品终于完工时,友人李正光即兴赋的一首诗足可代表不善言词的任相辉心中的喜悦:
 
古稀珍木献盛世,
 
巧匠刻绘中华魂。
 
黔北文化流千古,
 
奇瑰异宝震乾坤!
 
任相辉有个侄儿叫任定胜,也算是小有所成的新一代商人,其对雕刻及相关材料也略有钻研。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几位朋友发现并收购了一批可供加工的原材料,任相辉得知这一消息,并了解到当地后备材料十分充足,兴奋得立即决定把作坊搬到绥阳境内。要知道,以前任相辉连接受记者采访都是一再回避的低调风格,但如今在经常和侄辈的交流中,他深深体会到仅靠作坊式的加工方法已然落后,自己这种数十年才磨一剑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成规模的企业化生产才能提高效率。于是,他逐渐将自己的思维调整到和侄辈们经营思路同步的轨道上去。在叔叔的思维转变之后,任定胜便相约同样是年轻人的李显茂和谌彪一起出资出力,这便有了贵州省绥阳县永茂江龙雕刻公司的诞生。在任相辉及其侄辈的视野中,已然看到了绥阳本地旅游业逐渐欣欣向荣的近景,更看到了旅游业即将带动周边产业,包括雕刻工艺业发展的远景。
 
年长的艺术工作者有的是责任感,年轻的企业打拼者们有的是开拓精神,任相辉已经收获了个人创作中的硕果,今天,这棵艺坛长青树昂首带领着后继者们激情创造,在遵义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他们正信心满满地等待着下一个丰收的季节。
 
《科学时报》 (2008-12-12 B4 文化长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