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左)接受左铁颁发的聘书王国林/摄
11月17日,中国海关出版社在京举办了《明朝那些事儿》(六)的新闻发布会,与会者包括作者当年明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海关出版社社长左铁、责任编辑包妍以及众多在京媒体。在会上,因《明朝那些事儿》系列通俗历史读物一鸣惊人,从网络红及现实的畅销书作家当年明月接受了左铁颁发的聘书,正式成为海关出版社旗下的作家。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其实是海关系统内的一位缉私警察。左铁在致辞中说:“石悦是海关人,我们是海关社,非常高兴他能回归我们!”左铁同时表示,《明朝那些事儿》(六)的推出,以及之前出版的《正说鲁迅》等图书,表明了海关社出版从海关系统内专业类图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进程。
当年明月在发言中表达了类似的态度:“我也是海关总署的下属一员,某种程度上,我不光是作者,还是员工。于我而言,本职工作是第一位,写作是第二位。我没什么娱乐,基本上说起来,我的人生也就两件事,白天上班,晚上写书。”与前五册内容相比,人们对万历后三十年至光、熹二帝年间的历史关注较少,为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当年明月仔细研读正史,将诸多史实在书中一一呈现。“这本书的热点就是东林党和魏忠贤问题。关于这两个问题,史书、教科书上有介绍,但说法千篇一律。说到我的特色,我只是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一是东林党是不是如以往所说,一贯以学识为主,不搞政治;二是魏忠贤是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坏蛋;此外还有袁崇焕问题。”
当被主办方称为当年明月的伯乐时,毛佩琦说:“应该说广大人民群众是伯乐,读者是伯乐,这个大概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认为当年明月及其《明朝那些事儿》的特点在于“第一接近史实,第二表达了大众的喜怒哀乐”。
关于历史上对明朝的负面评价,当年明月愤愤不平,称:“明朝当时占世界GDP还很大,到清朝却越来越少,还被誉为盛世,我觉得很难让人理解。”他说自己欠了明朝的债,上辈子没还清,所以注定这辈子继续用写书来还债,《明朝那些事儿》还会接着出,直到“我把债还完了,我真的能够放心了”。
出版社和作者多次沟通后,决定选择网络形式首发《明朝那些事儿》(六),之后再在全国发行销售。采用这个形式,是因为当年明月先在网络上出了名,愿意先回馈网上读者,以回报广大网友的厚爱和支持。
《科学时报》 (2008-11-27 B1 读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