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迟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30 23:2:48
他,照亮了我的科普人生
——怀念科普先驱高士其先生

 

不知是必然,还是偶然,30年前的一个机遇让我成为黑龙江省科协的一名科普工作者。从此,我便与科普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科协,对科协工作的性质、宗旨以及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我都一无所知。直到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特别的会议,正是那次会议,使我对科协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逐渐增强了我从事科普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那是1980年,省科普作协举行一次会议,全国著名科普作家云集在哈尔滨。作为大会的工作人员,我荣幸地见到了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高士其先生。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著名的科学家。高士其先生的大名,早有耳闻,但能与他一起开会并合影留念,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和蔼可亲、高雅淡泊,面对众人,总是努力地微笑着。当工作人员提出想与他合影时,他立即微笑着表示同意。那宝贵的照片至今还珍藏在我的相册里,每次看到它,总会感到一种敬佩、一种鼓舞、一种挥之不去的怀念。
 
在会上,高士其先生受到热烈的欢迎和隆重的礼遇,他那高风亮节、无私无畏的事迹和精神使人肃然起敬。我景仰高士其先生,不仅是因为他在科学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那种顽强面对疾病和困难的精神,同时也更敬佩他为恢复和振兴科协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1928年,在一次病毒试验中,他被严重感染导致后来全身瘫痪。医生断言他只能活5年。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仅用不足两年的时间,修完医学博士的课程。顽强的生命力,不但使他战胜了病魔,而且坚强地走完了生命的全程。1937年上海沦陷前夕,他半身瘫痪但仍拖着病体,辗转数千里,历时3个多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我不禁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不愧为中国的保尔!
 
对我思想影响最大、感受最深的是他一生献身于科普事业,成就了大量经典科普作品。尤其使我敬佩的是他有一颗热爱少年儿童的心和惊人的毅力,以伤残之身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少年儿童写作,其数量之大、作品之精、坚持时间之长,是无与伦比的。记得在1978年1月,他在病中给黑龙江省青少年科学爱好者寄来一封信,鼓励广大青少年要做到又红又专,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业务等,并赠《顶峰敢登攀》诗一首:“科学路崎岖,顶峰敢登攀,何畏坚与阻,苦战创新篇。四化今开始,遗愿能实现,四害务除尽,人民舞翩跹。”在那个“拨乱反正”的年月,这封信深深鼓舞了全省广大青少年立志为建设祖国的四化而攀登科学高峰。
 
因对高士其先生的了解而拉进了我与他的距离。我坦诚地将自己刚参加科协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秘书告诉了他。他鼓励我说:“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科学的未来。科普工作是一项具有启蒙作用的开创性工作,年轻人要在科学的大路上勇往直前。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写信告诉我。”话虽简单,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它折射出一位科普事业的先驱为了中国科普事业奉献一切的睿智与无私。他的话鼓舞了我,坚定了我做好科普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我来说,那次与高士其先生的接触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生都难以忘记的一个新起点,可以说高士其先生是我从事科普工作的领路人。
 
从那次会议后,我真正认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在高士其先生的伟大精神指导下,我在科普事业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兢兢业业地耕耘了30年。
 
在多年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质,从中感受到了那种快乐与欣慰。凭着对科普工作的热爱,我曾与同志们一起带着电影机下乡为农民放映科技电影;带着天象仪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解天文知识。从组织青少年开展两模一电(航模、舰模、无线电)比赛、五小竞赛(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小设计),到开展生物百项、大手拉小手活动、科技传播行动、五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大赛;从健全科普组织、完善科普网络、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到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创建农村科普示范乡村;从创建科普画廊、科普一条街、科普楼道,到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进社区、全国科普日活动。这一件件的科普活动,汇成了一个巨大的洪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科普之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指引国家发展、社会前进的灯塔,那么从事科学启蒙和基础科学工作的先驱就是点亮这灯塔的人。灯塔驱走了愚昧落后和黑暗,带来了科学的希望和光明。而点亮这灯塔的人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我们科普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高士其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正如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先生所言:“高士其先生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终身不懈地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的生命奇迹,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星移斗转,那次会议已经过去快30年了,但高士其先生的音容笑貌始终留在我的脑海里。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高士其先生鼓励的话语;每当看到青少年在各种大赛中获奖时,高兴的心情并不亚于获奖者;每当看到科普活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时,眼前又闪现出高士其先生慈祥的笑容,那是对我的赞许。
 
《科学时报》 (2008-10-31 B2 科苑走笔)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