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交通发展面临着部门之间协调不畅、条块分割严重、海陆空运输体系缺乏一体化的系统战略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9月28日,在北交大举办的交通7+1论坛第12次会议暨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建设部原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表示,一方面要有综合的交通发展理论作为基础,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上的综合也势在必行,只有两个方面一起进行,大交通的战略发展才有望实现。
适应形势:融合发展大交通
对于中国的交通发展,国务院参事、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石定寰表示,把交通分割成多部门管理,是在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比较特殊的现象。但从未来的体制上讲,向综合发展,不仅是国际的趋势,也是国内的重要趋势。以美国来说,国土面积很大,在交通方面建立的是综合运输部门,尽管有分工,但各种运输方式还是集中在一个部。欧盟委员会也是从宏观上对交通进行管理。在日本,国土资源和国土规划集中在一起,因为交通的大发展离不开国土的规划、土地的利用。
石定寰表示,国内多年来也一直在研究交通的问题,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管道等不同的运输方式需要加强综合,但在综合当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如何形成一个协调的点、线、面的交通网络呢?这就会牵扯到大的交通干线和一般的干线衔接、枢纽内部如何协调等问题。而空港建设和城市发展,包括海港及其城市建设等都需要综合起来考虑。而在城市交通里面,不同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甚至残疾人等都要考虑,需要以人为本,让不同的出行方式都能比较轻松。
但是,从系统角度来看,综合交通运输是个系统,本身就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或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系统不是一般的系统,而是开放复杂巨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比较,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要复杂得多。航天701所于景元教授认为,要搞好综合交通,问题在于:一是怎样构造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以最大限度地便利于人;二是人是有思想、有文化、有信仰的,那就既要保证这个系统正常运行,又要达到人的满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对此表示赞同,在他看来,现在的明显趋势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跨学科的、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的研究方面来。理由很简单,现实的问题没有一个不是复杂系统的问题,现代系统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
对于中国来说,综合运输意味着联运时代的到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荣朝和表示,实际上这也是运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在这个问题里边枢纽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交通枢纽已经朝着大型化、综合化、立体化的趋势发展,交通枢纽已经成为交通资源整合的关键。
荣朝和举例,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的建设是两德统一之后德国人做的第一件事,火车站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施普雷河河畔,毗邻总理府和新建的议会大厦,离著名的观光景区勃兰登堡门、帝国议会大厦和菩提树大街仅有十几分钟的步行路程。这里也是过去“柏林墙”的所在地,横跨东西柏林。火车站每年接发1000多次列车,把干线铁路、地方铁路、城市的地铁、城铁都集纳起来,每年能接纳30万乘客的换乘。
寻找支点:系统理论要先行
石定寰认为,从现在来讲,过去更多关注交通内部的事情,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交通外部的大系统更大,需要综合研究的问题更多。从宏观来讲,中国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交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能源和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外部环境问题对交通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了,也就是说如何在能源危机下发展好交通已经成为一种挑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节能减排为例,基本的指标体系都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加强整个能源大的系统指标体系的建设,包括统计、监测、监管等。
石定寰表示,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理论,将来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宏观管理层面,怎样更加有利于优化管理,建设综合交通系统,需要涉及到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也包括基本经济手段、不同运输方式、价格等。
对于今后的研究,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司长戴东昌认为,未来开展研究,决策、执行、监督交通运输行业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体系,是一条主线。因为交通行业研究的对象不是纯学术,也不是纯技术,而是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综合起来的,是应用型和实用型的。就决策来讲,应该有综合性和协调性,决策是需要综合的,对综合交通体系来讲,是几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将来还要出现航天等新的运输方式。
从市民的角度出发,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教授顾文选表示,作为一个市民出门旅行,他感觉交通运输综合问题始终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不仅5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不协调,而且5种交通运输方式接头、枢纽、衔接点也解决得不好。比如北京站的地铁和大铁路如何打通、西直门枢纽不便利等。以后综合交通要解决今后真正的综合问题,即解决现在的枢纽点如何衔接。
对于系统理论的研究,周干峙表示,科学技术发展得非常快,新技术不断应用,交通方式、交通工具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历史来看,以前的交通不是靠人腿就是靠马腿、驴腿、骆驼腿,后来靠车轮。现在交通进步以后,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能源利用也一样。因此,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交通是多系统的,每个系统又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和别的系统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不仅有大循环,还有中循环,也有小循环,有各种各样的网络,实际上还有无形的网络,都需要有一种系统的、综合的解决办法,需要从系统的理论上来加以研究。
国家发改委交通司司长王庆云则表示,对于综合交通的发展来说,首先要从学科理论上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有一个统一的学术思想或者说统一的理论来引导。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就可以培养相关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专门的工作。其次,综合交通的问题千头万绪,最基础的还是要建设一个可供比较和选择的数据平台,形成一个交通运输的数据库,弥补现在交通运输没有基本数据库的缺陷。
对于在这个时候成立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继孚认为,这是交通发展必然的产物。因为中国正经历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和机动化进展迅速,催生了城市和城市间的交通迅速扩大。当交通需求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很多问题没有那么复杂。现在的问题是,城市交通实际上已经牵扯到城际和城市交通如何衔接,市区和郊区的交通怎样一体化,这些都已经提到非常突出的位置。城市交通各种方式的整合也面临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综合交通从城市的角度面临的任务很多,涉及到战略、政策、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从理论上、方法上都需要学者做大量的工作。
《科学时报》 (2008-10-7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