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留美20余年,获28项美国专利、6项中国专利,其中不乏“继网络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如今,他又与电子部24所前所长、中国资深半导体专家巫向东共同创立四川绵阳凯路微电子公司。他是何人?他的灵感来自何处?
彭泽忠:专攻存储 创意无疆
 作者:景伯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9-3 1:38:45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彭泽忠(中)和他的中国团队。
 
艰难困苦,是人生的财富。
 
话题,由此打开……
 
31年前的一天。
 
贵州省遵义县新蒲区新中人民公社(现新蒲镇)知青农场。
 
停电,农场静悄悄。公社一位干部在检查工作,忽闻悦耳乐声,便循声而去。推开一扇房门,只见一个小知青正在捣弄一台简陋的收音机……
 
几天后,一纸调令使小知青走进公社广播站。那时,广播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能“触电”者,肯定“又红又专”。
 
不到一年,新中公社广播覆盖率就像孙悟空翻筋斗,从30%蹦到了100%。新中成了各地学习的标杆……
 
也许,那位公社干部还不知道,自己推开那扇房门时,竟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打开了成才的大门。
 
31年后, 那位小知青在微电子领域以一系列领先发明让世界认识了他,更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人。
 
那位小知青,叫彭泽忠。
 
1977年恢复高考,他苦读3个月,从67∶1的激烈竞争中胜出,迈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坐在明亮的课堂畅游知识海洋,梦想变成现实,这个美啊!犹如饥汉赴盛宴——课程表早已不够“吃”,自己“加餐”求解难题成了他的课余爱好。一次,为解一道国外著名的几何题,他废寝忘食一周多,终于攻克难题,又使老师大吃一惊。
 
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重庆电子部24所,从事集成电路研究。时逢改革开放,留学潮起。那时,大学生为人所仰视,但这个求知欲旺盛的小知青没有陶醉于“天之骄子”的光环中,他要“洋插队”。于是,业余时间他全“泡”在书里,连闯8道关,终于获准赴美留学。
 
在同事们的道贺声中,他笑口才张,却又愁上眉梢:“洋插队”没一两万美元莫开步,而他月薪才50多元人民币啊!
 
一筹莫展之际,有位爱才的领导力排众议,以“人才难得”说服众人,由单位雪中送炭,圆了他的留学梦。
 
“留学改变了我的一生。”他说:“这些年来,我唯有努力学习、拼命工作,用创新去感恩。”
 
到美国马里兰大学时,已开课两周。更要命的是英语基础差,上课常常听不懂。怎么办?
 
他想起了难忘的知青生活:
 
第一天下地劳动,稚嫩的双手就起了十几个大血泡;
 
第一次插秧,收工后腰杆似乎已经不属于自己;
 
第一次担牛粪上山,下来双肩红肿,两腿几乎挪不动了;
 
寒冬腊月,赤脚踏着薄冰修水渠,新开的石渣把脚板划开道道血口,却不知疼痛;
 
还有那个大年初一,几个知青早早起来,就着“玻璃汤”(清水加盐不见油珠却带铁腥味的汤),匆匆扒了早饭,戴斗笠、披蓑衣、蹬胶靴,顶瑞雪、迎朔风、踏冰渣,赶几十里山路回到温暖的家,母亲揽着归来的儿子,心酸的泪泉涌而出……
 
这是人生的炼狱。
 
“有那杯苦酒垫底,什么困难我都能应付。”回首往事,他充满自信。
 
于是,他悬梁刺股、不耻下问,勒紧裤腰带吃最便宜的面包,比同学流更多的汗水,终于两年获硕士学位、四年获博士学位。
 
读博士期间,他已在世界著名的微处理器厂商AMD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微处理器研发。获博士学位后,他主持了两个顶级项目研发,又任硅谷一家公司资深研发经理。
 
辛勤的付出,也有了收获。
 
彭泽忠专攻非挥发性内存技术。
 
留学第五年,他的首个发明获美国专利;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获28项美国专利、6项中国专利。其中还包括有2项革命性的发明创造。
 
此前,运算、代码存储元件由于制造工艺不同,只得分别制造、分立设置。一天,他突发奇想:何不将两者合成一体?
 
美国同行众口一词称赞“好主意”,但又断言“不可能”——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思想和制作工艺的产物啊!
 
不可能?他那习惯反常思维的大脑不分昼夜地思索着。一个深夜,灵感竟在梦中悄然而至——就像门捷列夫在梦中顿悟元素周期表那样。他从梦中惊醒,迅即翻身下床,抓起笔飞快地运算起来……仅仅根据存储器元件的物理特性稍作改动,且原有工艺不变,他就成功地实现了运算和存储功能的高效集成!
 
原理如此简单,只缘一叶障目、不识泰山。这次,轮到他的美国同行吃惊了。
 
2001年,他首创的存储器XPM专利技术问世,随后他在硅谷创办了公司。现在,XPM专利技术产品已广泛用于微机、高清电视、工业装备、电子游戏等方面。
 
另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他在梦境走出“八卦”,于2004年发明了应用于超级永久存储器的独特RFID技术(射频电子标签)。
 
这种电子标签高保密、高可靠、高效率、成本极低,不受温度、电压、读出次数等因素影响,资料存储可达百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可靠、成本最低、通用性最强的产品,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如物流管理、门禁管理、防伪标签、电子票证、图书管理、档案管理、资产管理、电子钱包,以及工商业的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等领域。
 
这项非常重大的突破,被美国同行称之为“继网络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他,再次使美国同行大吃一惊。
 
“好几个发明是在梦中获得灵感的。”他说,“大概这就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吧。”
 
勤学、勤思、勤做已是他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习惯。
 
“小时候父亲说的‘天道酬勤’,我一直牢记在心。”他说。
 
彭泽忠的父亲是个建筑工人,没有多少文化,但爱动脑筋想问题,喜欢搞小创新,干活又快又好,因此常常戴上大红花;母亲吃苦耐劳,修过皮鞋、补过轮胎、进过扫盲班,但一直打零工。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他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却无丝毫被娇惯的痕迹——这位创意无疆的存储器专家,全面继承了父母勤奋不已、吃苦耐劳的基因。
 
成为凯路维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后,他仍挤时间“泡”实验室。他对科研攻关兴趣之浓厚,就像当年在大学把解难题作为业余爱好那样。否则,发明何以接踵而至?
 
今年6月初,他在回黔参加知识经济与贵州研讨会时,短短几天,一项发明已在他脑海中形成。
 
“暂时保密,”他微笑着说,“这是商业机密。”
 
当有人问他:“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不是留美初期的语言关,不是久攻不决的科技关,而是“在硅谷创办公司的时候”,他说。
 
公司创办不久,突发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变成了最不安全的国度,股市大跌、游资外逃、融资困难,带着好项目出走美利坚去寻“金果园”者甚众。
 
创业之初,再好的产品也如深闺淑女待人识,开拓市场、建线批产、深化研发等都急需资金。“9·11”使得融资难于上青天,财务报表总是“绿肥红瘦”,况且太太无工作、家里还有3个小孩。那时的他,人比黄花瘦。
 
“有知青那杯苦酒垫底,从社会最底层走来,就没有吃不了的苦。”他眉宇间露出饱经沧桑的刚毅,“而今遇到挫折或是面临挑战,我脑子里全是乐观细胞。”
 
他尽量削减公司和家庭开支,抵押房产发放员工工资,靠信用卡借贷维持家庭及公司小额资金周转……
 
一年后,曙光初现。XPM专利技术芯片通过测试验证,著名的诺基亚风险投资公司一下注资150万美元。随后,多米诺效应显现,几家有名气的投资公司先后注资700多万美元。公司由此转入发展期,迅速声名鹊起,台积电等世界十大IT厂商成了他的用户,公司连续3年被评为“全世界最具成长潜力的60家初创公司”之一。
 
很快,台积电一位高管看中他的人格和事业,毅然加入他的团队。
 
2001年7月,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考察绵阳科技城,与他促膝长谈,坚定了这位世界著名的高科技领军人物回国发展的决心。当年9月底,他与电子部24所前所长、中国资深半导体专家巫向东共同创立四川绵阳凯路微电子公司。
 
2001年12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专程考察绵阳,对他及其XPM技术表示强烈关注和大力支持。
 
2005年9月,他获国务院侨办授予的“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与中芯国际的张汝京、百度网络的李彦宏等众多杰出归国华侨华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
 
2006年,他创办上海凯路微电子有限公司。公司基于他发明的XPM技术,开发高端射频识别标签芯片,着力打造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RFID行业。
 
“自1994年起,我常回贵州,考察在贵州发展的可能性。同等条件下,肯定优先将项目落地贵州。”学术交流之余,他先后考察了贵阳市的几个候选地。
 
目睹贵州的发展变化,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也坦言隐忧:有的人把发展高科技片面地理解为引进一个或几个具有高科技外表的大项目。
 
“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持续创新能力,仅仅是引进、组装、模仿,再新的技术装备不久都会落后甚至被淘汰。”这位海外贵州促进会的高级顾问强调,“因此,引进高科技、发展知识经济,关键是引进掌握核心技术或有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的领军人物。”
 
为创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RFID产业集群,彭泽忠正带领他的团队满怀激情地奋斗着:“我的目标是组建中美团队,整合国内国际资源,以最独特的创新技术及经营模式、最优秀的精英团队,打造全世界最安全可靠、最低成本的射频识别芯片和系统集成供应商!”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加格达奇的美丽背影
女科技工作者渴望突破成长“天花板”
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
记者手记
地学大师 学界楷模
辛勤耕耘 成果卓著
“兴盛”与“危机”
为水产品“中国造”提供科学数据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70后首进院士候选人名单 年轻人占半壁...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名单
8月28日晚将上演红色月全食美景 错过...
抗议定价高昂 编辑揭竿而起 学术出版界...
网上热议一人包揽一期学术期刊现象
钱少工时长前途渺茫 美国生物学博士后面...
葛世荣出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