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全省高校的180余名新聘任的辅导员在苏州大学接受培训。在培训期间,培训班邀请了有关专家开设专题报告,并组织学生工作干部进行经验交流、小组讨论和大会总结交流。
今年刚刚硕士毕业留校的郝珺,1982年出生,独生子女,也是这个辅导员培训班的一员,她不仅担任苏大社会学院一年级6个专业226名新生的辅导员,还是其中社会工作专业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两个小班的班主任。郝珺说,今年200多名新生中有8名是“90后”。
近88%的学生参加班干部竞选
“现在的新生很积极很主动”,郝珺说,虽然自己只是比他们大7岁左右,但是他们积极的心态比自己当初上大学时的同龄人更胜一筹。她作为班主任带的小班,在班干部竞选时,40名新生中有35人上台竞选,场面颇让郝珺震惊。“有的学生多才多艺,有各种艺术特长;有的学生是从国外回来的,英语很棒,直接在黑板上写自己的英文座右铭;有的学生口才很好,一个学生曾经获得过江苏省辩论赛的最佳辩手称号。”
郝珺认为,本届新生是一群很自信的学生,有个学生竞选时说,他的能力足以成功竞选最热门的班长一职,但他更喜欢团支书这个职务,“所以我把班长的职位让出来,我要竞选团支书”,结果他也真的当选了团支书。郝珺说,学生们心态很好,他们表示即使选不上,也可以通过这次竞选让大家认识自己。
成熟伊始,逆反尚存
今年的新生,“90后”还不是主流,但有一个“90后”的女孩还是给郝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入学的时候,这个女孩给郝珺的印象俨然就是一个“小公主”。可能因为原本成绩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发挥有点失误,被调剂到了苏大的社会学院,这个女孩心中有些不满,“她是撅着嘴来的”,在父母面前又任性又撒娇,“报到的时候给了我一张冷脸”。但是等她的父母走后,郝珺再去找这个学生交流的时候,她已不再是在父母面前的样子了,“而是表现得非常独立和上进,又仿佛突然成熟了很多似的。现在她跟同学相处很融洽,对苏大也变得很满意了”。
郝珺觉得这些学生很有个性,爱用一种逆反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班上有个学生,我说什么,他总和我唱反调,他就以这种方式来表现他的个性和勇气,虽然同学们表面也笑他,但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了学生当中的核心人物”。
虽然这些孩子特别有个性,有时候让人着急,但有时候又让人感动。教师节那天,学生们在操场军训,郝珺临时去操场宣布一个通知,看到自己的学生正在练方队,方队似乎在不经意间开到了老师面前,突然,学生集体敬礼,齐喊“祝老师教师节快乐”。“我当时感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和“80后”辅导员也有隔阂
虽然经过了种种培训,但是郝珺还是觉得有些吃力。学生当中有的很成熟独立,有的则因为教育背景或者成长经历的缘故,相对内向,不会和人沟通。记者采访郝珺的时候是下午3点半,她还没有吃午饭,就是为了解决几个学生类似的困扰。“现在每天基本上都能收到学生们20条左右的短信,跟我说他们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感受,把我当成朋友一样,但是也有的学生不这么认为。”郝珺说。
“虽然我只比他们大几岁,但是我从内心里特别想指导他们在大学少走弯路,我想在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提醒他们,我曾经错失过什么东西,但是有的学生对于我的教导很不屑,虽然他心里知道我是为他好,但是仍然以不屑的态度来回应我。”
“90后”大学生将会两级分化
明年,“90后”将会成为大学新生的主流,郝珺推测他们会更加活泼、积极,适应能力更强,知识面更广。“因为今年这些学生刚入学时,除了食堂,认识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有网络的图书馆,他们想了解外面的世界。”
“他们还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也会很看中实践能力”,郝珺介绍说,虽然刚来不久,有的学生就参加了华硕电脑校园销售代理的竞聘活动,有个学生报名参加了6个社团,每个都入选了。有的学生自己到勤工俭学办联系助学岗位,有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主动联系老生参观福利院,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收集资料。
郝珺目前的体会是,“90后”的大学生将会存在明显的两极化差异。有的学生会社交能力很强,各方面很独立;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生长在偏远或落后的地区和家庭,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和积累,从而需要更多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