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中华医学与中国哲学的不解之缘
 作者:傅荆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8-23 23:51:7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中华医学与中国哲学有着不解之缘。因为,中华医学是按照中华古老文化对于自然规律的领悟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于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大应用领域。不理解中国哲学也就无法理解中华医学,也就无法评价中华医学。
 
关于“阴阳”
 
《易传·系辞上传》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道是阴阳相对的,大至宇宙天体,小至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中华医学的“阴阳”说,源于中国哲学,并加以演绎,用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病理,以“阴”和“阳”分别象征寒和暑、虚与实、湿与燥、里与外、静与动……并特别强调其中的“相合”关系。中医将“阴”与“阳”的协调平衡称之为“和”,视为健康状态。
 
关于“五行”
 
众所周知,所谓“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是把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划分为5个大类,分别以木、火、土、金、水作为象征性的代表。
 
五行学说在中华医学中得到了贴切而生动的发挥与应用。中医将人体的五官、五脏、六腑有机地归于五行之中,以说明它们之间协调平衡的辩证关系。例如,中医认为眼睛是肝脏在面部所开的“窍”,肝属于五行之中的“木”,而属“水”的肾对属“木”的肝具有“相生”的作用,所以,中医往往通过保肝来治眼,并且通过强肾来养肝。
 
关于“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实质上属于全息对应的问题。“全息对应”这个词汇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出现,但“全息对应”的原理在中国哲学,尤其在中华医学中,得到了合理的阐释和应用。
 
中医的针灸,其中的耳针在临床上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医关于耳朵与全身相对应的理论。由于耳朵的各个部位与身体的各个器官是对应的,所以,在耳朵上扎针相当于在身体的相应部位扎针。除了耳针,还有脚针,道理相通,效果也一致。
 
中医诊疗时,很重视天候、季节、地域、水土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显然是一种遵循天道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根本使命是维护人们的健康。维护人体健康,要靠养生、预防和治疗。这就是说,维护人体健康首先在于自身的调养,以保持自身的强健,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次在于预防,即尽可能地创造卫生的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只有当疾病已经发生和传播的时候,才不得已而施行治疗。
 
中医对养生特别重视,有利于从源头上保障全民健康。
 
中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的。其中,“阴阳”与“五行”属于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则是观察不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且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认为,人体的血、脉、气、神经各大系统,犹如密布全身的管道网络,必须时刻保持畅通无阻,一旦发生阻塞,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故中医的医理强调“百病在瘀,治病在通”。
 
正是因为中医强调五行协调、阴阳平衡、自体和畅,所以总是把养生之道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中医之“养生”,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调养”(调解各种功能)、“食养”(优化饮食结构)、“境养”(改善生活环境)、“情养”(改善情绪)、“息养”(静坐调息)和“心养”(领悟人生,遇事达观,平稳心态)。其中的“心养”实际上已经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当一个人领悟了人生真谛,没有怨悔、没有贪求、没有忧虑,整个人体自然而然就达到十分和谐的状态,各种机能自然而然就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远离疾病、延年益寿了。《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意是,一个人没有贪心、没有妄念,其精、气、神紧随不舍,内藏不泄,疾病从何而来?这句话又是中医蕴含哲学意蕴的一个明证。一个人只要心态平和,就能让气血通畅、脏腑平衡;也只有心态平和,才能让气血通畅、脏腑平衡。
 
事实上,人体本身就具有自动而完善的免疫、协调、修复等神奇的功能。人之所以患病,主要不是由于接触了细菌和病毒,而是由于自身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抵抗不住细菌和病毒的侵扰。因此,中医强调“治未病”,主张通过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以保障人体本身免疫、协调、修复等功能的正常运行,才是治本之道。
 
中国哲学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中华医学对中国哲学的应用和发挥也不止这些。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确实在于中国哲学,的确是中国哲学的一大应用领域。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联合手术治顽疾
为保母子平安医院为5胞胎孕妇成功减胎
跑步瘦身三大定律
细菌培养不能“省”
养生产业示范基地落户桂林永福
掌握自我健康管理技能
关于开展“检验医学全国巡回报道”的启事
以细致服务赢得患者信任
裴钢接替万钢担任同济大学校长
同济教授朱大可:中国是一个流氓化的社会
我国大学校长平均年龄52岁 平均任期4...
8月16日《自然》杂志精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名单公示
美国大学权威排名公布 普林斯顿再拔头筹
PRL-邱祥冈韩秀峰李志远等-表面等离...
学者秋风:给邹恒甫教授一个建议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