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本科生元才教育:超越通才和专才教育
 作者:奉公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8-21 0:1:22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编者按
 
在信息时代,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面临着挑战。在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之外,本文作者提出了元才教育的概念,其概念与汉语的“元”有密切关系。作者试图扬弃和超越两种主流教育体制,强调本科教育应激发人们的基本潜能,以人的学习能力基础为重点,让学生能在纷繁复杂的知识领域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向各种专业深入学习,并能触类旁通。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跨入知识社会,全球化浪潮来势凶猛,这些巨变使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两种主流教育体制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本科生培养已经到了走出两难选择的困境的时候,扬弃和超越两种体制,开创出元才教育新体制已势在必行。
 
专才和通才教育将被超越
 
在信息时代,本科毕业生已经不可能是通才。英国教育学家德·朗特里认为:所谓“通才”,是指一个兴趣和知识广泛的人。如果他广博的知识在教育界特别受人尊敬的话,他可被称为博学者,甚至可被称作文艺复兴时期式的人。与之相对应,“通才教育”(又译为“通识教育”)就是培养博学多才,熟知文学、历史、地理、力学等学科及“七艺”的人才的教育。
 
通才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根本目标,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提倡科学、崇尚理性,强调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多才多艺,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然而,社会背景的变化使这种体制显露出一些局限。通才主要是从掌握知识的角度及其全面程度来界定人才的,全面掌握人类当今时代认识水平所及的各科类知识和学问的人即是通才。然而,现代知识的加速增长使一个人实现“通”的难度不断增大,可能性越来越小。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每个人都不可能通晓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学问而成为通才。通才已只可能是一生的目标,不可能成为一生的结果,更不可能是大学四年的结果。因此,通才及其培养体制已不合时宜。
 
目前,专才教育已难以适应社会背景的变化。专才教育与专业密切相关。“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分成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专才教育主要是根据国民经济计划所需要的职业分工、学科分类和计划经济的构想,对学生实施专门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的劳动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体制。
 
产业革命的兴起和工业化是专才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专才教育迎合了社会生产急需从事专业工作的专才的需要,推动了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有其历史作用。正如王英杰所指出:“大学从培养通才过渡到培养专才是一场革命,是适应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或者说是适应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然而,专才教育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已时过境迁。首先,它主要是以职业为本的教育,把人作为工作的工具进行培养,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工具化。其次,与过去的一个人工作一辈子很少变化的情况相比,现代社会的工作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专才仅仅学会某一专业技能,过早专门化和特异化虽然能解决当时急需,实现“专业对口”,但是应变能力降低,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再次,大学四年既不可能成为通才,也不可能成为专才。最后,学历层次由过去的欠分化发展为现在的职业培训、专科、本科及硕士、博士等层次完善的体系,所以原来由本科教育担负的专才教育任务可以大大地予以减轻,让专才教育在适当的学历层次上发挥作用。可见,超越专才教育是历史的必然。
 
克服专才教育弊端的出路并不是再回到通才教育的老路上去。无论是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继续作为主流体制都已显得不合时宜。本科生培养已经到了走出两难选择的困境的时候,扬弃和超越两种体制,开创出元才教育新体制已势在必行。
 
元才的概念及其基本元素
 
谈及元才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元才这个新概念。元才概念与汉语的“元”有密切关系。如“元,始也。九家易曰。元者,气之始也。从一”;“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我认为,元同时具有如下特性。一是基础性。它具备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要素和始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二是整体性。元是由各种必需要素构成的整体,不是某种单一的要素。三是全能性。由元可以生化万物。四是潜能性。元的全能性以潜在的形式蕴含于元之中,蓄势而发。五是变易性。元源于内因,因应外因,应变发展。
 
元才是指具备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潜能,但是其素质和潜能尚未展开,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人类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相比较还不全面、不完整、未通晓,但是具备学习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的方法和能力,尚未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过于特异化的人才。元才就如同干细胞,具备全能性和发育成为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作为整体的元才,是由若干元素或要素构成的。这些元素与现时的知识、能力之间或与具体的职业之间表面上看来可能缺乏直接的对应关系,而实质上却是构成一个具有高度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的核心成分,从而使由这些元素塑造的人具备应变各种工作变化和发展的潜能。构成元才的元素应该包括以下13个方面:身体心理元素、人本元素、社会元素、语言元素、知识元素、学习能力元素、创新能力元素、实践能力元素、适度的专业技能元素、方法元素、美元素、人生战略管理能力元素、动力元素。以上只是构成元才的最基本元素,并没有穷尽所有要素。元才的元素及其结构是随着时间、空间和需要而变迁的。
 
构建元才的元素体系就如同实施生物基因工程一样,将优秀的“成才基因”即各种必需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个极具发展潜能的整体。这些元素可能绝大多数先天地存在于其载体上,只因后天开启方法的差异而表达不同。但是有些“成才基因”对于某些个体来说可能是后天的或外源性的,因而需要将其与内源性的“成才基因”进行重组,以构成一个具备发展全能性的系统。
 
元才不是通才和专才的折衷产物,而具有自己的特征:以人为本是元才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元才具备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要素,是人才发展的本原状态。他既区别于专才,是尚未被专业知识和技能所特异化的人才,又区别于通晓各个领域的通才,是偏重掌握元发性的知识、方法和潜能的人才。元才的能力以潜在的形式蕴含于自身,具有一通百通的可能性,蓄势而发。
 
实施元才教育的优越性
 
构成元才的元素体系也是将本科生作为元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元才教育就是将本科生作为元才培养的教育体制,而不是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元才教育具有诸多优越性。
 
一是元才教育是效益最大的本科生培养体制。在知识量暴涨、技术更新和工作变换频率加快的信息时代,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既不可能实现通也不可能实现专的目标,然而成为元才的可能性却很大。元才教育在短暂的本科阶段使大学生获得最具迁移力的素养、态度、情感、知识、经验、智慧、技能、方法和能力,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对于毕业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积极的作用。因此,与泛泛的通晓或专业化相比较,这种最具迁移力和自组织能力的元才教育是信息时代最行之有效、最经济又最不偷工减料、对学生的未来最负责任的培养体制。
 
二是元才教育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都内在地包含着“上一次大学,实现或专或通的目标,管用一辈子”的一次性教育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想已不合时宜,而终身教育思想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元才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系。两者同样强调高等教育不是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元才教育需要终身教育予以扩展,终身教育需要元才教育作为先导。元才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本科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强调学生在大学期间集中掌握工具性的知识、继续学习的技能,养成终生受用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工作和职业的变化。
 
三是元才的非特异化为将来自主特异化创造条件。专才教育是以降低学生将来的应变能力为代价的。从长远来看,专才教育的特异化是对于人生的低效利用,难以为学生将来自主特异化和多样化创造条件,甚至使发展的路变窄了,因为它不注重为应变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人一辈子被特异化为一种模式,思想容易受到专业的局限。元才教育注重发展潜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虽然元才立即适应某个职业的速度可能还不如专才,但是具有比专才适应得更好的潜力;元才在变化面前比专才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和更快的适应速度。因此,元才的拓展空间更大。
 
四是元才教育是对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超越。一般说来,从通才教育到专才教育再到元才教育的主流体制的演变与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演变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社会背景的变迁,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已经成为两难选择,再要求在两者之中选择一个,无异于刻舟求剑。无论是专才教育还是通才教育,都将逐渐退出其主流体制的地位,而元才教育是既超越这二者,又最适合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人的个性发展、教育规律和世界潮流的本科生培养体制,因而将成为21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流体制。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一流大学 内涵建设是关键
刘仙洲 工程教育领域一代宗师
哲学与教育联姻才能开出结果实的花朵
海洋水产领域博士生论坛举行
南京农业大学参与生猪科技入户国家级工程
武汉大学攻克南水北调工程重大难题
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年会举行
给话剧百年献礼
裴钢接替万钢担任同济大学校长
中科大国际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涉嫌诈骗3...
我国大学校长平均年龄52岁 平均任期4...
多名官员卷入吉林3700万元高考招生诈...
同济教授朱大可:中国是一个流氓化的社会
调查显示央属76所高校贷款总额达336亿
8月16日《自然》杂志精选
媒体评论:高校百亿债务危机因何而举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