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周伟森“骑虎”难下
 作者:卢家兴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7-30 23:50:44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曾于2006年8月15日撰文,建议中国用“以虎养虎”的方式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老虎,不少国内外动物学家也赞同这一观点。此建议在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眼里却成了洪水猛兽。
 
他,为养虎坚持不懈,投入上亿元资产也在所不惜,只待有一天公众能客观地认识老虎,让老虎保护早日出现新的转机。
 
他,为养老虎无怨无悔,所有积蓄和酒店、运输船队、汽修厂等资产被无底洞般的虎口吞下,终于“养虎为患”。
 
他,为养虎历经磨难,已被老虎“吃”得山穷水尽,成了拥有2亿多元资产的“负”翁,却舍不得放弃,局势已骑虎难下。
 
他,为实现放虎归山之梦,曾想把1300多只老虎捐献给国家,苦于没有适合老虎生存的保护区或场地而被拒绝,他只能苦苦维持。

熊虎山庄创始人周伟森抱着刚刚睁开眼睛的小老虎。在员工和老虎面前,他总是面带微笑。

一只老虎趴在水池边,全身浸泡在水里,以驱赶夏日的炎热。泡水是老虎福利的“保留剧目”

“未经中国政府批准,违背公约,私自开发利用虎骨和虎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育这样大一个种群目的是什么?”近来,针对养虎企业的一片片质问声不断从网上传来。为了解我国养虎企业的真实状况,7月15日,《科学时报》记者专程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熊虎山庄。这是我国两家养虎企业之一,另一家是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养虎为患、骑虎难下、放虎归山,与虎有关的3个成语,正是熊虎山庄目前的真实写照: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勉力运行,是它养虎为患的原因;每天老虎睁开眼睛就要吃肉,1300多张虎口每天吞吃十几吨肉,巨大的开销让它骑虎难下,欲罢不能;野化训练之后的放虎归山是它对老虎的最终期望,然而,现实矛盾与理想相去甚远。
 
入不敷出 养虎终成“患”
 
熊虎山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从一些非官方网站上看到了一些对他们养老虎的一些不公正甚至纯粹攻击性的言论。他们认为有必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现状。
 
“作为养虎企业,我们真的很希望所饲养繁育的老虎能为保护濒危物种作贡献,同时在饲养过程中,把一些淘汰的老虎入药以解决病患者需要,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熊虎山庄董事长周伟森认为,这不但符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条例,也是维持这个行业正常运转的好方法,同时也为这一物种的可持续发展探寻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一个种群繁育大量个体目的何在?熊虎山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从物种保护的角度出发,不能因为老虎是圈养的而忽视遗传的质量问题,唯有保有充足的种群基数,才能避免老虎近亲繁殖导致物种质量下降。但物种保护和社会现实往往互相违背。因为物种的可观基数要以高度消耗维持,仅每天饲养的肉食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还有场地、设施、医疗、人员及DNA检测(确认老虎彼此的血缘关系)等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对该物种恢复种群的意义”。
 
经过20年努力,人工饲养繁育老虎的技术在熊虎山庄已经全面突破,无论是发情交配、人工监控管理,还是对母虎产子以后的喂养、防疫、野化训练等方面的技术都得到了全面的实践和提高,并已总结出一套较完整、饲养水平较高的管理办法,使人工饲养繁育老虎在我国取得巨大成功。截至目前,熊虎山庄现有老虎1300多头,包括孟加拉虎、东北虎、华南虎和白虎(白虎是一种孟加拉虎的变异种,属孟加拉虎)。此外,山庄还有400多头黑熊和250多头非洲狮。
 
谈到人工繁育虎的话题,周伟森介绍,熊虎山庄聘请了营养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各学科专业人才,集中力量突破繁育技术关,现已成功繁育到第5代,人工繁育虎个体总数达到1300多头,并且建立了完善的谱系和各地档案。按照政府主管机构的要求,对所有虎个体使用芯片进行标识,采集了所有个体的基因样本,送至指定机构储存闭藏。多年来,熊虎山庄十分重视虎个体安全和福利保障,专门配备20多人组成科研管理队伍,负责虎的疾病防治和生活环境改善,并科学配置虎食物,提高其营养状况。熊虎山庄所有虎个体的生活环境、健康保障等情况良好,甚至得到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然而,各方面的良好措施一方面使虎的人工繁育获得成功,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给熊虎山庄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根据周伟森的描述,记者在脑中拼接出熊虎山庄成立以来的故事片段:
 
1988年,熊虎山庄从山东潍坊动物园、长春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广西梧州动物园和广州动物园共引进了12头老虎。刚开始,老虎人工繁育成活率非常低。1990年,终于迎来第一窝3只幼虎。当时,全国各大动物园的最高繁殖成活率也仅有两至三只,养殖成本也很高,而动物园科普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大规模繁殖老虎。
 
鉴于老虎具有野性和吃肉的天性,在饲养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老虎的免疫力和繁育能力。熊虎山庄决定采用野化训练的办法,投喂动物活体让群虎扑食。这样,老虎不但可以吸收动物血液中铁、锌、钙等多种元素,提高自身免疫力和繁育力,同时也能唤醒圈养老虎沉睡的野性。
 
在疾病控制方面,熊虎山庄定期对各虎区消毒,同时组建了专家组。专家组成立至今,已在老虎繁育难的问题上完成了30个研究项目,极大提高了繁殖率。他们还为难产的老虎实施剖腹产,成为世界上首个老虎剖腹产的案例。
 
剖腹产需要大量健康血液,与人类一样,老虎也有几个不同的血型。而正是通过对老虎血型的研究,研究人员查出了很多潜在问题,如血液寄生虫、病毒等,研究人员提前预防和治疗,把可能的隐患消除在萌芽中,这为老虎的疾病研究和疾病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伟森介绍,目前,熊虎山庄的每只虎都有详细的档案,精细到每天的情况记录、身体状况、父母情况、植于颈部的芯片和条形码身份证、纹身标志等。
 
不过,周伟森也告诉记者,由于老虎不断增加,20多年来,熊虎山庄累计投资3.6亿元,现在每年亏损约3500万元,导致企业负债累累,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解决,1300多只老虎面临的命运令人堪忧。
 
“我们从事虎的人工繁育是基于对野外虎种群处境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基于对公众健康和传统文化的执著关注。我们相信,以人类的智慧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既有利于野外虎保护,又有利于坚固公众健康和传统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周伟森说。
 
不堪重负 骑虎难下
 
与全世界野生虎保护一样,人工繁育虎的出路问题正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周伟森认为,利用人工繁育虎获取虎骨与野外虎保护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当病患者需要虎骨入药时,如果缺少合法渠道,将为盗猎者、走私者销售其非法来源的虎骨提供机会。有关资料显示,世界每年森林产品和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量仍在100亿至120亿美元之间。
 
对拥有合法渠道却没有经营权的熊虎山庄而言,出售虎骨及其制品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馅饼”,也因此使在熊虎山庄冰库中存放了近10年的虎尸成了“弃之无权,用之有罪”的“烫手山芋”。
 
谈到建立熊虎山庄的初衷,周伟森坦言,除自己爱好外,也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达到子三代以上的就可以合理利用。周伟森因此萌生虎群养殖的念头……
 
周伟森是广西平南人,小学三年级因家贫而被迫辍学,之后,他一直以养鸭为生。因平南一带山岭纵横,多产野蛇,而毗邻的广东、香港一带又有食蛇习俗,周伟森慢慢掌握捕蛇本领,然后把抓来的蛇贩到广东卖。之后,他干脆改行养蛇,当年就养了50万条各种蛇类,同时也饲养了当时奇货可居的水鱼,赚得第一桶金。
 
1988年,国家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鼓励个人和集体驯养野生保护动物。凭着商业直觉,周伟森认为养虎可赚大钱:一是老虎全身都是宝,药用价值高;二是虎骨等虎制品、药品大有市场。于是,他的老虎豢养生涯从首批购入12只老虎开始了。
 
1993年,由于我国野生虎已不足100只,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取缔“虎骨的一切贸易活动”,禁止虎骨入药。这一纸通知,彻底关闭了利用老虎进行商业开发的大门。而周伟森却认为《通知》可能很快解禁,毕竟《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写明,对野生动物可以“积极驯养繁殖”,并“合理开发利用”。
 
恰逢他的两位海外打拼多年的叔叔返乡寻亲,勤快的周伟森成为膝下无子的叔叔们的不二继承人。看好广西旅游业的叔叔们拿出2.5亿元人民币让周伟森在老家建酒店,周伟森却利用建酒店剩余的钱,继续着养虎事业。此后,他又四处购置70多只老虎,还从各地动物园挖到几名饲养专家,并向广西林业厅提出申请,请求批准建立一个专门饲养以老虎为主的濒危野生动物科研发展基地。鉴于周伟森在养虎方面的业绩,广西林业厅特批了他的请求。
 
1997年,周伟森在叔叔们的支持下,又投资3亿元,将养虎基地从平南迁到桂林,同时又增添了黑熊、狮子及各种珍稀禽类,建立起熊虎山庄。此后3年,熊虎山庄成了桂林的重要景点,每年门票收入达2300多万元,而山庄里养的500多只老虎一年开销只需2000多万元,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这让周伟森坚定了继续养虎的信心。
 
然而,成功的繁衍技术并没有让周伟森喜悦多久,很快,随之而来的问题让周伟森寝食难安。2000年,熊虎山庄的老虎数量达到900只,门票收入却日渐萎缩。2002年,山庄的老虎进入繁殖高峰期,仅上半年,就有168只小老虎出生。尽管周伟森想尽各种方法维持生计,如把几百只老虎出租给全国各地动物园“打工”,为幼虎赚点“奶粉钱”,也可以腾出点空间给幼虎居住,但这些收入根本无法满足近千只老虎的开销。熊虎山庄连年持续亏损,经济压力与日俱增。
 
周伟森说:“老虎每天睁眼就要吃肉。”因饥饿开始互相撕咬的老虎,让周伟森迫于无奈开始变卖家产。从2000年开始,周伟森的运输船队、酒店、汽修厂等产业相继贱价处理,换来虎粮,暂缓危机。2003年底,周伟森孤注一掷,以熊虎山庄地皮、不动产向银行抵押贷款5500万元。到了还款期限,经济状况却并未好转。“熊虎山庄实际已属于银行的资产,我甚至希望银行没收熊虎山庄,但他们没有,反而继续给我贷款,希望我能有所转机。在乡下购买小牛犊和猪当虎饲料,也很早就开始赊账了。如今,银行和老乡的欠款已经超过了2亿元。”周伟森说。此前记者得知,因为熊虎山庄的经济压力太大,周伟森已有好几年依靠安眠药入睡了。
 
“1300多只老虎,放不得,杀不得,饿不得!继续留守实属无奈。”周伟森告诉记者,他已经无数次品味、咀嚼了“骑虎难下”一词的含义。
 
计划生育 以待放虎归山
 
《科学时报》记者在熊虎山庄采访时发现,熊虎山庄里铁丝虎笼已经锈迹斑斑,爬满藤蔓。陪同拍摄采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政府有关部门2003年曾给熊虎山庄拨款750万元用于园舍维修,但杯水车薪。记者注意到,每个不到10平方米的虎舍中都挤着几只老虎。工作人员解释,按正常设置,1300只老虎至少要1000个栏舍,而现在只有400个。一山难容二虎,老虎们也因此经常打架,伤亡很大。
 
熊虎山庄曾向广西林业厅申请,在桂林猫儿山放归10只华南虎,但林业厅考虑到,每只野生虎需要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活动区域,而且需要充足的食物链,否则可能伤及百姓或家禽,最终没有给出明确答复。2003年,熊虎山庄向桂林市林业局报告,想把全部老虎赠予国家,然而,出于养虎资金缺乏和放养场地的限制,捐赠被拒绝。为控制日渐增多的老虎数量带来的资金短缺,熊虎山庄打算采用给老虎节育的办法来解决困境。
 
“对老虎进行计划生育,是让人非常难受的做法,”周伟森说,“但是如果不搞计划生育,现在我们的老虎存栏将超过5000只。”
 
据了解,早在1998年,熊虎山庄就对老虎实行计划生育。它保留了老虎的生育权,但每只母虎只能生一窝。一般情况下,母虎3岁即可进入繁殖期,但是熊虎山庄等到母虎6岁才给老虎安排繁殖,此时母虎已将进入危险的高龄产期了。
 
虽然经济上已捉襟见肘,但为实现放虎归山的夙愿,熊虎山庄依然坚持对部分挑选出来的老虎进行野化训练,以恢复老虎原有的野性和捕食能力。考虑到要恢复老虎因长期豢养而退化的抗菌和抗病毒功能,熊虎山庄采用活体饲料。周伟森说,有朝一日老虎种源老化,他们就可以从野外调回一部分,起到更换血缘的作用。
 
记者注意到,熊虎山庄每天给老虎安排两次训练,每次要付出一头活牛的代价。按一头牛2000元计算,每天需要4000元,每个月熊虎山庄仅野化训练消耗的费用就高达12万元。此外,熊虎山庄每天需要约20头牛作为老虎的日常饲料。为保证老虎饲料的稳定,熊虎山庄平均3天购一次牛,每次购买约60头,储备在自己的农场中。周伟森介绍,建农场最终的目的是为避免市场供应不上,现在农场存栏的牛有6000多头。
 
“人可以饿了可以吃米饭,但是老虎天天吃的都是肉。如果没有大量的牛储备,一千多只老虎缺乏饲料是很难想象的事。”周伟森说。
 
但记者获悉,半年来,并不是所有的老虎都能吃饱,也不是山庄的所有员工都能按时领到工资。
 
此外,照顾老幼病残的老虎也需付出大量财力物力。据了解,野外老虎由于犬牙钙化而失去猎杀能力,其寿命约在16岁到20岁之间。而人工饲养的老虎由于较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较充足的人工补给,最长寿命能达28岁。此外,阶段性抽样研究、季节性的预防疫苗都是老虎健康的保证,但这些都建立在高投入的基础上。买进来的牛还要打驱虫针,把牛体内的虫杀死后才能宰杀喂虎。幼虎和高龄老虎的喂养同样需要钱,如果发生断粮,它们多则10天少则8天就会饿死。
 
“与保护野生动物高亢的呼声相比,我们辛苦繁殖出来的老虎,却没有给予我们应有的支持,反差太大,计划生育实属无奈之举。”周伟森感慨说,“不对老虎计划生育,又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养,社会也没有什么人支持,特别整天喊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却没有实际的行动,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为什么他们整天喊保护,却不献出爱心,把熊虎山庄的老虎发展达到上万头,几万头,完成家养化,最后造福人类?”
 
据了解,仅为保护性繁殖,熊虎山庄已进入举步维艰的局面。熊虎山庄提供的资料显示,周伟森已累计投入熊虎山庄3.6亿元人民币。现在,他除了负债一无所有。看着在笼中或散步,或睡觉,或戏水的虎群,周伟森打趣地说:“它们吃了睡、睡了吃,比我幸福。”
 
以虎养虎 是非之争
 
今年3月24日,周伟森刚从南非归来,在南非的大象保护区,他找到了支持“以虎养虎”的可行性事例。
 
“那里就是以象养象,国际公约也允许饲养者每年猎取一定数量的大象,用作象牙贸易。”周伟森说。
 
事实上,关于能否“以虎养虎”的话题,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市场人士之间早有争论。2006年8月15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撰文:中国应“为救老虎而卖老虎”。文章说,中国从1993年开始与国际社会一同致力于野生虎的保护,但现在,禁猎和交易限制政策效果受到限制,世界每年森林产品和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量仍在100亿至120亿美元,老虎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文章指出,目前保护老虎对森林地区的居民没有任何好处,因此盗猎、走私和非法交易活动猖獗。老虎饲养将确保能以可接受的价格供应野生动物,由此消除了盗猎者的动机,最终解除野生老虎面临的危险。
 
但文章的观点受到环保主义者的强烈抨击,反对者担心一旦放开“禁虎令”,从野外盗猎老虎的行为将难以禁止,因为野生虎还是养殖虎的器官无从分辨。
 
国内青年经济学者彭定鼎参观熊虎山庄后认为,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不仅在道义上和理论上是荒诞的,实际上也是根本不可行的;而解决“养虎为患”的办法十分简单,就是在规定承办者义务的前提下,承办者可自行处置虎。至少熊虎山庄延存了虎的基因,将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国家再开辟适合老虎生存的保护区,到时再放虎归山也不迟。
 
对于各种解决之道,熊虎山庄仍感觉遥不可及。周伟森有点泄气地说:“我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经济上的,政策也没给我们合理的支持。这么多年来的经济困境已经让我山穷水尽了。现在,我最大的烦恼是到底该怎样去发展。我已经没有办法。如果国家依然不给予合理利用的话,我将没有能力再去完成饲养这些老虎的责任,1300多只老虎将面临饿死的惨局。”
 
从1995年开始,熊虎山庄就有一部分因老化而死和因栏舍拥挤撕咬而亡的虎尸。据了解,基于政策限制,熊虎山庄为保存虎尸专门建了一个近40立方米的冷藏库。目前,冷藏库已经存了140多头虎尸,其中最长的已经冷藏了11年。为“养”这些虎尸,两台发电机日夜发电,山庄每年因此要倒贴几十万元。周伟森担心,如果时间再长,皮毛和骨骼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利用价值将大打折扣,因为虎尸冷冻超过15年将很难利用。
 
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于1998年,当时国内老虎少之又少,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如今17年过去了,随着虎繁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圈养虎的数量日益增多,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已滞后于时代发展,应及时修订。周伟森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法律上应该把野生虎和人工繁育虎分开,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有限制地放开人工繁育虎的合理利用,让人工繁育虎走上“以虎养虎”的道路。
 
周伟森认为,饲养老虎与传统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有很大区别。野生动物保护应该是保护濒危的野生资源和野生动物。通过人工家养的老虎,已经完全家养化,同养猪养牛没什么两样。略值得欣慰的是,周伟森找到了另外一种“以虎养虎”的方法——与马戏团合作,驯化老虎演出。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死虎只能冰封。该规定实际上已判定利用死虎为活虎谋福利的“以虎养虎”办法将长时间搁浅。然而,在活虎和死虎数量都在增加的今天,经济问题使得活虎不得不进行计划生育,用于封存虎尸的冷库也面临扩张的需要。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杜艳艳、贾谦等在联合撰写的《我国药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几千年来,正是因为许多动植物有利用的价值,人们才逐渐将之变成家畜家禽和农作物。因此,大力发展濒危药用资源的种养业已刻不容缓。到目前为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药用濒危资源(如虎骨)还无法用其他产品来替代。在保护野生物种的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使用人工驯养和人工栽培的产品。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你如此美丽...
《自然》:“宽容失败”还是改进评估系统
新研究驳斥甜高梁与甘蔗生理机制相似论
仅次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07年拉斯克奖...
第六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评选揭晓
中国科协 07西部科普工程批准资助项目...
《自然—医学》:神经介素U可调节骨密度
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基金委联合征集“10...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行榜遭《科学》质疑
科技部公示07年973项目经费预算初步...
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告诉你幸福的真谛
谁能科研管理双肩挑?“我就是其中之一!”
9月13日《自然》杂志精选
最新研究显示:行星“虎口脱险” 地球命...
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 本网专...
周济:将加大中央地方财政投入 逐步偿还...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