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军事图书 记述80载战火春秋
 作者:李芸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7-26 9:51:30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今年夏季的图书市场,军事类图书无疑是一大主角。其实,从2005年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

年到200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再到2007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军事图书

这把“战火”已经熊熊燃烧了3年,出版、重版的图书上千种。经历了3年“井喷”,军事图书

迎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夏季。 

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正式进驻澳门。图为驻澳门部队仪仗队。
 
供图:新华出版社大型宣展图片《祖国钢铁长城 威武文明之师——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 
 
今年1月的图书订货会上,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主入口处两幅巨幅落地的军事图书宣传画,就宣告了今年的图书市场又将迎来军事图书出版的高潮。早在今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做好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出版工作的通知》,各出版单位也积极响应。据5月份的数据统计,有近80余家出版社上报选题近300种,其中重点选题达81种。
 
在公布的重点选题中,解放军出版社共有17种,高居各出版社之首。军旅作家、解放军出版社科技编辑部主任社徐贵祥在介绍该社今年图书的特点时用了3个词——“大战线”、“大纵深”、“大制作”,这3个词也完全能概括今年整个军事图书市场的特色。
大战线
 
今年推出的军事图书,不乏各种题材。除了可读性强的文艺作品、史料翔实的纪实作品,厚重的学术著作之外,大量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普及读物也不少见。凭《历史的天空》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徐贵祥7月推出新作《特务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讲述几位特种兵官兵故事的作品酝酿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文艺作品中的代表。纪实作品则有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军队画传”系列,以成百上千幅珍贵图片,多角度地展示了人民军队80年的辉煌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认识史》、海潮出版社的《军旗猎猎——人民解放军发展溯源》都是厚重的学术著作。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之约,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史研究人员撰写的《军徽闪闪——听解放军叔叔讲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从诸多侧面和生动的细节上,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履行使命、创造辉煌的战斗历程,非常适合青少年了解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增强爱军尚武和献身国防的精神。
大纵深
 
纵览今年新出版的军事图书,很多对人民军队的80年历程进行了梳理。由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担任编写领导小组组长、四总部和军事科学院领导参与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全方位再现了人民军队80年的成长历程,是最新的权威军史著作。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80年大事记》、《人民军队法制建设80年》、《军旗飘飘80年》凸显“80年”标志,鲜明地表示是为建军80年量身制作。
大制作
 
此次出版的军事图书不仅装帧精美,而且规模宏大。共计40卷近2000万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记丛书”共有军地双方上千位作者参与,囊括了从1955年授衔到1988年授衔期间378位高级将领,这种规模的丛书在军史上绝无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在建军75周年之际隆重推出的,今年年初进行了再版,其中包括朱德卷《红军之父》、彭德怀卷《雄关漫道》、刘伯承卷《新孙吴》、贺龙卷《洪湖曲》等。丛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元帅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元帅的独特形象。军事科学出版社推出的“国共生死大决战”丛书共10本,包括《延安保卫战》、《解放大上海》、《总攻天津卫》等,是一部记述国共争锋的通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介绍。此外,解放军出版社还隆重再版80种“红色经典”军事文学经典,囊括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苦菜花》、《山菊花》,七八十年代的《凯旋在子夜》,近年来的《亮剑》、《历史的天空》、《我在天堂等你》等优秀文学作品。
 
近年来热闹的军事图书出版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精神食粮?纪念日的推动繁荣了军事出版吗?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军旅作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审黄国荣,军旅作家、解放军出版社科技编辑部主任徐贵祥,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人民军队画传”系列主编张树德。
话题一:弘扬主旋律何以得到读者的青睐?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等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热播及同名小说畅销之中,我们能感受到军事题材的受欢迎程度。同样有说服力的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军事类图书的畅销程度。近年来借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朱德诞辰120周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已出版逾50种军事、时事类图书,打出了鲜明的军队图书品牌。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王华光说:“作为人民出版社,我们有意识在弘扬主旋律上多投入一些项目和资金,这是我们的责任。其中我们推出的‘人民军队画传’系列里的《红军画传》、《八路军画传》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等出版管理机关的奖励和好评。一般人可能认为主旋律的书回报低,但实际从我们这几年主要品种的销售来看,利润是可观的。譬如定价68元的《邓小平画传》销售了25000册,纪念红军长征的《红军长征亲历记》销售13000册,‘人民军队’系列画传面世不久就销售了六七千册。”
 
应该占有相当的地位
 
黄国荣:军事题材的作品,特别是军事文学作品应该占有相当的地位,甚至是主要的地位。因为军事文学一般都张扬和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国家的主体意识。不仅在中国,俄罗斯也有比较辉煌的军事文学,美国也是如此。美国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虽然不是光荣的历史,但就这两个战争宣扬国家意识的创作有很多,包括我们熟悉的影视作品《拯救大兵瑞恩》、《生于七月四日》等。
 
很多人把这些作品称之为主旋律,我更愿意叫它们主流文学,它们起到让人们记住历史,呼唤英雄,张扬民族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作用。而这些精神是人类社会哪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
 
徐贵祥:在我们出版的图书中,有畅销书也有常销书。军事出版是为公众提供优秀健康的精神食粮,军事出版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所担当,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争取经济效益。
 
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徐贵祥:军事出版热、军事影视热是近年来的客观现象,说明我们的观众不仅需要看风花雪月、看宫廷历史,也需要了解军队这种特殊的风情。通俗甚至有些低俗的作品都曾经在一个阶段占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军事类的作品出现并受到欢迎,说明我们的读者开始走向成熟。
 
我认为军事题材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因为它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娱乐性。人类都具有征服欲,尤其中国人还崇拜权威、崇尚权力,人们在阅读、观看这些作品时,能体验到的那种成功。这个应该属于阅读心理学吧。就市场而言,军事文学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张树德:军事图书在近些年逐渐被人们接受、喜欢,是我们的读者对知识的涉猎不再单一的体现。过去有关军事的大部分内容是不为人知的,如今随着政策的放宽,人们国防意识的增强,也越来越刺激了军事题材的发展,军事成为出版社重要的研究和出版领域。而这些图书的面世也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
话题二:纪实文学作品PK虚构文学作品
在军事图书中,文学作品最受读者的青睐,而文学作品又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代表作为过去的《林海雪原》,如今的《亮剑》、《历史的天空》等。近年来,还原历史的真实的纪实类文学作品似乎越来越有市场。大打真实牌的原生态作品的形式不乏亲历者回忆录、珍贵历史照片的汇集等。
 
作品中的“真实”
 
张树德:虚构文学譬如小说和纪实文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小说能自由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者的想象空间,而纪实文学必须牢牢根植在事实基础上。但它们又有一个相似点就是都必须真实。真实不等于事实,譬如《西游记》,我们都觉得小说写得很真实,虽然这并不是事实。虚构而不真实的小说没有人看。
 
纪实作品也要对事实进行加工,当然加工要把握一个度。纪实作品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社会与法律问题。在处理历史的重大史实的问题时,一定要以中央的重大历史结论为标准。由我主编的“人民军队画传”系列之所以得到读者的喜欢,我想权威、真实这些要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徐贵祥:我们做出版工作,要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人都有渴望见到历史真实的需求的,但我们必须知道真正的历史是无法还原的,客观地讲,历史永远是断章取义的、局部的、阶段性的。文学作品反映的不是历史的事实,但能营造真实的历史情感、历史心态,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当史学家做不到的时候,文学家却可以做到。
 
不一样的风情
 
徐贵祥:纪实类作品同虚构类文学作品各有各的价值和意义。战争文化具有积累、研究、传播、收藏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实作品要大于虚构作品;但文学作品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有可读性、观赏性,包括启蒙性,从艺术的角度看,虚构作品也有自己的作用。
 
我们不能把纪实类作品同虚构类文学作品放在同一层面上作横向比较,就像我们不能把一幅摄影照片同一幅油画放在一起比较优劣高低一样。这是两个差别很大的概念。我们不否认,有些照片会拍摄得很有美感,在取景、构图、角度和采光等等方面很考究,但是说到底,这些都是技术性的制作活动,而油画则是艺术性的创造活动。纪实类作品的最大价值是它的真实性、新闻性、时效性和史学意义,它凭借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人物地点,因此它往往不是独立性的创造活动。而虚构类作品的最大的价值则是它的艺术性,它凭借的平台只有一个,就是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的价值只能靠作家独立创造。 
话题三:纪念日能繁荣军事图书出版吗?
 
军事文学的衰弱现状
 
徐贵祥:21 世纪以来,军事文学可能呈现了一种衰弱的状态,不太景气。不过,这不仅是军事文学不景气,所有的文学都不景气。
 
黄国荣: 虽然每次纪念日都能出来几百部作品,看起来比较可观,但仔细看来原创作品少,重版书多;纪实作品、史料综合作品多,文学作品少。而且,优秀的作品并不多见。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军事文学曾经繁荣过一段时间,那时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是军事文学,创作出了一批“红色经典”,像《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这一批作品影响了两三代人的成长。但是从目前来看,军事文学的发展跟整体文学处于同步,处于一种低谷阶段。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过热时,文学就会冷淡。
 
纪念日的扎堆儿出版
 
黄国荣:在纪念日中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图书来纪念,通过一定的形式来鼓励、号召、推动出版,但这不是唯一的手段,不能用得太过。我们看到市场上跟风的比较多,选题重复多、撞车的多,甚至出现了模仿和抄袭的作品,大家都抱着“抢一块蛋糕”来做军事图书,这根本不可能繁荣军事文学创作、繁荣军事图书的出版。
 
特别是军事文学创作有一定的自身规律。一个真正好的作品的创作是要经过作者长期的准备、积累和思考的。如果过分强调纪念日,有一定的时间、类型限制,就会违背创作规律,走上文学的歧途。“应景”让很多东西变成“急就章”,很难出现真正的优秀文学。当今军事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香》、《楚河汉界》,这些作品都不是作者应景而做的。
 
徐贵祥:现今读者和出版者开始走向成熟,但并没有真正成熟起来,出版和读者之间的对接、磨合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市场的调节下,一窝蜂的出版确实存在,很多书成了文字垃圾,也让很多好书被埋没了。我认为应该要强调质量效益,而不是规模效益。
 
近几年纪念日多,相应的纪念性的出版也有增加。就出版来说应该作好临时性、应景性出版的长远规划。譬如解放军出版社,我们有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建军80 周年”、“长征70 周年”,这些可预见的出版的重点我们很早就作了策划。出版有步骤、有计划,撞车、选题重复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对图书的质量还是有所保证的。
 
应对军事图书出版现状
 
徐贵祥:目前出版界的状况是繁忙而不繁荣,出版从业人员素质太低,出版物多而不精。我认为,要加强宏观调控、系统培养人才、提高精品意识、严格选题管理、细化质量监控。实现从规模效益到质量效益的转换。要让出版工作走向理性的、秩序的、健康的、制度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克服短期行为,尽快摆脱无序的、盲目的、放纵的、低层次的恶性竞争状态。
 
张树德:要做好出版工作,第一,要有审慎的态度,毕竟军事题材是严肃的、专业的出版领域。第二,精选图书的方向和题材。不仅考虑读者的兴趣、经济效益,更要强调社会效益。第三,精选和培养作者群。最后,要有专家和专门机构的严格把关,避免出现史实、倾向性的错误。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自然》:新型纳米纸张比铁还硬
华人科学家最新研究确定肌体“痒”基因
CUSBEA创始人吴瑞:这是我一生中可...
防艾读本,为大学生而写
天大校长龚克:我最重视的称号是“良师益...
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
医学人文学: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了解人类的第一位朋友
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化学成分查明
中科院女博士论文造假真相始末
人类唯有甘拜下风 西洋跳棋人工智能程序...
中科院专家调研惊人结果:养鸡场大部分死...
美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大的宇宙负离子
科技部 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项目...
《科学》:恐龙主宰地球并非一日之功
《自然》:冰川洪水造就英伦三岛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