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清华校友捐资成立“吴良镛教育基金”。吴良镛认为:
年轻建筑师学习挖掘中国自己的东西很不够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7-16 1:5:53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吴良镛在《吴良镛画册》上签名,赠给梁勤。 崔凯/ 摄影
 
本报北京7月15日讯(记者王丹红)“吴良镛教育基金”日前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该基金由吴良镛的学生梁勤捐资300万元发起设立,是继“梁思成建筑教育基金”之后,中国建筑界又一个以学者名字命名的基金。吴良镛今年85岁,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良镛1944年毕业于国立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筹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曾担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类聚居学会副主席、主席等职。
 
在捐赠仪式上,吴良镛回顾了自己60余年的教育和科研经历。他说:“我在清华工作了61年,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在建筑系,不论是内容还是学科都离不开建筑。这几十年中,我们又不断地对建筑学进行反思、进行开拓。反思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建筑不能就房子论房子,建筑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现象。”
 
他强调:“我们从一个学科一个角度研究建筑,到多学科多角度研究建筑。人居环境科学是基础研究,建筑本身很重要,但环境也很重要。归根结底,建筑是‘人’的建筑,是人居环境的建筑,说到底还是‘人’最重要。”
 
吴良镛对青年建筑师提出希望:“中西方的建筑和规划很不一样,可以说各有特点和风格。现在,国际交流很多,中国学者在向西方学习,这点很好。然而,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西方的理论要批判性地接受,我们的城市布局和规划要有自己的特点,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特别是年轻建筑师,学习和挖掘中国自己的东西很不够。”
 
梁勤1978年求学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3年跟随吴良镛读硕士,后赴英国留学,获剑桥大学城市与建筑学、发展经济学双博士,曾任英国斯特克莱大学访问学者、英国伦敦市坎姆顿城市规划局高级主任建筑规划师等职务,1994年回国创业,在香港创立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公司等。他说:“我的硕士论文有11万余字,吴先生从头到尾反复改了三稿,这是人生很大的财富,它告诉我要兢兢业业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据悉,“吴良镛教育基金”将致力于支持中国人居建设史暨中国城市史以及北京远期发展战略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而吴良镛先生也将启动其最新的研究计划——主持著述《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史》(暂定名),使其成为中国城市建设与人居科学领域具有总纲意义的书籍。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第九届“北京科普之夏”活动启动
台湾商人尹衍梁捐款超6亿元资助10万大...
河北省5年内将为近万名社区医务人员充电
黑龙江年底前消除现有城镇零就业家庭
西安交大:别样典礼送学子报效祖国
京郊农民奥运体验巡展活动启动
河北天威保变又出新品
山东全民医保:青岛率先破冰
混合画“欺骗”人类大脑:近看是爱因斯坦...
研究表明:强壮的男人更容易走“桃花运”
普通参会自吹为明星 抗癌宣传盗院士名头
洞庭湖沿岸爆发近20年来最严重鼠患
一博士生杀虫剂专利被企业2000万买断
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快的自然选择进化过程
李侠:项目评审应建立申诉机制
全球最大光学望远镜将首次试运行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