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毛泽东与陕北公学(下)
 作者:李良志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6-25 23:11:17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莅临陕公,坚定学员信仰
 
1938年4月1日,陕公第二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当时陕公每期学员的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月),毛泽东莅临训词,号召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的工作作风”。
 
当时陕公有个别同学说,到延安没有学到什么,“学到的不过是爬山而已”;毛泽东回答说,“还是爬一爬好”,“马列主义是头,爬山主义是脚”,这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这个意义上,爬山主义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告诫陕公学员,不要搞升官发财,不贪污腐化,不消极怠工,要讲真话做真事,还要不怕牺牲。
 
毛泽东说,你们别的可忘记,但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艰苦的工作作风“这两条是决不可忘记的”,要把它“发展到全国去,告诉全国人民,团结全国的人”。毛泽东后来在这次谈话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完整地规定了“三八作风”。
 
1938年4月5日,毛泽东到陕公讲国共合作问题。他针对当时社会上在统一战线方面的“左”的和右的错误,讲了为什么有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怎样巩固合作。他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即中日矛盾超过了国共矛盾、劳资矛盾以及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国共两党有了共同的利益,因此合作了。
 
接着毛泽东又讲了如何巩固两党团结、长期合作的问题。指出,第一,长期合作,首先需要一个共同纲领;第二,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第三,要有一个合作的组织形式。毛泽东批判了国民党叫嚷要取消共产党、国共合并为一个党等谬论。
 
在陕公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毛泽东相继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军事文献《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论持久战》,为夺取抗战胜利,在理论上、战略战术上奠定了基础。
 
6月27日,毛泽东到陕公,讲了《论持久战》中的问题,他对中日双方的基本特征、战争为什么是持久的、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战争为什么要经历3个阶段、怎样去争取胜利、我军的战略战术等等,都作了精辟论述。毛泽东的精彩讲演,不断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极大地武装了学员们的思想,鼓舞他们上前线英勇杀敌。
 
1939年夏,由于日寇增兵华北,妄图西渡黄河进攻陕北,加上国民党加剧了关中恂邑地区的反共磨擦,以及由于前线的斗争需要,党中央决定将陕公、延安鲁艺、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大,由成仿吾任校长兼党团书记,全部开赴晋东南前线,到晋察冀解放区去办学。
 
回馈“三大法宝”
 
6月下旬,陕公师生由恂邑出发,先回延安。7月初,回校即完成了整编任务。在离开延安前夕的7月9日,党中央书记处的几位负责同志毛泽东、周恩来、博古,以及中央干部教育部部长李维汉、中央统战部部长王明等前来看望出征师生,并给他们作报告。在这次会上,毛泽东讲话最多、最动人,他赠送的“三大法宝”,更给出征的战士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毛泽东首先讲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国共关系。他说,汪精卫已叛变,统一战线中的张精卫、李精卫、赵精卫、钱精卫,也想“做一出张松献地图”。毛泽东说:“要去总是去,再三留不住”,任他们走吧!但是,地主资产阶级也不会全走,有的人还要抗日,长期合作是可能的,因此一定要坚持统一战线。
 
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比做姜子牙的“打神鞭”,指出这是孙中山革命40年在临终时悟出的道理,是我们的法宝,掌握好这个法宝,就可把日寇赶出中国。
 
其次,毛泽东讲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讲了游击战问题。指出游击战也是共产党18年来学得的法宝。
 
“陕公过去不是在看花宫吗!可是现在的看花宫是谁家天下,你们被迫离开,推其原因是什么?就是你们没有武装。”你们到前线去,“第一要有人,第二有枪,第三有地方,你们方可安心学习”。毛泽东驳斥了国民党诬蔑我对日寇“游而不击”的谬论。指出:真正“游而不击”的不是我们,我们是又游又击,又击又游,游游击击,击击游游。毛泽东把游击战比做姜子牙的第二个法宝“方天印”。
 
最后毛泽东讲了“革命团结”。指出这也是我党18年斗争经验的结晶,它不仅是一个法宝,而且是一个最主要的法宝,没有这个法宝,前两个法宝都不能使用。
 
毛泽东说,革命队伍的团结,也有团结与斗争的问题,但革命内部的斗争,“不是动手动脚,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次开会前,出征师生赠给毛泽东一面锦旗,毛泽东说,我就回赠同志们这“三大法宝”。
 
讲演的最后,毛泽东把南北朝著名诗人江淹所作《别赋》中的佳句“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改为“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赠给全校师生,勉励他们不要留恋,更不要悲伤,要为了中华民族和苦难祖国的解放,勇敢地奔赴前线,贡献自己的青春。
 
我们从上述不完整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日理万机、为民族解放呕心沥血的毛泽东,几乎每隔几天就到陕北公学来作一次报告。内容涉及到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对于青年的思想修养、革命理想、道德情操的教导。这些教导,虽然是40多年前讲的,但至今不失其伟大现实意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本文原载于1987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第757期)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大学要带给你什么
蔡言厚:大学评价排名要看重指标体系建设
提升内涵强化特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中国科大3种模式提升科技竞争力
重质量重创新,以特色赢得未来
高校贷款的理性思考与解决方略
大学生签名拒绝毒品进校园
首届首都十大校园乐队评选结果揭晓
国家基金委公布对两起剽窃事件的处理决定
国家基金委公布13起科研不端行为
中国矿大3名学生铊中毒 系同学报复投毒
我国75种期刊入选SCI 《细胞研究》...
中科院院士:牛羊放屁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
科学家再称“黑洞其实并不存在”
07年高考阅卷基本结束 8省市高招分数...
《自然》杂志总编辑坎贝尔:《自然》不代...
京ICP证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