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别人眼中的“死亡之海”是我的希望之路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专访
 作者:王莉萍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6-20 1:12:22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科学时报:你参加和主持了两次对罗布泊地带的综合考察,你认为这些对你的课题研究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你在野外考察中有过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么?
 
夏训诚:对于进进出出罗布泊我已经习以为常了,说句玩笑话,别人眼中的“死亡之海”,在我看来却是希望之路。1981年在对罗布泊的科考中,有一次我坐车路过一个地方,从车里往外无意识地观望时,看到一个红柳沙包。这个沙包比较独特,它是一层沙,一层枯枝落叶,像一个人工切割的剖面图。我赶紧叫司机师傅停下来,下去仔细观看测量。沙包8~9米多高,数数有623层。根据当地气候来分析,那就是春夏风沙大,所以形成沙层,秋冬湿度较低,枯枝落叶就堆积一层。我看到这个就记录下来,但是多年来再也没有去仔细推敲。直到2002年成立这个课题时,我就想对红柳沙包进行详细研究,于是又陆续做工作。最后,我们就红柳沙包的研究已发表了两篇论文,算是我野外考察的一次意外收获吧。
 
因此,我觉得搞研究还是要多实地考察。现在很多人依赖于计算机模拟等,但那些始终只是辅助工具。野外考察不但要能吃苦,观察还要细心,要多留意周围的事物。有一次在考察途中,我们经过一个干裂的盐湖,忽然听到一阵阵像炒黄豆、放鞭炮的声音,大家都奇怪了,因为这里没有人烟啊,就停车下去看,原来是盐壳因为热胀冷缩发生爆裂了。为什么会爆裂呢?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就需要去研究。
 
在考察中,问题随时会出来。就像那个红柳沙包,当年许多考察队员都经过它,应该也见到了它,但就是缺少停下来去看看的意识。
 
科学时报:你26次进出罗布泊无人地带。经过这么多次的考察,你认为这一地带未来有发展空间吗?目前,这一地带是否有较多人类和动物的活动足迹,未来可以像青藏高原一样推出诸如旅游一类的产业吗?
 
夏训诚:这一地带还是没有什么人,旅游者也以日本人居多。据我所知,还有五六百峰野骆驼,罗布泊可能是中国唯一的一个还有野生骆驼生存的地带了。这一地区早年被封禁,这批野骆驼才得以幸存下来。野骆驼的数量是一位动物学家在1981年科考时根据蹄印等计算出来的,但由于这20多年来干扰较少,所以我想,野骆驼种群数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集盐中心,钾盐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达299亿吨,价值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钾盐历来是我国最短缺的重要矿产之一,农业生产所需钾肥90%以上依赖进口。近年,国家已将罗布泊年产120万吨钾盐生产列入重大支持项目。但是120万吨钾盐项目如果投产,必须解决水源问题。我认为,水源可从米兰河引水解决。
 
另外,国家制定了总额达107亿元人民币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以解决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仅仅依靠目前借自然河道向下游地区大水漫灌的输水方式,不符合生态经济学原则,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只有将现代化的高新科学技术与系统性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实现该地区的生态重建和跨越式的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时报:你对于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的生态保护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夏训诚: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曾组织16位专家做过一个院士咨询项目——“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新时院士任组长,我任副组长。我们在咨询报告中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是要多途径解决塔里木河下游水源。根据目前的塔里木河流域规划,每年向下游输送3.0×108立方米的水资源,但我们认为这还难以满足生态重建工程的需要,必须考虑包括车尔臣河流域综合治理、若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开都河—孔雀河流域调水和地下水资源利用等多途径调配水源,增加塔里木河下游供水,使输水量达到3.0×108~5.5×108立方米。
 
其次是借鉴国外管道输水经验,建立高标准、高效率与高技术的现代化管道输水网络系统。由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库到台特玛湖,总长173 公里,可以考虑在这之间铺设输水管道,以发挥“绿色走廊”主动脉功能,实施定时、定量、定养料配比的自动化灌溉。
 
此外是加强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建设。在塔里木河下游沿公路及管道大动脉,建立英苏、阿拉干、考干、罗布庄、台特玛湖等一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治理基地和林草良种繁育基地,以点带面,贯通全线,成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沿阵地。这也是今后新农牧业绿洲和城镇建设的雏形。
 
科学时报:你的下一个课题准备做什么?
 
夏训诚:我的学生最近申请了一个关于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研究的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年头最久、分层最清晰的红柳沙包就是1981年看到的那个沙包,学生希望我带着他再去找那个沙包,做实地观测取样。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进一步研究清楚,究竟是一种红柳能形成有很好层次的红柳沙包,还是任何一种红柳都能形成这么好的沉积。根据植物分类学家研究表明,罗布泊一带曾有20多种红柳生存。
 
我认为,在罗布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科研人员作深入研究。事实上,我们在那份咨询报告中,还对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农牧业结构调整、工矿与交通、生态旅游、盐生植物生物工程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要想真正做好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的生态保护,这些问题必须都要考虑到,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深入研究。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长城润滑油珠峰环保登山队在拉萨成立
华菱对俄出口创纪录
关爱民生使陕汽德赢天下
首届中国卡车司机节在西安举行
春兰环保新项目进入密集实施期
中级车市风云再起起亚远舰冲击价格底线
第五届中国汽车用品展即将开幕
质量是信誉卡 服务是通行证
973计划新一届专家顾问组详细名单公布
张杰:上海交大建校150周年时成世界一流
邹恒甫:我必须说话以捍卫中国普通大学教...
张维迎回应邹恒甫被辞事件:清者自清浊者...
对话邹恒甫:不要钱也希望回北大上课
《自然》:重新认识人类基因组
获国家大奖,佛山九江大桥缘何“不堪一撞...
我国科学家在内蒙古发现世界最大似鸟恐龙...
京ICP证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