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造纸和印刷两大中华民族造福人类的发明,曾经极大地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造纸和印刷手工技艺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在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让我们通过国家图书馆的“光明来自东方——中国造纸、印刷和古籍保护展”以及山西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来重温这些辉耀世界的文明成果。
光明来自东方
 作者:李芸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6-13 23:48:40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造纸术由中国向东方与西方的传播。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蔡侯纸”;公元7世纪前后,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公元1041年至1048年间,布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段历史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然而,受到机械化冲击的今天,传统造纸和印刷手工技艺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在2005年12月,与造纸和印刷有关的23项技艺也终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古籍触摸历史
 
6月8日下午,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光明来自东方——中国造纸、印刷和古籍保护展”的开幕仪式。国图拿出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珍贵善本,向公众介绍中国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传统造纸、印刷技艺保护上取得的成就,并展示中华民族造纸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此次展览展品珍贵。据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出的展品多为难得一见的精品,其中古代纸实物有明代麻纸、清代开化纸、高丽发笺、高丽彩发笺以及清秘阁仿古名笺(采用拱花和套印技术印制)。展出的古籍善本包括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雕版印刷或活字排印的珍品共50多件,并首次系统地对外展出了金粟山大藏经、开宝藏等北宋以来刊刻的15种汉文大藏经。同时对古代刻书的字体风格、装帧形式、中国古代印刷术向外的传播等各个方面作了形象的展示。
 
不仅如此,公众还能更直观地接触传统造纸、印刷技艺。在展览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技师现场演示传统造纸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活字排版印刷技艺以及古籍修复和装裱技艺,技师们精湛的技艺和熟练的表演也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期待公众的参与
 
“光明来自东方”的开幕式上,国图有关领导和造纸、印刷行业的专家们还向参加珍贵文献修复认捐活动的公众代表颁发了证书,表彰他们为修复敦煌遗书所作出的贡献。在去年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上,国家图书馆举办了“文明的守望”展览,并举行市民认捐修复破损善本的活动。认捐活动共计筹款113960元,用于150件敦煌遗书的修复。这150件敦煌遗书善本已全部修复完毕,在“光明来自中国”的展览中还特地展出其中8件。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林天依是此次认捐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公众,她曾经随父母去过敦煌,了解了敦煌珍贵文物被掠夺的历史。而展览“文明的守望”林天依也参观了两次,深切感受到“今天幸存的敦煌遗书是承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圣物”,应该“为保护文物尽自己的力”,于是捐出了1000元零花钱。在见到用自己的零花钱修复完好的敦煌遗书时,林天依特别高兴,还呼吁:“少先队员们少吃几次麦当劳,大人们少抽几包烟,以感恩的心献出一份爱。”
 
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说:“正是公众的积极参与使保护民族遗产从概念、从口号变成了真正的全民行动。保护文化遗产的每一步前进都凝聚着公众的心血。目前国图馆藏需要修复的敦煌遗书还有超过4000米,今年年底将继续举行市民认捐修复破损善本的活动,希望能有更多的公众投入到这一项事业中来。”
 
“光明来自东方——中国造纸、印刷和古籍保护展”将持续至6月20日,展览采取免票制,展览期间国家图书馆还将有部分专题讲座和观众交流。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与格西麦可分享人生智慧
爱,有多长、多重?
周德东新作《奇门遁甲》暑期出版
平民总理出书回顾奋斗生涯
为残酷青春存档
值得等待的《大火》
“天才”的另类诠释
我是X,我怕谁?
盖茨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北大光华教授邹恒甫被辞 挑战高校行管机制
《自然》:基因重组可制造“类胚胎干细胞”
973计划新一届专家顾问组详细名单公布
旧瓶也能装新酒:无线传能有新方法
何祚庥:中医为什么治不好季羡林的病?
科学网与自然出版集团合办学术论文出版研...
英科学史空前壮举:7种常见病致病基因揭秘
京ICP证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