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似乎已成为高校的“问题源头”,一旦又有扩招的消息传来,仿佛在人们脆弱敏感的神经上又增加了一块砝码。
上周北京某报刊出《教育部:5年内中国大学将再扩招438万人》的消息,立即成为广为传播的对象。第三天,正当人们质疑教育部此举时,教育部通过新华社发出“高校扩招报道纯属误导”的信息。尽管一段误读被叫停,不过,在搜索网站可以搜到“约有109000项符合5年内中国大学将再扩招万人的查询结果”。
这场误读的问题出在“在校生”上,据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称,到201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左右。而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预计到2010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0万人左右,比2005年增加438万人。这438万人并非指扩招人数,而是在校生,这是由于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将低于当年招生人数,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将会继续增加。教育部也表示小幅度的增加还将继续,今后几年招生增长幅度将维持在3%~5%之间。
可以简单计算,如“十一五”期间扩招438万人,平均每年扩招87.6万人。比上一个五年,2000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556万人,2005年达到了1562万人,扩招了1006万名大学生,平均每年201.2万人。
或许数据不是非常准确,但反映出扩招的速度的确在减慢,从许多高校招生信息中也可以得知,近一两年没扩招,未来几年不再扩招。
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扩招变得谨慎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扩招并非是目前高校所有问题的根源,也不是不扩招就相当于解决了现存的教育问题,如何办好教育,还需要管理者们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出自己的办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