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美国媒体拍摄到一张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夹着一本《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走出华盛顿一家书店的照片。而写作这本侦探小说的就是美国著名的推理小说家迈克尔·康奈利。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近日推出了迈克尔·康奈利最为著名的哈里·博斯系列小说。
迈克尔·康奈利走上这条路似乎是一个偶然。上大学时他学的是建筑,但是他却并不喜欢这门科目。一天晚上,他在学生联合会看了一场电影——根据雷蒙·钱德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漫长的告别》,他爱上了这部电影。随后的一周之内,他看完了钱德勒所有的作品。直到此时,康奈利终于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了——做一名像钱德勒那样的犯罪小说家。于是他转而去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记者。所以康奈利的写作生涯是以《洛杉矶时报》犯罪新闻记者的身份开始的。
30多岁时,迈克尔·康奈利已经是一名明星记者了,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写犯罪小说的初衷,1992年,以警探哈里·博斯为主人公的小说《黑色回声》出版,获得了当年爱伦·坡奖的最佳处女作奖。1993年到1995年,康奈利以哈里·博斯为主人公又写了《黑冰》、《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和《最后的郊狼》,这4部作品使得康奈利获得了更多的读者,也使得康奈利成为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常客,不仅如此,在评论界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多年的记者生涯让他储备了足够的细节,这些都有助于他创造那位独特而孤独的警探哈里·博斯。博斯身上集中了康奈利见过的很多警探的影子。有一次他去一个罪案现场,向一名从来不动感情的警探询问细节。这位警探走出房子,告诉康奈利一位母亲枪杀了3个孩子,然后饮弹自尽。康奈利说:“他必须赶紧从我身边走开,我想我看见他拭去了眼角的一滴泪水,那一刻我理解了这份工作的艰辛、危险与高贵之处。我明白我必须赋予哈里·博斯更多的东西。”
跟我们所熟悉的侦探英雄不同,哈里·博斯首次出场时是这样一个情景:他做着噩梦,梦见自己困在地道里,由于恐怖,他的两个膝盖也磨出血了。等他被电话铃声惊醒时,发现自己又在椅子上睡着了,电视还开着,桌子上放着平装小说、塞满了烟蒂的烟灰缸,到处都是啤酒瓶。他被失眠症折磨着。
不过他的性格使得很多人觉得不舒服,内务部的人就天天盯着他,希望他出点娄子,乘机把他踢出警察局。但是他毫不妥协,嘲弄一切试图为难他的人。他破案是把好手,因为在他心里,他始终有个标准,就是恢复正义,让死去的人安眠,他把这称为自己人生的使命。这个失意、孤独甚至有些愤世嫉俗的人,就是洛杉矶的和平守卫者——哈里·博斯。
在新星出版社引进的哈里·博斯系列中,《最后的郊狼》是对博斯描写最为精彩的一部作品。警探博斯在追寻作为妓女的母亲20年前被谋杀却未破的一起凶杀案,发现了洛杉矶警察在当年草草结案报告中存在重大嫌疑,其中两位参与调查的警探,可能受到了什么大人物威胁而匆忙结案。沿着这样一条线索博斯进入调查,发现洛杉矶市的一些大人物参与这起妓女谋杀案,是为掩盖一位高级检察官私生活,怕影响竞选而安排的谋杀。
当博斯进入调查时候,他已经因为殴打警长被停止工作。他如同一只郊狼孤独行走在洛杉矶城市与乡村之间。当最后发现20年前杀死自己母亲的人却是母亲生前最好的朋友、可以分享一切的“姐妹”——梅雷迪斯;她因妒忌而杀人,母亲因为与高级检察官的爱情遭遇了梅雷迪斯妒忌谋杀,是这一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博斯穷究已经被深埋的线索,揭开了当年母亲遇害之谜,修复了内心的一处创伤,同时也增加了另一处新的创伤。在这个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的罪案侦破故事里,却弥散出更多的人文情怀来。作为一个在垃圾般的收容所长大的男孩,一个被杀死的妓女的儿子,博斯对于这个社会的不公平有着更为真切的体验,但这些都不如发现杀死母亲的人居然是她最好的朋友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来得厉害。两个在穷困与卑微中相互帮助的妓女,当其中一个找到真正的爱情,并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地位的时候,另一个却向她举起了屠刀。造成这幕悲剧的,是人性的悲哀还是社会的黑暗?
梅雷迪斯在她留给博斯的信中写道:“我没有逃脱我的惩罚,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发现了事实真相的博斯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他又一次感受到作为侦破者的局限与无奈,正如他自己所说,“真相也不会让你自由。”也许人们比高明的侦破更重要的,是健康、纯净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