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注册 搜索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邮件订阅 | 返回首页 |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合理规划 积极申请 平稳过渡
——专家谈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
 作者:保婷婷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3-28 22:31:33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近日,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23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会员会议上,与会专家再次强调从IPv4到IPv6的过渡时期的IP地址申请问题。参会专家们指出:目前全球IP地址资源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的不平衡局面,一方面互联网发展需求大量的IP地址,另一方面IPv4地址即将耗尽,而IPv6的大规模启用尚需时日。
 
而本次会议出现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则是:印度——作为互联网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已取得快速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在2006年15个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中,印度成为在线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增长率高达33%。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甚至预测,按照当前发展趋势预测,在未来5~10年内,印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规模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印度将对IPv4地址产生极大需求,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印度必将成为中国争夺为数不多的IPv4地址的最强劲对手,而亚太区的IP地址争夺也将因此更加白热化。
 
在地址资源紧缺、地址争夺激烈的这一过渡时期,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以保证正常的地址需求,成为了本次APNIC大会的热点议题,也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IP地址专家李祥建。
 
一直以来,全球IPv4地址资源枯竭论此起彼伏。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全球有限的IPv4地址将在2010年左右消耗殆尽,现在IPv4地址数量仅剩10亿。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在IPv4地址耗尽前还有1.5亿至2.7亿个IPv4地址的需求,占所剩地址总量的20%,而且能否申请到剩余的20%的份额,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业界产生了不少IPv4悲观论者:部分人认为既然IPv6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址不足的问题,减缓了对IPv4的申请;另一方面认为IPv4既然如此紧缺,申请难度很大,因此放弃了申请。
 
针对这一认识误区,李祥建指出:伴随着IP地址的升级,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必须进行同步的升级更新,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而目前的网络应用大多基于IPv4网络,IPv6网络提供给用户的应用非常有限,因此目前全球IPv6网络仅处于试验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尚远。因此在现阶段不能将所有的砝码都押在IPv6上,以避免出现IP地址的青黄不接。
 
此外,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IP地址资源比较匮乏,但是近年来IP地址的申请涨幅喜人。自2003年以来,我国IPv4地址资源以每年近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四年内地址总数翻了一番多。同时2006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分配窗口从128C提高到2B,一次性能够分配13万多个IP地址。我国IP地址自主分配能力的连续增长,从现实上保证了足量IPv4地址的成功申请,扫清了困扰业界的IPv4悲观论。
 
在3月2日APNIC会员会议上,专家们指出了地址过渡时期的科学策略,李祥建把这种策略总结为12字方针: 合理规划,积极申请,平稳过渡。
 
一方面,地址使用单位申请之前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规划地址申请规模。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地址规划组建议应首先加强对IPv4地址耗尽的认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中国IP地址需求量进行预测,进而协助中国互联网企业平滑过渡到IPv6网络。
 
另一方面,在确定地址需求量之后,积极申请IPv4地址,最终达到向IPv6网络的平稳过渡。从IPv4过渡到IPv6注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IPv6网络更新换代尚无时间表的条件下,加速IPv4地址的申请就变得刻不容缓。而且中国如果能在剩余的10亿IPv4地址资源中拿到足够多的份额的话,就等于为向IPv6过渡挤出了空间和时间,避免出现IP地址的断层,充分保证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在应用互联网上的连续性和不中断。
 
除了指明IP地址过渡时期的申请策略,APNIC专家还强调了向国家级IP地址分配中心(NIR)集中申请IP地址的必要性。专家认为,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这样的国家级分配中心集中申请IP地址,可以在扩大地址拥有量的基础上降低IP地址的申请成本。同时由CNNIC根据我国互联网发展总体规划分配IP地址资源,能保证IP地址资源使用的最优化,从全局上促进全球IP地址资源的平衡利用。
 
E_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王鸿飞博客:一篇论文值多少钱
长江学者年度成就奖颁发
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提出编撰“科研诚信...
子宫颈癌有望成人类首个有效控制的肿瘤
《新科学家》:一种基因突变会增加中风风险
中国“龙芯”借船出海 改变全球芯片市场...
我国每年有150万人需器官移植,仅1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医药监督应尊重...
数学上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
中科院调整一批所级领导 吴岳良任理论物...
“张鸣事件”续:人大博士称国关院长公开...
“美国CEFU招考600名汉语教师”项...
吉大自曝“欠巨债” 向师生征集解决方案
中国人才外流全球最严重 北大某些科系7...
“十一五”863计划四大领域07年专题...
勃起硬度分等级 检测男性雄风有简单“硬...
Copyright @ 2006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