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注册 搜索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邮件订阅 | 返回首页 |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贵州省科技厅厅长于杰:
循环经济要从原材料深加工做起
 作者:熊和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3-25 22:32:0
 
近日在贵阳市召开的国际循环经济与新材料发展论坛上,国家复合改进聚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贵州科技厅厅长于杰指出,原料不等于材料,作为资源大省,贵州不能只停留在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要通过高新技术注入将原料变成附加值高的新型材料。
 
于杰认为,在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史上,西部省区相对开发较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这里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却保留了下来。
 
目前,贵州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1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76种,41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例如,贵州省磷矿已探明储量为26.8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6.8%,居全国第二;铝土矿保有储量4.06亿吨,列全国第2位;重晶石储量占全国的1/3,金矿储量居全国第12位。总的来看,贵州省人均矿产资源在全国排第10位。
 
于杰说,贵州在以矿产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能源围绕铝、磷、锰、钛、煤等矿产资源加工的原材料产业雏形已经显现。但建国以来,贵州往往以简单的原材料矿产业生产为主。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依托丰富的原材料工业和能源有了材料产业深加工的基础。2000年以后,在国家科技部设立的“西部新材料行动”计划中,贵州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共享平台,激活了企业以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于杰说,贵州省除了通过深加工磷矿生产钙镁磷肥外,还形成20万吨黄磷、100万吨磷铵产业,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通过新材料高技术的吸收和引进,很多原来需要外援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都在省内得到了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贵州共获得科技部“863”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资助项目20多项。国家各部委投入近5000万元,地方政府投入1.26亿元,企业投入30亿元。这些科研项目和经费有不少用于支持材料产业的发展。现在贵州省已有规模以上材料企业300多家,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左右。贵阳、遵义两个特色产业化基地在2005年科技部对全国43个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评比中分别列为第4和第16位。
 
于杰认为,依据循环经济内涵的要求,贵州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仍需加快,特别是在上下游产品之间,要建立合理的通道。为持续发展寻找更好的出路。根据贵州省政府科技中长期规划,贵州的材料产业发展模式要遵循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原则。加大对资源勘探的投入,发展循环经济,为未来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增加资源储量。注意用新材料和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来提升和改造传统制造业。
 
于杰说,目前贵州计划通过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100项左右,申请材料专利300项左右,攻克8项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形成并发展材料产业群体12个;通过努力使全省材料产业销售额达到400亿元,培育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新企业10家,并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相关新闻
教育部公布高校及...
数学上的“人类基...
大学就是大学,没...
中科院调整一批所...
“美国CEFU招...
中国人才外流全球...
《科学》:中国正...
“张鸣事件”续:...
吉大自曝“欠巨债...
中科院确定200...
Copyright @ 2006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