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注册 搜索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邮件订阅 | 返回首页 |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站在大气凛然的仰止亭中
 作者:解黎晴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3-23 0:28:42
 
在奔流苍茫的沅水之滨,在壁立千仞的绿萝峰顶,在大气凛然的仰止亭中,我又一次前来凭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湖湘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宋教仁先生。乌云,大雕似的一团团裹挟着西北风呼啸而来,似乎听到先生争取中国民主的呐喊,随初冬旱天的炸雷穿透九霄长天和八荒大地回响,经久不息地回响。
 
站在大气凛然的仰止亭中,这座兴建不久的三层六角框架阁式红亭,耸峙峰巅,白云空流,山皆飞舞生动;下临深潭,襟带浮洲,控引长桥,与川上文昌阁隔江对峙,与楚山回风塔上下相望。游客登临可饮八味茶,观四方景——随千仞绝壁倒映在沅江漂绿见底的碧流里,似乎在追寻渔父的鼓棹之声。“砰”的一声,宋教仁先生以他的鲜血染红了1913年3月20日,染红了他所追求的民主理想,也染红了整部沧桑百年的历史。重温宋教仁喋血共和的宪政思想,感到先生依然伫立在历史的风尘中,默默地凝望着……
 
站在大气凛然的仰止亭中,遥思宋教仁在扶桑求学时便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他对欧美列国的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等都有比较全面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宪政理念。他不仅是一位在革命时代就极为注重建设的杰出人物,也是民国蓝图的主要设计师。1911年春,他从上海抵达香港参加黄花岗起义的筹备,挥毫起草煌煌三巨册的文告、约法和中央制度;武昌起义的烽火一举,他便与黄兴同赴武汉,运起如椽大笔撰写了《鄂州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史意义的宪法草案,有款款二十一条之多,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搭建了三权分立的基本构架。南京临时政府甫一成立,他出任法制院长,多数法制都出自他不凡的手笔。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担任代理理事长,力倡责任内阁制,由政党组织内阁,代总统向国会负责。凡是总统的命令,不仅阁员联袂副署,而且由内阁起草。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制,是对袁世凯实行总统独裁的最大威胁。袁世凯曾以重金、美女拉拢宋教仁,并许以内阁总理的高位,宋慨然拒绝,袁世凯遂对他动了杀机。1913年3月沪宁火车站的那一声枪响,残杀的不仅是年仅32岁的宋教仁,更是黑暗的专制对中国民主的血腥扼杀。但是宋教仁的民主理想,却像一道刺破苍穹的耀眼的闪电,划过中国20世纪初叶阴霾滚滚的天空。
 
站在大气凛然的仰止亭中,凝视“眼中风物终须教,天下民生总为仁”的楹联,不觉忆起桃源乡贤对先生的崇高评价——提到中国近代史,宋教仁无论如何是一个绕不开的大名;提到湖湘文化,宋教仁也是一位重要的传承者,实践家。湖湘文化以其经世致用、忧国忧民和放眼天下的精神内核与博大情怀,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湖湘的人杰,宋教仁一生的活动,无一不是湖湘文化的杰出写照。他的宪政思想和民主理想,使湖湘文化得以进一步丰富,并尽显开放的气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教仁以其年轻的生命,为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展,抒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站在大气凛然的仰止亭中,极目眺望1882年(清光绪八年)4月5日宋教仁降生于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遗址旁,只有一根根冲天的楠竹在寒风中发出搏击的啸傲。我的目光穿过沅江上的白帆,沿着县城防洪长堤护佑着的渔父大街搜索,聚焦在县人民武装部院内——筑于1947年的三层青砖牌坊式渔父祠,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些年县里拨款20万元撤迁,拟在绿萝峰下梅溪村里兴建一座占地600多亩的渔父公园,囿于资金紧缺,只举行过隆重的奠基典礼仪式。
 
站在大气凛然的仰止亭中,我的目光又一次透过对岸柳枝的飘拂,在桃源师范校园,依稀见到一尊宋教仁全身站立塑像,背景是一幢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两层青砖跑马楼——终于找到了一点历史的遗存。桃源师范原为湖南省立第二女师,宋教仁当年折衷众议,力主将女师建在桃源,这尊像就是为了纪念先生的这一功德而塑造的。作为民主革命先躯和共和护法使者,他的那种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浩然正气,将永世流芳。
 
站在大气凛然的仰止亭中,遥望宋教仁先生双眉紧锁,两眼深邃地眺望新世纪的东方之国,满含着什么样的期待呢?此时,炸雷仍在天空震响……
 
相关新闻
教育部公布高校及...
数学上的“人类基...
大学就是大学,没...
中科院调整一批所...
“美国CEFU招...
中国人才外流全球...
《科学》:中国正...
“张鸣事件”续:...
吉大自曝“欠巨债...
中科院确定200...
Copyright @ 2006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