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注册 搜索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邮件订阅 | 返回首页 |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恐龙可能是穴居动物
科学家同时发现恐龙抚育后代的有力证据,对其灭绝假说提出挑战
 作者:群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3-22 23:34:51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的能够挖洞的恐龙化石具有适合挖掘的“猪嘴”。(图片提供:Lee Hall)
 
本报讯 恐龙可谓中生代的“熊妈妈”,如今它们终于加入了穴居动物的行列。美国科学家发现,身长两米的Oryctodromeus恐龙很有可能在洞穴中抚育它们的后代。这一有关9500万年前的洞穴和恐龙化石的研究成果对一些长期存在的恐龙理论提出了挑战,其中包括这些史前古生物灭绝的原因。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由于缺乏恐龙藏身之处的确凿证据,古生物学家一直假设恐龙在地面上生存。然而如今,科学家们报告说,他们在美国蒙大拿州南部的一个两米深的洞穴中发现了大量杂乱的恐龙化石。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发现这一洞穴是由于其内部的沉积物与周围的岩石截然不同。研究表明,在一次洪水过后,这个洞穴被沉积物填满,而这些恐龙便被困在洞穴深处较为宽敞的区域。这些恐龙的尺寸与洞穴的大小较为接近,并且它们的化石上并没有被牙齿啃咬过的痕迹,这意味着食肉恐龙并没有移动过它们的尸体。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古生物曾经试图挖出一个逃生出口但最终都死于洞穴中。科学家发现,这些恐龙的骨骼特征可能较为适合挖掘,例如具有支持强大肌肉的粗壮肩胛骨,像铲子一样的口鼻部以及用于支撑身体的巨大臀部。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美国博兹曼市蒙大拿州立大学的David Varricchio和其他古生物学家之前曾经发现过成年恐龙照顾幼崽,特别是刚孵化的小恐龙的化石记录。而在这里发现的成年和幼年恐龙骨骼化石都暗示了恐龙的这种培育后代的行为,但这些化石也有可能是被洪水冲到一起的。其中长1.3米的幼龙化石的出现,意味着父母的养育可能至少要持续几个月。Varricchio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力的证据,表明恐龙能够照顾自己的后代。
 
Varricchio推测,恐龙可能利用洞穴来躲避严酷的环境,而这也对恐龙大约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传统观点形成了挑战——这种理论认为,在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或大量火山喷发后,恐龙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庇护所而最终在气候巨变下绝灭。
 
美国雅典市俄亥俄大学的古生物学家Larry Witmer表示:“在化石记录中能够找到恐龙行为的直接证据真是很了不起。”他说:“事实上,大小骨骼一起被发现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据,表明我们找到了一个恐龙家族。”对于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Witmer认为,这一发现“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没有一只恐龙能够从洞穴中逃脱”。
 
相关新闻
教育部公布高校及...
宋宜昌:从歼10...
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数学上的“人类基...
南开海内外选英才...
大学就是大学,没...
中科院调整一批所...
JACS:江雷小...
科学家发现新猫科...
大脑的某些记忆可...
Copyright @ 2006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